名词解释题:
1)简单多数票规则,赞成票只要超过半数,决策即可通过。
2)比例多数票规则,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相当大的比例,如2/3、3/5、4/5。
3)最优多数规则:当且仅当两者相等时,人们无法再通过任何方法来进一步降低总成本,
这时就是实现了总成本的最小化,也就是最优的多数规则。
4)统一税制——不论收入水平的多少,每个人都要缴纳同样数量的税收。
5)比例税制——每个人按照相同的收入百分比纳税。
6)累进税制——在这种税制下,越富有的人,其纳税额占自己收入的比重越高。
7)累退税制——对富人课税较轻;越富有的人,其纳税额占自己收入的比重越低。
8)柏拉图式的政府,即大公无私的只为全民利益服务的公仆政府。
该类型的政府根据社会
偏好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公共产品,同时从私人部门课税,用来支付政府人员工资;
9)专制君主政府,与公仆政府相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国家机器;
10)官僚政府的目标函数是整个官僚机构工资收入的最大化;
11)所谓的民主政府。
指社会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国会,政府的决策是各种利益
集团对抗、妥协、讨价还价的结果。
12)公共行动费用的分散性——是指赋税负担的分散性。
政府开支的增减对普通选民的影响
不大。
13)利益分配的相对集中性——选民中的某些人却能从维持或增加政府开支的行动中得到
许多好处,并且他们为此支付的税收成本与此相比简直是微不道的。
14)官僚,在这里指的是各级政府机构中任职的个人。
15)社会贴现率:政府采用的贴现率被称为社会贴现率,核心问题是这一贴现率与消费者和
生产者所面对的利率的关系。
16)时间价值法——当人们能够节约时间,并将这部分时间投入到创造财富的活动中去,时
间就可以带来金钱。
17)生命价值法——公共支出的某些项目有助于减少道理交通事故,或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
康水平。
18)税收定义:由政府机构实行的、不直接偿还的强制性征收。
19)直接税,是由个人或企业直接负担的税收。
(如各种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社会保险税、
房产税、遗产及赠与税等等。
)
20)间接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征收的税。
(如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销售税、关税等。
)
21)从量税—以数量为基础而征收,如以重量、容积、面积大小等为标准计算征收。
22)从价税—以价值为基础而征收,如增值税、所有的直接税。
23)人头税—征税的多少与纳税人有关,与任何税基无关。
24)累进税—如果随着收入增加,税收占收入或财产的比例也相应增加。
25)累退税—是指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其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26)税基——指承担税收的对象,如所得、财产、支出等。
27)存量——指某一点上某个变量的量值。
28)流量——指在一个时期内所积累的变动量。
29)通货膨胀——政府通过发行大量纸币,用来购买商品与劳务,使货币贬值。
30)一次总付税——又称总额税,即不论人们做了什么都必须支付的一种税。
31)帕累托有效税制——对于既定的收入水平,没有人能在不损及他人的前提下过的更好。
32)功利主义福利函数——选择最大化个人效用之和的帕累托有效税制结构。
33)罗尔斯主义福利函数——关注社会上境况最差的个人的福利,选择令处境最差的个人效
用最大化的帕累托有效税制结构。
34)单一税—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只实行一种税的税收制度。
35)拉姆齐税,就是使无谓损失最小化的商品税。
36)奥茨的分权定理:对于某种公共产品来说,如果其消费是遍及该地域全部人口的,而且
其提供成本无论是对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来说都是相同的,那么,由地方政府来向自己的选民提供一个帕累托有效的产量,总是比由中央政府向全体选民提供任何特定的产量要有效得多。
37)蒂布特“用脚投票”理论:人们之所以愿意聚集在某个地方政府周围,是因为他们想在
全国范围内寻找地方政府的服务与征收税收的一种精确组合,以使自己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当他们发现某地的这一组合符合自己的目标时,就会在这一地区居住下来,从事工作,服从并支持当地政府的管辖。
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用脚投票”。
38)财富税,其税基按资产的存量来加以估算,而不是按资产的流量。
39)财产税,对非精神形式的财富课征的一种税收。
包括对土地、土地上的建筑物课征。
40)资本税,对现有财富的一次性课税。
41)继承税,对继承财产的特权课征的税。
42)遗产税,某人死亡时,政府对转让财产的特权课征的税。
43)名义关税,指最终产品的关税决定的。
44)实际关税,由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关税共同决定的。
45)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自己的支出或收入(包括税收)的变化来影响经济。
46)货币政策:政府采取某些措施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
47)乘数: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或银行储备)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如GDP
或货币供给)的变动情况。
48)税收乘数:用来反映税收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
49)财政拖累是指这样一种影响:随着一段时期内名义收入的提高,通过累进税制而取得的
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会增大。
50)自动伸缩理论,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推崇,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可借着“竞
争秩序”之下的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对于景气循环变动则可以借助与定律的法律予以消除,而不必经由官方当局的随意裁定。
51)随意裁定理论,为勒纳所提倡,他认为预算政策所涉及的公共支出、税收、公债收入、
偿债、货币之发行与回笼等措施,应该依据它们对经济的效果如何来决定,而不是根据任何已经建立的法则来衡量其是否健全。
52)不偏一隅的折衷理论,萨缪尔森提出,认为一味以赋税之增加或减少来抵消额外支出或
预算盈余,从而将可用的赋税政策均予使用,则无异以赋税为经济政策的唯一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