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开江煤矿掘进8119工作面防突措施措施编制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日期;防突机构防突领导小组:组长:XXX(矿长)副组长:(副矿长)(副矿长)成员:XXX(技术负责人)(办公室主任)防突队长:防突队成员:第一章概况一、工程概况:1、8119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根据81196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和81206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分别为0.8m3/min,0.5m3/min,经矿研究决定,对8119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开切眼进行掘进。
2、工作位置工作面位于煤矿井田一水平西翼第一个区段,工作面煤层运输巷道标高+865.9m,煤层回风巷道标高+880m,开切眼标高+866~880m;回风上山标高+880~881m详见巷道布置平面图。
3、工程量:8119补开切眼98m。
二、区域地质概况1、煤层及围岩特征:详见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2、瓦斯涌出:预计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8m3/min。
3、地质构造:根据81208工作面的资料及已掘进情况表明,该工作面中部有一条正断层,走向205度,倾向295度,倾角45度,断距0.5—1.5米。
4、煤层情况:本面煤层厚度2—2.3m,煤层倾角15—30度。
5、该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无大的水源存在,仅有季节性冲沟,充水方式为滴水或极少淋水。
6、煤层属高瓦斯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掘进按防突管理。
7、地表垂深及采动影响:地表标高水平1025—1060米,煤层埋深159—180米,地面无民房,掘进对地面不会有较大影响。
8、掘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该工作面中部有一条正断层,走向205度,倾向295度,倾角45度,断距0.5—1.5米,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工作面顶板的支护管理,过断层时严格按过断层的措施执行。
(2)、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防治水的管理工作。
(3)、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二、掘进工作面地质概况(一)、Y3煤层情况1、煤层结构Y3为主采区层,煤层厚度2~2.3米,煤层倾角15~30度,密度1.45t/m3。
(二)顶底板情况1、直接顶厚度0.5~3.5米,灰、深色砂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
2、直接顶上覆Y4煤层(81208回采工作面)厚度1.5—1.9米。
3、直接底:粘土泥质岩伴生一种无形硫角矿石,厚度为0.5~2米,再往下是泥质砂岩,厚度6—8米。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根据钻探表明:该井田范围内无大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简单,充水方式为滴水或淋水。
(四)瓦斯、煤尘与自然发火1、煤层瓦斯涌出量井田煤层绝对瓦斯涌出时为 6.08m3/min(根据81208、81206、81196)工作面煤层绝对瓦斯涌出时为0.8m3/min。
2、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及发火期工作面煤层具有不易自然。
3、煤尘爆炸性工作面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第二章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措施1、局部防突措施工作面掘进前必须用钻孔法预报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预测孔布置在相对最软的煤层中,(据81208、81206、81196工作面,在8119工作面没有软分层)沿碛头断面并垂直煤壁布置2~3个预测孔,孔深一般为8~10米,孔径42mm。
煤巷掘工作面防突措施2、预测预报1)、采用钻孔法预测报工作面突出危险性a钻孔布置(图4)预测孔应布置在煤层中煤体相对最软的分层中,有软分层时布置在软分层中,孔深一般为12~15米,孔径42mm。
孔数3个,即巷道中线方向和两帮各一个,但当煤厚大于或等于2米时,则布置两排预测孔,按五花眼布置。
预测孔控制范围内巷道断面及巷道轮廓外5米(指煤层内)。
b参数测试及工作指标主要测参数有:钻屑量S: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其工作面指标按表二执行。
钻孔法预测预报工作指标表二参数名称单位工作指标突出危险突出威胁最大钻屑量(smax)Kg/m ≥6 <6最大瓦斯涌出初速度(qmax)t/m.min ≥5 <5 参数测试:钻孔开孔施工至2.0米深度开始,钻杆每往前方推进1.0米,将孔内钻屑全部收集用弹簧秤其重量,同时每打完一根钎子(1~5m)测定一次瓦斯涌出初速度,测试长度为1.0米。
每孔测试的数据按要求填写在防突预测预报单(表三)上,测得数据按表二判定工作面前方的突出危险性。
若预测时只有瓦斯涌出初速度(q值)超限,但无明显衰减而s值未超限且无其它突出预兆的特殊情况,可采用瓦斯衰减程度作为判别煤层突出危险性的辅助指标。
瓦斯衰减程度(Zsj)按下式计算:式中:q5—第5分钟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L/mhl;Q1—第1分钟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L/min;钻孔瓦斯衰减程度判别煤层突出危险指标表四:名称判别指标突出危险性评价备注Zsj ≤0.55 突出危险Zsj <0.55 突出威胁钻孔施工采用MZ—12型煤电钻配以上1.5米麻花钻杆,直径42mm的钻头,人力推进施工。
