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如意事常占十之八九:在与学生的教学相处中,免不了动怒发火;在与同事的相处交流中,总免不了产生误会;在与领导的相互配合中,总免不了意见相左……遇到这些不如意事时怎么办?我的经验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乐观、宽容、淡泊。
1、乐观。
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都戴着各自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事物。
悲观人的特征是对于坏事情和坏消息极为敏感、有偏爱。
他们好像一个警惕的哨兵,总是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危险信息。
不仅如此,发生坏事后,他们认为都是自己的过错,发生的坏事一定会持续很久,并且会毁掉一切。
而乐观的人刚好相反,他们对好事和好消息有偏爱、很敏感,倾向于夸大好事和好消息的作用。
当他们遇到厄运时,会认为失败是暂时的,且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坏运气或其他因素带来的后果。
可不要小看这个区别,它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功、身体与心理健康,甚至寿命。
当教师面对大量琐碎的、令人不快的生活小“问题”时,要学会缩小,而不是夸大问题的难度。
正确的方法就是告诉它问题是不值一提的。
最终,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
当教师面临艰难的“选择”时,永远不要忘记:生活就是机会,当我在一件事情上遭遇到失败时,在另一件事情上却很有可能是顺利的;要相信“上帝在这里关了门,会在那里开扇窗”,完全失败的生活是不存在的,而智慧就在于要永
远保持积极的态度。
2、宽容。
教师在工作中正确地看待竞争,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强手、对手,就会心地开阔。
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
因此,教师要养成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
如果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一味地算计他人、嫉妒他人,心理就会扭曲变态。
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就会心平气和而少郁闷、少怨怒,就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淡泊。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就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情怀。
不要总惦记职务的高低、工资的多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有了“春种”,就一定会有“秋收”。
教师职业的社会功效是潜在的,并不像某些职业的功效立竿见影,光辉耀眼。
教师如果能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心态就会坦然;否则,心态就会失衡,就不利于心理健康。
对工作中的名利荣誉,趋之若鹜,得到欢喜,得不到就失落,这样的心态常常在不平衡中波荡。
总之,教师节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克服自己的不良心理,努力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学会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