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件流生产培训.ppt
Ö ² n ¿ ` ÁM ©
39
109
306
注﹕在“備注”行表示了有些單元可在較后階段進行﹐ 對上表進行分析﹐目的是將各單元平均地分配在3個工 位﹐使每個工位的工時盡量接近1.02分鐘
29
生產線平衡-例4
¥ ¶ q ¬ u ¤ @ § æ ³ ¸ ¤ Æ ³ ` ª æ ³ ¸ ¤ É ® ¡¶ X ¦ p É ® ¡¶ Ö ² n ¿ ` ÁM © u ¤ ì ¦ 1 10 1 2 11 1 3 9 1 I 4 9 1 6 42 1 5 22 103 103 1 7 26 2 8 26 2 II 9 30 2 10 20 102 205 2 11 Ó ¨ Û ¦ II 63 3 III 12 32 3 13 6 101 306 3
25
生產線平衡-例4
前列圖
工作單元 表示在圓 圈內﹐單 元時間在 圓圈旁﹐ 箭咀代表 單元的前 列關系。
左襪 9 3 內褲 10 1 右襪 9 4 內衣 11 2 襯杉 42 6 帽 6 13 長褲 22 5 左鞋 26 7
褲袋 20 10
腰帶 30 9 右鞋 26 8 外衣 32 12 領帶 63 11
26
生產線平衡-例4
假設生產安排是每日400個﹔ 而每日有400分鐘生產時間 目標節拍時間 =可生產時間/目標生產量 =400/400 =1(分鐘) 工位數目 =總工時/目標節拍時間 =3.06/1=3.06(即3個工位最適合)
27
生產線平衡-例4
現在可以嘗試將工作單元平均地分配到3個工作崗 位﹐開始時可依據前列圖再整理為下表﹕
23
生產線平衡-例4
前列圖 前列圖將各工作單元有系統地順序排列﹐在繪制 前列圖之先要確定每個工作單元的前列單元﹐即 進行該工作單元時必須先完成的工作單元。如下 表﹕ “6.穿襯杉”是“12.穿外套”的前列單元﹐而“2. 穿內衣”雖然要在“12.穿外套”進行前完成。但 因隔了一重﹐所以不算是它的前列單元。
30
生產線平衡-例4
在尋找最理想方案的過程中﹐需要有一些指引去作 出評價各方案的效果﹐有滿意效果時便不須再找更 理想的方案了。 平衡效率=總工時/(工位數目X周程時間)
以上例子﹐最長工時的崗位要1.03分鐘(周程時間)
平衡效率=3.06/(3X1.03)=99%
31
工序 1
2
3
4
5
18
生產線平衡-例2﹕節減人手(1人)
維持生產速率不變
節減人手(1)
將工序3里的 工作時間分配 至工序2﹑4及 5之內﹐從而 工序3里的人 手可調配其它 生產線去 可行性﹕須工 序2﹐4及5內 均有足夠時間 接受額外工作。
19
工 作 時 間
工序 1
2
3
4
5
生產線平衡-例3﹕節減人手(2人)
单件 流 生 产 培 训
Takt Time
1
计算节拍时间
净运作时间/时段 节拍时间=
顾客需求 /时段 *
*时段必须要一致(班﹑日﹑周…)
2
计算节拍时间的例子-装后袋
600分钟(每天) 10分钟(机器故障) 10分钟(小組会议)
节拍时间=
可用时间 顾客需求
10分钟(清扫保养)
570分钟(每日可用时间)
顾客需求(计划)=500件/天
570 = 500
= 1.14分钟
3
节拍时间与周期时间
40
30 20 10 0
节拍时间 周期时间
工人
工人
工人
工人
工人
工人
4
生产线平衡
40 30 20 10 0 工人 A
节拍时间
工人 B
工人 C
工人 D
工人 E
工人 F
5
生产线平衡-引言
现行非常普遍的流水生产作业模式和工作区域作业 模式均著重于工序之间的时间配合,因它是影响整 体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生产线上的各个工序都能互相配合无间,我们称 之谓生产线平衡,而这生产线定能获得一定的效益; 但如各工序间不能相互配合,拥有不少等候的时间, 这情况我们则称之谓生产线不平衡。
6
生产线平衡-引言
生产线之平衡与否,一般都是由下列因素 造成: 1) 工序之选订操作方法 2) 工序之排列方法 3) 员工之工作态度 4) 员工对操作的熟练程度 5) 物料之质量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产线平衡-引言
等待是一种非增值的动作,也是工业工程中主张尽 量避免的一种浪费。 生产线平衡法就是将这等待的时间尽可能缩短或排 除,以期达到减少浪费继而提高生产之效益。
須延緩生產速率
節減人手(2) 工 作 時 間
因生產需求量降 低而可延緩生產 速率
將工序3﹑4的工 作時間分配至工 序1﹑2﹑5里﹐ 從而工序3﹑4工 作崗位的人手可 調配至其它生產 線去。
20
工序 1
2
3
4
5
生產線平衡-例3﹕節減人手(2人)
