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我们党建党80多年来,带领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们的党员队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先锋模范作用。
总体上讲,我们的党员队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发展繁荣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作出了最大的牺牲和贡献,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党在新时期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党的队伍构成等方面,都与过去不一样了,在新的形势下,党内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惰性的、消极的甚至腐朽的东西逐渐滋生起来,从思想上、作风上和组织上严重侵蚀着党员干部队伍,影响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增强和党同群众关系的加强。
我认为,目前我们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党性宗旨观念有所淡化。
有些党员干部丢掉了共产主义这一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对共产主义感到迷茫,甚至对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也失去了信心,党性、宗旨观念淡泊,人生观、价值观失去准则。
二是有些党员干部作风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享乐现象蔓延。
产生这些现象原因:一是从根本上说是一些党员干部放弃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宗旨、理想,革命意志衰退,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展,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包括一些消极的影响。
历史上产生并遗留下来的一些封建残余思想依然有某些存在的条件。
这些客观环境也成为腐蚀部分党员干部党性宗旨观念和作风的不利因素。
三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实施西化我国的战略图谋,千方百计地企图用他们的那一套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影响我们,使我们部分党员干部放弃了党性宗旨和优良作风,追求西方思想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这是来自外部的影响因素。
四是有的地方和部门治党不严,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抓得不紧,管理和监督不力,有的甚至对不和格党员采取包庇纵容态度。
党员干部在党性宗旨观念和作风上出现问题造成的危害是剧大的:小到一个人,如果丢掉了党性宗旨和作风,他就会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思进取,意志消沉,失去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甚至逐渐走上违法乱纪、腐化堕落的地步。
有些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案情之恶劣,涉案人数之多,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之大,令人震惊;上到一个单位,如果失去党性宗旨和作风的党员形成气候,产生了影响,这个单位、部门就会是组织软弱涣散,没有正气,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听党的指挥,不受组织约束和群众监督,甚至发展成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相抵触,会严重影响上级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错失发展良机,失去上级信任,群众意见纷纷,为社会造成不稳的因素;大到一个国家,如果不注重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宗旨和作风教育,治党不严、纪律松懈,组织涣散,就会失去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发展下去就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二、保持共产党员坚定的党性宗旨和良好的作风的现实重要意义(一)、保持共产党员坚定的党性宗旨和良好的作风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需要。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说“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那么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在哪里,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集中国家的主要人力、财力、物力,来办成我们认为紧需要办、意义重大的事情,虽然这件事情与我们当前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相适应,但能做到跨越发展,起到战略作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特别重大的利益。
象我国的“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当时对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抗御外来侵略和敌对势力的破坏,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三峡总公司党组书记李永安说到:“三峡的建设成就表明,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同市场机制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焕发巨大的力量。
”还有我国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等,这些大动作都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现。
这样的速度和气魄,在世界发展的画卷上都是浓墨重彩,举世叹许。
就凭我们一个人口重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做保证,很难实现。
在最近发生抗击“非典”战斗中,我们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果断措施,号召和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击“非典”,取得了显著成果。
6月1日的参考消息报上转载了一篇西班牙《先锋报》关于我国抗击“非典”的,提到:“中国采取了任何现代社会都不可能采取的严厉措施,其中包括学校停课、关闭饭店、取消旅游、对流动人口实行登记并停止许多活动等。
但是这样做并没有发生什没乱子。
如果没有广泛的社会谅解和一致,这是不可能的。
全社会都被动员起来。
大家齐心协力,模范地进行了合作。
中国拥有1亿农民流动人口在城市里打工。
有相当一批人在非典期间返回家乡。
在这种情况下以令人羡慕的秩序和纪律应对了这种局面。
