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晕针的预防及处理2015.3月ppt课件
晕针的预防及处理2015.3月ppt课件
者死亡的案例。
三、预防晕针的方法
(一)心理预防 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刺时哭笑、惊叫、 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 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 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 良反应。共分三法: 1.语言诱导: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 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晕针的处理方法
重度晕针 立即去针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 上。据我们多年体会,此类病人可于百会穴(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艾灸有较 好的效果,方法是用市售药艾条,点燃后在百会上作 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 恢复,症状消退。如必要时,可配合施行人工呼吸, 心脏按摩,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措施。
临床表现
后期: 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 苍白,嗜唾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 上述为典型发作过程,但轻症者可仅出现先兆期即直 接进入后期,而无发作期。 晕针大多发生于针刺或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病人 在取针后数分钟至更长时间开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 迟晕针,值得注意。晕针只要处理及时,一般可很快 恢复知觉,常无严重后果,但若处置不当,也有导患
发生晕针的原因
4.体位原因
以立位及正坐位发生晕针者 多见,但也有卧位晕针的促使晕 针,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 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 等。
二、临床表现
晕针发生的时间短,时间2-4分钟。 先兆期: 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视力 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 欠等。这一时期十分短暂,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 发作期: 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冰凉, 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 瞬间昏倒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 眼上翻,二便失禁。血压迅速下降,脉搏细弱 ,每分 钟减缓至40 ~50次,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发生晕针的原因
2. 疼痛刺激原因
注射时药物对局部刺激产生 疼痛,尤其是刺激性较强的 药物:如青霉素、安痛定、 缩宫素、维生素B1、B12等; 或反复多次刺激,引起强烈 疼痛,全身神经高度紧张。 年龄对疼痛敏感性的差异。
3.病理原因 平素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 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 神经官能症史者多易发生晕 针。
晕针的预防及处理2015.3月
晕针反应为一过性,发生的时间短,2-4 分钟可以自 行恢复,适当处理后可继续用药,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一、发生晕针的原因
1. 心理原因
在接受注射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 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体 制因素:空腹和饥饿状态下,劳累疲倦时,患者集体处 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 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 针。患者体位: 采取平卧位注射时,几乎无晕针情况发 生,而发生晕针患者均坐位姿势下接受注射,其原因可 能与体位和血压有关,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 血流蓄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量少,收缩压下降, 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
预防晕针的方法
(二)生理预防
饥饿病人,针前宜适当进食; 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 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 针史者和初次针刺者,最好 采取侧卧位。
(三)采用无痛注射法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注射应 准确、操作应轻柔,特别是 静脉穿刺应尽量准,减少因 反复穿刺而造成患者的紧张、 害怕心理,减少刺激,同时 注射几种药物时,应注意先 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然 后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而且进针要深。如进针时紧 崩局部皮肤,快速刺入局部, 注射时按压无痛穴。注射后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晕 针及时处理。
谢谢欣赏
预防晕针的方法
2.松弛训练:对好静、压
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 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 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 我冥想(入静)状态后, 始行进针 。
3.转移注意力:对急躁、
好动、注意力涣散、性 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 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 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 问题,利用其视、听觉 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 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 组织放松。有人以此法 对42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 察,发现对预防晕针及 其它不良反应有较好的 作用 。
四、晕针的处理方法
发生轻度晕针 立即将患者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坐位患者立即改 为平卧位,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以增 加脑部供血量。指压或针灸人中、合谷穴;口服热开 水或热糖水,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安 慰患者,严禁以扶持方法搬动患者,可采用1人抱2人 抬或平车搬动患者,以免因体位关系加重脑部缺血。 使晕针加重,老年人或有心脏病人,防止发 生心绞痛、 心肌梗死或脑部疾病等意外。对于个别过敏体质患者 应做好应急措施,准备好急救药物,以防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