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山城市中轴线规划研究

佛山城市中轴线规划研究

《佛山城市中轴线规划设计研究》成果公示
一、项目背景
从2002年撤市设区至今已十年,佛山却仍缺少一个真正的城市中心。

佛山目前的发展受困于这种多中心组团、无强中心的格局,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凝聚各区的强中心迫在眉睫。

因此,强中心成为佛山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整合禅城传统中心和佛山新城创新中心的重要空间战略就是建构中轴线。

二、项目概况
佛山中轴线南北长约14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南至三乐路,北至海八路;东至文华路,西至汾江路。

三、规划理念
方案着重于轴线地带在“整合”基础上的强化与提升,改变佛山偏心、离心的城市发展趋势与结构松散的现状城市格局,打造与佛山城市能级相匹配的复合功能轴,使佛山成为真正具有凝聚力的城市。

四、功能划分
结合设计范围内的地块自身禀赋以及交通区位,对功能进行划分,将整个轴线分为5个区段,每个区段包括若干项的主导功能。

5个区段分别为:北部门户区段、佛山老城区段、两园深村区段、佛山北园区段、佛山新城区段。

五、土地利用
中轴线范围内的用地上,在满足商务、办公、居住功能的同时,增加科技研发、商务会展、休闲娱乐等功能,并在轴线上统筹布置对城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用地,在结构上起到凝聚的作用。

在对新的城市建设中,北部门户段,着重将旧的仓储用地更新为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在历史文化街区段,着重保留历史区段的文物古迹用地,局部进行城市更新;佛山北园段应重点将公共空间沿岭南大道纵向展开,提升中轴线地区的土地区位价值。

六、景观系统规划
挖掘岭南水乡特点,以灵动水系与绿廊串联各大功能组团。

恢复祖庙涌等历史水系,结合现有南北向河涌形成联通汾江河与东平水道的水网结构。

七、空中轨道交通规划
在中轴线范围内中加入空中轨道交通的概念,以观光游览功能为主,兼顾日常交通通勤作用。

城市门户段:规划设立两个站点。

地块北接海八路,是广州向西进入佛山的门户地段,规划入口空轨站点即汾江北站,作为禅城区空轨的起始站点。

现状中山公园是地块北部主要公共绿地,设置中山公园站。

老城区段:规划设立三个站点。

分别为梁园站、祖庙站、市镇府站。

由于旧城区道路宽度窄,等级低,交通设施条件较差,增加空轨以缓解交通压力及保障旧城通勤。

深村两园、佛山北园和佛山新城区段,规划设立六个站点。

分别为文化公园站、宏城站、魁奇站、佛山公园站、世纪莲站、大墩村站、新湖站。

以岭南大道为依托,将重要节点以空轨连接,一方面,缓解岭南大道交通压力,另一方面,空轨作为游览路径来强化轴线的认知。

八、城市设计
中轴线地段依据其区段特征分别进行设计,其中北门户主要对汾江河进行景观整治,打造滨水公共空间,提升土地价值;老城区段重点梳理内部道路,并与周边地段有机衔接;两园区段应重点提升环境品质,通过公园改造提升地区活力;北园区段重点对既有公园实行纵向延伸策略,强化轴线的南部纵深感;南部新城区应结合大公建、大绿地营造具有时代气息的商务办公区。

空中观光缆车的引入——仁寿寺市政府节点——佛山之门
两园节点效果图
从深村地块往北看示意效果图
从东平水道往北看示意效果图佛山新城段示意效果图
佛山新城段节点地表示意效果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