注意﹕當減至三個工作崗位時﹐其中部分工作或會 帶來時間上之延誤﹐此時生產線上之組長應以援手 協助 除了以上例子外﹐生產線平衡還有不少其他的做 法﹐而其使用的彈性亦非常高﹐在一般運用時須將 現場生產之狀況及須求放入考慮之內。
10
不平衡损失时间
标准 时间
生产线平衡-分析
1) 不平衡损失 =(最高工序标准时间X合计人数) – 合计工序时间 =(9X8)-58 =14 2) 生产线平衡率 =合计工序时间/(最高工序标准时间X合计人数) =58/(9x8) =80.6%
11
生产线平衡-分析
3) 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 =1-生产线平衡率=1-80.6% =19.4%
16
生產線平衡-研究與改善
一般加工或裝配線對新手的熟練度標准如下﹕ 作業年資 1個月 2個月 3個月 4個月或以上 熟練度 50% 70% 90% 100%
17
生產線平衡-例1﹕縮短生產節拍
增加生產速度﹐維持人手不變
縮短生產節拍
工 作 時 間
將工序2里一 部分可抽調 的時間轉至 工序3里﹐以 縮減整體的 生產節拍。
B)從作業方法改善 i)運用改善四要法(ECRS)進行作業方法改善。 “剔除”( Eliminate )不必要的動作 “合并” (Combine) 微少的動作 “重排” (Rearrange )作業工序或動作 “簡化” (Simplify )復雜的效率動作 ii)對于有妨礙的布置或環境進行改善
15
生產線平衡-研究與改善
2.改善技巧的注意
A. 生產線的管理人員﹐如對工業工程的改善技法 缺乏了解﹐如出現不平衡的狀態時﹐習慣用人 員增補來彌補﹐這是一個不動腦筋的做法﹐不 足為取。 B. 除了上面介紹的技法以外﹐也可以對材料﹑零 件包括設計方法來檢討﹐有否縮短工時的方法。 C. 生產線補進新手時﹐因新手對工作不熟悉﹐熟 練不足。在配置上尤其要注意﹐會造成很大的 不平衡使產量大幅度下降﹐或對新手造成異常 的工作壓力。
28
¥ ¶ q ¬ u ¤ @ § æ ³ ¸ ¤ 3 1 I 4 2 5 6 II 13 7 10 9 III 8 12 11
Æ ³ ` ª æ ³ ¸ ¤ É ® ¡¶ X ¦ p É ® ¡¶ =>II 9 10 =>II 9 11 39 22 42 =>III 6 26 70 20 30 26 32 63 197
24
生產線平衡-例4
u ¤ @ § æ ³ ¸ ¤ 1.¬ ï º ¤ Ç ¿ 2.¬ ï ¤ º ¦ç 3.¬ ï ¥ ª Ä û 4.¬ ï ¥ k Ä û 5.¬ ï ª ø ¿ Ç 6.¬ ï Å ¨ § ü 7.¬ ï ¥ ª ¾ c 8.¬ ï ¥ k ¾ c 9.¬ ï ¸ y ± a 10.© ñ ª « ¥ ó ¤ J ¿ dz U 11.¥ ´ » â ± a 12.¬ ï ¥ ~ ® M 13.± a ´ U ` ¤ Á u ® É ¡R É ® ¡¶ (0.01¤ ÀÁ Ä) 10 11 9 9 22 42 26 26 30 20 63 32 6 306 e « C ¦ æ ³ ¸ ¤ / / / / 1 2 3¡N 5 4¡N 5 5¡N 6 5 6 6 2
21
生產線平衡-例4
以下是個例子用來介紹關于生產線平衡的一 些概念。 一間玩具公司新推出一款男玩具公仔。公 仔本身和他的衣服在裝配線外制造。現需 要設立一條專為該公仔穿衣服的裝配線。
工程部已經將整個工作分為13個工作單 元﹐如下表﹕
22
生產線平衡-例4
u ¤ @ § æ ³ ¸ ¤ 1.¬ ï º ¤ Ç ¿ 2.¬ ï ¤ º ¦ç 3.¬ ï ¥ ª Ä û 4.¬ ï ¥ k Ä û 5.¬ ï ª ø ¿ Ç 6.¬ ï Å ¨ § ü 7.¬ ï ¥ ª ¾ c 8.¬ ï ¥ k ¾ c 9.¬ ï ¸ y ± a 10.© ñ ª « ¥ J ¤ ó 11.¥ ´ » â ± a 12.¬ ï ¥ ~ ® M 13.± a ´ U ` ¤ Á u ® É ¡R É ® ¡¶ (0.01¤ ÀÁ Ä) 10 11 9 9 22 42 26 26 30 20 63 32 6 306
12
生产线平衡-研究与改善
1.不平衡的检讨与改善
A)如何减低耗时最长的工序(第一瓶颈)的作业时间 i)作业分割 将此作业的一部分分割出来移至工时较短的 作业工序。 ii)利用或改良工具、机器 将手工改为工具,或半自动或全自动机器, 或在原有工具﹑夾具做改善﹐自可提升產 量﹐ 縮短作業工時。
13
生產線平衡-研究與改善
1.不平衡的檢討與改善
A)如何減低耗時最長的工序(第一瓶頸)的作業時間 iii)提高作業者的技能 運用工作教導﹐提升作業者的技能 iv)調換作業者 調換效率較高或熟練作業人員 V)增加作業者 上面的几項都做了﹐還未達到理想﹐可能就 得考慮加此一工序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