”这些事实都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体现,而社会主义优越性如何实现,就是靠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广大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模范带头,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党中央的决策再正确,如果党员干部缺乏坚定的党性宗旨,作风涣散,缺乏战斗力,失去号召力,群众不信任,那么力量难以集中,大事也办不成、办不好。
目前群众对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非常拥护,可对一些党员干部失去信心和信任。
现在我们有时听到基层群众讲:上面的政策都是好政策,可到了下面都落实不了,好经给念歪了。
我们也常听到基层的干部说:我们想集中力量制个什么大事,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创造条件,可老百姓就是不认帐,制不成。
群众不认可,干部有怨言。
归其原因,主要问题就出在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尤其是一些基层和接近基层的党员干部忘记了党性宗旨,丢掉了作风,所办的“大事”不合民意,不切实际,劳民伤财,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信心。
中国的老百姓,勤劳朴实,在世界上也是得到公认的,只要吃饱穿暖了就会安于现状,安份守业,什么享受,什么荣誉地位,没有什么其他过分要求。
在当前,世界上可能只有三个国家还收农业税,其中有我国,我们还向农民收农业特产税。
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的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大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重大决定因素,广大农民群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民意不可欺、民情不可伤、民利不可损。
所以说,保持党员干部党性觉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是增强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很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和保证。
(二)、保持共产党员坚定的党性宗旨和良好的作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是拥有6600万党员的大党,我们党有先进的思想政治武装,有广泛良好的群众基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思想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和发展。
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主流,我们的经济实力、国防建设不断得到提高。
所以说,外部力量来推翻我们党的领导、破坏国家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如果出大问题,只能出现在我们内部。
因为我们有历史教训,民主革命时期,反动力量没能打败我们,我们党的力量反而壮大了,但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张国涛分裂主义,几乎断送了党的革命力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抵御了帝国主义的种种破坏和封锁限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顺利实施,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使国民经济遭受到巨大破坏。
这些我们党内出现的问题和失误几乎将我们党的事业推向绝境。
我们也有前车之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很深的教训。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苏共亡党十年祭》(黄苇町-----红旗出版社社务委员,也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书中有这么几段描述:当时的苏联党员干部已严重脱离群众,把权利当成了享乐的途径,“1989年3月26日,苏联举行人民代表选举时,已被撤销党内领导职务的鲍里斯·叶利钦,在莫斯科,以占选区全体投票者89.44%的压倒多数的选票,击败了竞争对手”。
1991年6月12日,他在公开声明反共反社会主义后,可以获得60%以上选票“8月23日,叶利钦发布禁共令”。
的优势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解散。
“一个拥有1500万名党员,占当时苏联人口的10%的苏联共产党,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解散了,或者说是亡党了”。
“亡党必然亡国,1991年12月21日,举行的独立国家首脑会议宣告苏联解体。
而这期间,在取缔共产党时没有遇到党的各组织的抵抗,也没有发现有工人、职员、苏共党员自发地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
与以往不同的是,每当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祖国面临危机时,都有千百万人挺身而出,都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才化险为夷。
但是到了1991年,到了亡党亡国的紧要关头,当年没有因为恐怖和饥饿而离开党的人民在哪里?在生死考验面前奋不顾身的党团员在哪里?无往而不胜的红军又在哪里?”。
“导致这个党创业时的辉煌和谢幕时的凄凉的最主要原因,只能从它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变化中去寻找”。
“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4%,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苏联人民并不认为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
“苏共在很多老百姓的心中早已死了,已经变得只有共产党之名,而无共产党之实了。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苏联党群关系的首先解体,导致了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悲剧”。
我觉得,书作者的观点论述的十分深刻,他把苏共脱离群众、党群关系恶化看成苏共亡党亡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实,党员脱离群众、党群关系恶化就是由于党员干部逐渐放弃了党性宗旨,丢掉了共产党员应有的作风,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而造成的。
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中,他有这样一段话:“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常常有人在不同的场合向我提出同样一个问题:‘您是什么人——共产党员、社会主义者、民主主义者?’我承认,最初我陷入了死胡同。
对非常复杂的问题作简单的答复,必然与简单化有嫌。
就我的地位而言,当然,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而且不是普通的共产党员,还是党的领袖;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我们的国家叫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由此可见,根据信念,我也有权认为自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至于说民主主义,我几乎每走一步都在赌咒发誓对它表示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