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名称:某某庄园建设项目1.2.项目承单位:某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3.项目地址:某某县某某乡中塘林场内1.4.项目建设目标: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业经济。
加大科技力度,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1.5.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3000亩经果林田间生产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园区道路建设;其中:主要道路 1000米次要道路 1500米给排水工程;供电及电气设备。
(2)3000亩经果林中低产林改造(生态果园生产基地)修建太阳能光伏提水设施2套,调节水池5口,渠系配套建筑物50座,修建水肥一体化灌溉管网配管设施。
新建防渗衬砌渠道20km,扩建、整修、加固库、塘、塥10座;新建、改造机电排灌站3座(其中:7.5-30KW 提水站12座,55KW排涝站1座)。
(3)500亩中低产田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新建防渗衬砌渠道10km,改良土壤500亩。
扩建、整修、加固库、塘、塥5座;新建、改造机电排灌站1座;开挖整治灌排沟渠10km,配套建筑物10座。
(4)20亩特色庄园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新建生产技术服务综合用房,加工房、库房。
科技示范园修建道路及停车点。
修建给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等配套设施。
(5)种养殖示范建设项目新建300亩金线莲及鱼腥早基地建设,新建100亩10000羽林下养殖示范建设项目,养殖产品为盐津乌骨鸡及某某深沟鸡。
1.6. 总投资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6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
1.7.项目实施期限拟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1年内达到本报告提出的规模目标。
该园建成后,其收益可继续投入农业新技术更新,使项目继续发挥示范推广作用。
1.8. 项目编制的依据1.《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5年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2.《某区2015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书》;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的通知》;6.《水利水电工程估算编制办法》;7.《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8.《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9.《某省当前产业政策重点的决定》;10.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文件;11.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12.其他有关法规文件及委托本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13.《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14.《某省当前产业政策重点的决定》;15.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文件;16.其他有关法规文件及委托本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17.《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文;18.《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2003年6月;1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5141-99《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
1.9 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可改善3000亩中低产经果林和500亩中低产田,并开展10000羽林下养殖示范建设项目盐津乌骨鸡及某某深沟鸡,可有效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增加,;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50万元,和养殖业总产值130万元,项目区农增加总额280万元。
本项目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
实行标准化生态养殖,改善饲养环境和人居生态环境,园区实行种养结合,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而且促进物质、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省农业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的示范。
1.10. 结论初步分析表明, 某某县某某庄园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目标明确、方案正确、技术可行、投资合理,能够自我实现良性运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实施地点位于某某县某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位于距某某县城40公里的某某乡中塘林场内。
某某古称铜濑邑,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铜濑县,属益州郡。
蜀汉、西晋、宋、齐沿称铜濑县,隶属建宁郡。
唐初更名同起县,归南宁州(郎州)。
南诏时为爨部曲轭地。
宋大理国时为纳垢部所居。
元初置千户所,至元十三年(1276年)始设某某州领通泉县属曲靖路。
明、清属曲靖府。
民国18年(1929年)称某某县。
1950年3月,设某某县,其间于1958年10月并入曲靖县,1961年7月复置至今。
县城距昆明90公里、曲靖18公里,距昆明长水国际机场56公里,属于临空经济辐射范围;处于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主轴上,被省委、省政府纳入滇中产业新区进行重点聚集发展,被市委、市政府纳入珠江源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麒沾马”经济区“同城规划、共域发展”一体化建设。
