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空间数据模型第三节矢量数据处理

第三章空间数据模型第三节矢量数据处理

方法: 建立两者相应坐标的多项式回归方程
(四)建立拓扑关系
1.多边形拓扑关系的建立。
建立以下关系: ——多边形的组成弧段 ——弧段两侧的多边形,弧段两端的节点 ——节点相连的弧段 2.网络拓扑关系的建立。 建立:
——线实体之间的连接关系
多边形不封闭 不及和过头 节点不重合
3)“碎屑”多边形 因多变形重叠边界处理不当产生的零碎多边形。
3)“碎屑”多边形 产生原因: ——一般由于重复录入(前后两次录入同一 条线的位置不完全一致)引起。
——用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进行数据更新。
4)不正规的多边形
——拓扑错误的多变形。
4)不正规的多边形
2.拼接处理方法
点状 ——直接合并图层
线状 ——合并图层 ——再粘连
面状 ——合并图层 ——粘连线条 ——拓扑处理
3.边缘不匹配情况的处理 二幅图进行拼接时一般会出现边不匹配的情况。
3.边缘不匹配情况的处理 第一种方法 ——修改空间数据库中点和矢量的坐标,以维 护数据库的连续性;
第二种方法
——先对准两幅图的一条边缘线,然后再调 整其它线段使其取得连续。
拼接
(三)坐标变换
1.必要性
(1)输入的底图是照片底图,而输出则要按一 定比例的矢量方式
(2) 输入的地图是一种投影,而要求输出的 地图产物是另一种投影
2.变换方式
基本的坐标变换:
——平移 ——缩放 ——旋转 ——倾斜
仿射变换概念:
综合运用上述方式对图形作坐标变换。
(2)仿射变换原理
通过原始数据坐标和订正后坐标之间的坐 标转换来完成订正处理。
第三节 矢量数据输入与处理 二、 矢量数据录入后的处理
(一)图形单元的修改与增删
1.必要性 (1)遗漏,包括要素和节点 (2)定位不准确产生的数字化错误
——地物位置不准确 ——个别点位置不准 确
2.常见数字化错误
1)伪节点 ——伪节点使一条完整的线变成两段。 通常原因:
未能一次录入完毕一条线。
2)悬挂节点 ——只与一条线相连接的节点。 悬挂节点主要情形:
(2)编辑修改
——伪节点、悬挂节点等,可以在编辑 的同时,由软件自动修改。 通常的实现办法是设置一个“捕获距离”, 当节点之间、或者节点与线之间的距离小于 此散值后,即自动连接
——其他错误需要进行手工编辑修改
(二)图形拼接
1.必要性
当对底图进行数字化后,由于图幅比较大或采 用小型数字化仪、扫描时,难以将研究区域的 底图以整幅的形式来完成 。
原因: 由于输入时点的次序倒置或者位置不准。
后果: 在进行拓扑生成时,同样会产生“碎屑”多边 形。
5)线段锯齿状
主要表现: 线段不光滑 弯曲锐化
处理办法
增加节点
原则:
——直线稀 ——曲线密
3.输入错误的检查与编辑修改
(1)检查错误
——上述的错误,一般会在建立拓扑的 过程中发现。
3.输入错误的检查与编辑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