d安全屏障若预测为突出威胁,又未发现其它突出预兆,则留不少于5米的超前距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组织生产。
若预测为突出危险必须采取钻孔排放卸压等局部防突技术措施。
2)、在突出危险区,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使测试参数未超限也应视为突出危险,仍必须实施防治突出技术措施。
a、在突出煤层的地质构造破坏带,包括断层、褶曲。
b、煤层厚度急剧变化或异常变化的地带。
c、施工钻孔时,发生喷孔、卡钻、响煤炮、煤体变冷等突出预兆。
d、煤层产状、赋存条件,煤层倾角急剧变化地段。
e、煤柱应力集中地段和采掘力叠加的区域。
f、区域预测预报为严重突出危险地段。
二、超前钻孔排放局部防突措施1、经钻孔法预测为突出危险,采取超前钻孔排放技术措施,消除其潜在的突出危险性。
2、由防突专门人员现场标定钻孔参数,施工人员严格按要求施工。
3、排放孔应布置于软煤层中,钻孔数量视构造煤厚度而定,原则是做到终孔位置的孔距小于排放直径,保证控制范围以内的煤体充分均匀‘卸压。
4、钻孔深度12m,孔径42mm,排放钻孔有效排放半径应逐渐实际考察确定,暂可按时完成42mm钻孔的排放半径为0.5~0.7m,75mm钻孔的排放半径为0.7~1.0m执行,排放孔5个(图5)排放措施孔、效果检验异孔布置图(图5)5、排放孔的控制范围应包括巷道断面和巷道断面轮廓线外四周(指煤层内)5m。
6、钻孔采用强力煤电钻施工,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将探钻的参数和异常情况详细记录。
(孔深、方位角、倾角、开孔位置、钻粉量、温差、有无喷孔、卡钻、煤炮声)。
7、施工完毕,防突人员将各种参数填入防突措施报告单上。
附:报告单防突技术措施效果检验报告单煤层地点检验时间采用的防突技术措施措施及方案设计措施施工情况检验方法1、钻屑量:临界值:5kg/m2、瓦斯涌出初速度:4L/min.m3、综合指标尺值:实测数据Snia(kg.m)Qmax(L/min.m)R允许采(掘)通知单经检验,该采(掘)工作面属突出工作面:允许向前,推(掘)进m,特此通知检验评价:检测人员交检人员技术负责人防突队长8、针对实际布孔情况,对“空档”部位采取补充措施,保证工作面前方煤体不留“孤岛”,做到均匀御压。
9、在超前钻孔施工前应加强工作面支护,打好迎面支架,背帮接顶严实可靠。
三、措施效果检验1、实施超前钻孔排放技术措施8小时后,必须对排放效果进行检验。
2、措施效果检验方法与预测预报钻孔法相同,钻孔3个,孔深12m,孔径42mm。
钻孔应布置在两个措施孔之间(图画),控制巷道轮廓线外5m,检测孔方式,参数及指标与预测相同。
3、检验时,指标未超限并未出现其它突出预兆,则留不小于5m超前距执行安全防护措施组织生产。
4、检验时,若仍具有突出危险,则必须补打排放孔或处长排放时间,然后再进行措施效果检验,若检验属实突出威胁,且未发现其它突出预兆,则留不少于5m超前距执行安全防护措施组织生产。
四、安全防护措施1、避难所应设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和爆破工操作放炮的地点,避难所的数量及其距采掘工作面的距离,应根据具体条件确定;2、避难所必须设向外开启的严密的隔离门,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m,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同时避难的最多人数确定,但每人占用面积不得少于0.5m2,避难所内支护必须保持良好,并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
3、避难所内必须设有供给空气设施,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3m3/min。
如果用压缩空气供风时,应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
4、避难所内配备12个自救器。
5、压风自救系统⑴压风自救系统安设在井下压缩空气管路上。
⑵压风自救系统设置在距8119工作面20m的巷道内,每隔5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系统。
⑶每组压风自救系统供6人用,压缩空气供给量每人不得少于0.1m3/min。
6、隔离式压缩氧自救器佩戴自救器的动作①、扯封口带:使用自救器时,先搬开压片将自救器压在左胸前;用右手食指拉开启环,然后将封口带全部拉开扔掉。
②、分盒:两手紧握自救器两端,用力在左大腿上把外壳磕开,然后将自救器拿到腹前,把上下外壳完全掰开。
③、脱外壳(拉起动装置):左手拿住下部外壳,右手将上部外壳用力扯掉,此时绑在盖上的尼龙绳从起装置中拨出,把哑铃形硫酸瓶拉碎,硫酸与起动块作用,放出大量氧气供开始时呼吸用。
上部外壳扯掉后,万一气襄未鼓,则立即用嘴从口具端将气襄吹鼓,缓慢步行,待药品放氧后,在急速行走。
下部外壳应继续保留。
④、套背带:扔掉上部外壳后,将有呼吸导管的一面贴身,把背带套在脖子上。
然后把背带卡子调整到适当的位置(最好在平时就调整到此位置,以备急用)。
⑤咬口具:拨掉口具塞后,把口具放入口中,口具片应放到唇牙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牙垫,闭紧嘴唇使之具有可靠的闭合。
⑥、上鼻夹:把鼻夹的弹簧轻轻拉开,将鼻夹垫准确地夹住鼻子,用嘴进行呼吸。
⑦、绑腰带:将腰带绑在腰上,防止自救左右摆动。
⑧、绑口水盒带:将设在口水降温盒两边的绑带顺着面部绕过两耳,系于头后。
7、防突检测仪器仪表①、防突部门设专人负责仪器仪表的维护和校核工作。
②、所有仪器仪表均应编号并建立台帐。
其内容为:仪器编号、入井时间、仪表误差及携带入井者的姓名。
③、仪表在井下受到剧烈震动或损坏,不得继续使用,必须及时更换新表。
④、井下使用的气体流量计(即煤气表)每月校核一次。
⑤、校核前,将要校核仪表的仪表编号、允许误差值、校核日期、校核人姓名等逐一登记,校核误差大于允许误差即为不合格,并将不合格者作好记录。
A、流量计校核要求:⑴、采用J2.5型精密煤气表校核普通流量计(即煤气表);⑵、校核流量计的气体选用民用瓦斯或标准气体;⑶、校核工作由2人进行;一人记时、另一人记录校核数据;⑷、校核时,气体的流量不得超过流量计规定的量程;⑸、校核时,同一台流量计同一次校核的数据不得小于一组;⑹、仪表经校核,当误差值超过允许误差者,禁止使用,应及时检修或作为报废处理。
B、弹簧称校要求:⑴、弹簧称采用重力法进行校核;⑵、法码规格选用两只50N(0.5kgF);⑶、经校核超过允许误差值者不准入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