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1、用大号培养皿替代纸盒完成蚯蚓是否喜欢潮湿环境的对比实验,实际教学效果更明显,实验操作也更简单。

2、两个实验都可采用视屏下演示的方法进行,前一个实验教师演示,第二个实验可交于个别学生演示,教师解说,其他学生观察的方式进行。

3、教师必须自行准备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

2、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
设计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环境的对比实验。

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自然界是事物相互联系的。

2、培养热爱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设计对比实验,了解蚯蚓喜欢的环境特点。

【教学准备】:
大号培养皿一只、镊子一把,蚯蚓若干条、纸盒、纸巾若干。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预设实录)
一、猜谜导入
师:同学们,玩个小把戏吧,猜个谜语: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泥土里。

它是庄稼的好朋友,钻来钻去把土松。

生:(蚯蚓)。

师:是的,蚯蚓。

同学们熟悉的小动物。

(出示蚯蚓图片)每种动物都有它喜欢的环境,这些小家伙,通常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

(教学说明:谜语看似简单,但很逗乐。


二、说一说
生:它们喜欢在潮湿的地方。

(板书:潮湿)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生:因为我常常在这样的地方挖到蚯蚓。

师:能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很不错。

生:蚯蚓喜欢黑暗的地方,因为它总爱躲在土里。

(板书:黑暗)
师:真能干啊,说话有凭有据。

(教学说明:其实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大多是非常清楚了。

无需走过场似的让学生经历猜测,大可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来说一说。

应为课的重点是在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结论。


三、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对比实验)
师:同学们,咱们能不能在在课堂上设计出证明蚯蚓喜欢黑暗的对比实验来呢?
生:思考
师:有想法了,请你说说。

生:我们可以把蚯蚓放在一个盒子里。

一边是黑暗的,一边是光亮的,放在中间,看蚯蚓往哪个方向爬。

(教学说明:经历过前几课的对比实验设计,学生是有能力自行设计这样的对比实验的。


师:这个选家的方式不错。

若往暗处爬,说明(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若往明处爬,说明(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


学们,对于这个实验,你有什么要说的,或是实验中有什么要改进、注意的地方呢?
生:要3条以上的蚯蚓。

生:蚯蚓在盒子里不好爬,可以在盒子里放些纸。

师:同学们,考虑得真周到,说得很有理。

老师问问这个实验做一次行不行?
生:不行,至少两次。

师:对,实验要强调可重复性。

(板书:实验可重复性)四、演示实验
师:这个实验,就有老师演示,同学们视屏观察。

请看大屏幕。

(教师边演示,边简介实验器具及注意事项)
师:同学们,这就是大家说的盒子,一边黑暗,一边光亮。

先垫上纸巾。

怕伤者蚯蚓,我们要用这圆头的镊子。

好,轻轻的夹几条蚯蚓放在中间,看它们选哪个家?
(学生观察大屏幕)
生:(迫不及待,喊到)它们爬了,看,看。

那条爬向黑暗的地方了。

生:(捣蛋的)你看,那条爬向光亮的地方了。

师:不着急,我们等等它,究竟选哪个家。

(教学说明:实验结果是比较明了的,蚯蚓选择了黑暗的家。

但为使实验更具说服力,需重再用其他蚯蚓证明一次。


五、小结: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六、实验二:(蚯蚓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对比实验)
1、设计
师:对于蚯蚓喜欢黑暗的家,我们有了公认,现在我们要证明蚯蚓是否喜欢潮湿的家呢?同学们看着这些实验器具,能在课堂上设计出证明蚯蚓是否喜欢黑暗的对比实验来吗?(师:逐件逐件出示实验器具,一边可简介:这是干燥的土壤,这是湿润的土壤。

还有这一只空的大号培养器皿。

)生:我们可以在空的培养皿里放上干燥和湿润的土壤,然后在中间放上一些蚯蚓,看它们选择那个家。

师;同学们这办法可行吗?
生:可行!
2、实验
师:我们就按你说的办。

现在我请你作为本次实验的操作员。

老师充当解说员,其他同学作为实验观察员。

请看大屏幕。

(温馨提示:操作员的要求:实验操作要规范,合理。

观察员的要求:1、仔细观察操作员的实验操作,有不当之处,举手示意。

2、认真观察实验的现象。


教学预设:教师的解说词:我们看,操作员首先把一勺一勺的干燥的土搬到实验用的培养器皿上。

他很小心翼翼,怕掉土。

非常好,干燥与湿润的土都已经被他放在了培养皿的两边。

我们问问,接下来你准备干什么?(在它们中间放上蚯蚓),请观察员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建议:此实验操作中可让操作员用圆头镊子夹取一团蚯蚓,大概大大小小不下10条(蚯蚓在有限土里,它们喜欢抱做一团)。

此刻可以让计时员掐表计时。

效果会很明显。

)2、小结:观察员你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结论是什么。

(教学建议: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重要的是教师要尽力引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观察描述。


七、其他动物与环境
图片出示:北极熊
1、这北极熊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生:冰天雪地、寒冷
2、我国南方动物园引进北极熊,在饲养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什么?所以在炎热的夏天动物园会有一些怎样的措施?
图片出示:大雁、青蛙
3、大雁为什么要迁徙?青蛙为什么要过冬?
4、总结
小小的玻璃培养皿
教材回顾:
小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第四课《蚯蚓的选择》中有一个对比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当中。

课本中的实验是如此设计的:
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作好记录。

反复做几次,交流我们的发现。

新的发现:
为此我在仪器室寻找这样合适的盒子。

盒子没找到,但玻璃
培养皿却跳入我眼帘。

这不是更好的实验器具吗?它光滑,不需要垫纸巾或玻璃纸了,省却了一道工序。

如果能再大点就更好了,再找找。

果然有更大号的。

窃喜之后,马山动手,搬出三套玻璃器皿。

一套放上干燥的土,一套装满潮湿的土。

还有一只就做实验用。

实验开始,用小勺把干燥的土搬运到实验用的玻璃培养皿上,安置在培养皿的一边。

然后用同样的办法在培养皿的另一边给蚯蚓安上另一个干燥的窝。

一切完毕,该主角登场了,用圆头镊子夹取一团蚯蚓,大概大大小小不下10条(蚯蚓在有限土里,它们喜欢抱做一团)。

从黑暗的环境里,到了光亮处,蚯蚓显得不安,它们一伸一缩探着脑袋扭动起了身子。

似乎它们有特殊的嗅觉或是天生的本能,大多数朝潮湿的泥土爬去,哪些刚刚触到干燥泥土的蚯蚓也立马回头。

没过过久,大概也只有三分钟时间吧,一条接一条都进了潮湿的窝。

实验结果令我满意极了。

很快我有了一个想法:如此一步一步在大屏幕视频下演示这个实验,孩子们一定特感兴趣。

演示之后,还可以让一位学生重复这个实验。

如此一来,教与学不是相得益彰了吗?
没想到,寻找盒子时的一个小小发现带给我如此收获,我真得感谢感谢这大号的玻璃培养皿。

是它让我享受到了教学的一番快乐!
课堂跟踪:
课堂上孩子们对熟悉的蚯蚓本身就是一种喜好,到设计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的对比实验时,学生也说出了自己的实验设计。

随着我演示实验的行进,学生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

他们不放过蚯蚓在选择自己安乐窝时的每一个细节,课堂到达了一种热度。

一个学生被选上来重复这个实验时,那真是喜悦之极。

瞧着他规范、细致一步一步演示之时,我也满怀欣喜。

而且,我有了新的想法,如果课堂上有个秒表,记下蚯蚓进窝的时间,也倒是一件趣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