良好的区位条件,有利于拓展高原特色农业产品的销售市场。
项目计划在某某乡中塘林场内改造中低产田面积500亩和改造中低产林3000亩。
2.1.2水文气象某某县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型气候,冬春干旱,夏秋湿润,季节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应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每年平均日照1985小时以上,每年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县城年均气温13.4℃,每年无霜期241天,风向多西南风,年均风速4.3米/秒。
某某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型气候,季节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降水979.6毫米,年平均气温13.8℃,年均日照时数2180.7小时,有利于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2.1.3地形、地貌某某县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地势东南高峻,中部隆起向西北倾斜呈阶梯形下降,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2493米,最低海拔1772米,全境四面环山,属乌蒙山系,多山谷河槽,由七条分别流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河流切割为11个大小不等的山尖小坝子,具有山区、丘陵、河谷等。
土壤母质为荒漠半荒漠带的次生黄土和洪积、冲积物,耕作土壤大部分为灌漠土,有效土层厚度大于80㎝,表层质地多为轻壤~中壤,障碍层埋藏深度大于80㎝,有机质含量1─2%,PH 值为8.2左右,耕层容重1.3g/cm3左右,无侵蚀,土壤熟化层厚度60厘米以上,地表坡度小于3°,结构良好。
2.1.4自然资源某某县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荞、马铃薯等。
境内地形平缓,相对高差较小,属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大片的次生产云南松林与栎类,早冬瓜、白杨、杉松混交林组成了典型的高原云南松植被类型。
有穿山甲、水獭、斑头雁、白腹锦鸡、白花蛇、梅花鹿、鲤鱼、田蛙、深沟鸡、黑山羊等几百种野生和家殖动物,有鸡枞、松茸、草乌、桔梗、杜鹃、山茶、兰花等数百种菌、药材及小灌木。
某某县主要有铁矿、铅、锌、铜、钴、重晶石、陶土、泥炭、石英沙、磷矿等。
铁矿石已探明储量3000多万吨,重晶石储量2000多万吨,泥炭储量3000余万立方米。
2.1.5交通运输某某县贵昆铁路、320国道和昆曲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贵昆铁路和昆沾复线在某某县境内设有5个车站,营运里程分别为40.15公里和47.7公里。
国道320线经过通泉、王家庄、马过河3个镇,境内里程48公里。
昆曲高速公路及复线经过通泉、旧县2个镇,境内里程43.5公里。
某某县有等级公路708.6公里,县内公路密度平均每100平方公里为43.9公里。
乡村公路好路率达90%。
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全县辖3乡2镇5街道,共73个村(居、社区),433个自然村,522个村民小组。
2013年末,有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8万人),总人口排在全省第100位。
2.2.2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某某是竞走之乡、云南省特色美食(药膳)之乡、黑山羊美食之乡,是战斗英雄史光柱(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及竞走世界冠军黎则文、全运会冠军赵成良的故乡。
近年来,某某被授予“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先后被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云南省抗旱救灾先进县”、“云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云南省“小康体育特色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连续3年被表彰为“云南省烟叶工作先进县”,连续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依法治县先进县”。
连续8年保持全省“平安县”称号,连续13年保持“无毒县”称号,六项指标综合排名全市第二。
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17亿元,同比增10.3%,排名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99亿元,同比增20.2%,排名全市第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28亿元,同比增1.15%,排名全市第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06亿元,同比增12.8%,排名全市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7元,同比增15.6%,排名全市第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5元,同比增12.9%,排名全市第三。
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内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塘坝蓄水和河流提引水工程。
项目区内有小型水库1座,总库容13.6万m3,兴利库容9.4万m3,当家塘415口,有效塘容279.89万m3;项目区内的蓄水塥堰由于淤塞且不能自流灌溉,现已不能发挥效益;由于库塘蓄水工程不配套,输水土渠断面小,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数在0.25左右,自流灌溉保证率不足50%;农业灌溉水源主要在孔城河提水,沿河设有临时抗旱站13座,设计灌溉面积0.7万亩,但由于工程设施不完善、设备年久失修,实际有效灌溉面积仅1000亩,提水灌溉保证率仅15%;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项目区内农田未进行整体规划,无排涝工程设施。
2.3.2田间工程状况目前,项目区内田间灌排沟渠大多随地块形状布置,各自为阵,田间工程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灌排渠道均为土渠,渗漏严重,农、毛渠都为土口子放水,串田漫灌,水土肥资源浪费极大,由于灌、排水不畅,局部相对低洼的地方容易出现滞水渍害等问题,水事纠纷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