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事故应急预案核准:审查:制订:1 编制目的:对升降机突发事故制定预案,降低事故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简易升降机、〔行车〕电动葫芦装置。
3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
见图1 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3.2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3.2.1 应急救援总指挥岗位职责(1)组织制订升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现场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事故状态下确立办公室、安全保卫组、安全消防组、医疗救护组、后勤救护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及工作职责和各级人员的职责。
(7)升降机事故的上报工作。
(8)负责保护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组织应急救援的演练。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3.2.2 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岗位职责(1)协助应急救援总指挥工作。
(2)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对策和建议。
(3)保持与现场指挥人员的直接联络。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物资、设备以及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3.2.3 现场指挥部工作职责(1)对升降机事故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随时上报现场指挥部。
(2)传达和落实现场指挥部的指令和安排、承上启下保证现场救援有条不紊的进行。
(3)协调现场救援各组的工作,保持相互沟通,快捷有效的按程序实施救援。
3.2.4 安全保卫组工作职责(1)做好现场保护和警戒工作,在保证应急救援的同时尽量保护现场。
(2)必要时协助指挥部负责事故周围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和撤离。
(3)维持救援现场的秩序(4)负责通信保障。
3.2.5 安全消防组工作职责(1)负责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
(2)采取有力措施切断事故发展链条,控制事故危险源的发展和扩大。
(3)负责升降机的抢修和应急设备的监测等工作。
3.2.6 后勤救护组工作职责(1)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通信设备及资金等。
(2)提供现场后勤保障服务,负责伤员现场救护和送往医院。
3.2.7 设备抢修组工作职责:负责现场设备抢修及设备保障。
4 升降机参数4.1 可承人施工升降机(升降作业平台)。
设备注册代码:40703502002002081158 规格型号:CD13T额定载重量:3000kg 额定速度:0.67m/s吊笼工作行程:6m 自由端高度:7m制造单位:******升降机械厂产品编号:**安装地点:一***厂房用户编号:**20**61**4.2 非承载人的升降机:[ SS型货用升降机、简易货物升降机、钢索式液压提升装置] 。
设备注册代码:4*****111423 规格型号:LH2T-9.85M额定载重量:2000 (kg)额定速度:0.67 (m/s)层站数: 1 层1 站驱动方式:电动葫芦制造单位:*****机械产品编号:022安装地点:管材库用户编号:*****4.3 应急设备:4.3.1 营救设备:救援服务车、臂架式(曲线)作业平台、叉车、气割设备、金属切割机、液压扩张器、千斤顶、手拉葫芦、便携式照明灯、撬杆和常用工具等。
4.3.2 通信设备:对讲机、手持话筒、电话、传真等。
4.3.3 个人防护设备: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靴、防砸鞋、绝缘鞋、手套、防护眼镜等。
4.3.4 医疗设备:救护车、担架、夹板、急救箱等。
4.3.5 文件资料:升降机使用维修说明书、电气原理图及敷线图、基础图、安装拆卸工艺及有关计算机内存储信息等。
5 危险辩识与灾害后果预测5.1 升降机危险分析和辨识5.1.1 载货升降机5.1.1.1 人员误入井道坠落事故(危险)及原因(1)层门门锁损坏。
(2)层门电气联锁保护失效或人为短接。
(3)层门间隙过大,或层门固定不好,能较容易被扒开。
(4)非专业操作人员用机械钥匙开门或门开后未关闭。
(5)修理层门时误入井道。
(6)修理轿顶、井道或对重装置时不慎坠入地坑。
5.1.1.2 层轿门剪切事故(危险)及原因(1)层门、轿厢门电气联锁失效。
(2)控制系统故障。
(3)人员误操作。
(4)违章乘坐。
(5)检修轿门,层门时站位错误或违章短接层门,轿门联锁开关,开门运行。
5.1.1.3 触电事故(危险)及原因(1)接地保护不符要求。
(2)防护等级低。
(3)导线带电体绝缘保护不好,易接触部位漏电。
(4)带电检修或未按操作规程进行修理。
(5)人员疏忽,碰撞在裸露带电导体上。
(6)电器元件无罩盖或损坏,导线绝缘老化。
5.1.2 升降作业平台:高空困人危险及原因(1)紧急停电。
(2)液压系统、机械升降系统故障。
(3)紧急下降装置失灵。
(4)人员在高空受伤无法操纵升降。
6 预警和预防机制:依公司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由工务部负责监督检查。
7 应急响应7.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升降机发生事故后,现场操作或作业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升降机组长,组长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现场确认并向应急援救指挥部报告情况(发生事故升降机型号、参数、位置、事故程度、大致损失情况等),按图2所示流程进行。
图27.2 升降机发生危险状态时的紧急处置升降机发生危险状态时,应该按应急报告程序在第一时间,将危险信息传递出去,同时参照以下方法进行紧急处置。
7.2.1 事故(隐患)现象发现初期时的应急处置(以切断事故发展的链条,使突发危险从事故的临界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为目的)。
7.2.2 人员误入井道高空坠落事故(1)若人员坠落在高空井道部件上时,安全保卫组先作好地面警戒和隔离,断开电源,由安全消防组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和登高作业证的专业维修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绳、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等),地面采取必要的(充气减震垫或防护网等)保护措施下,用专用钥匙打开层门,进入井道,空中救出伤员。
(2)若人员在井道内地面或底坑内时,安全保卫组在作好地面警戒和隔离,断开电源的同时,安全消防组用专用钥匙打开底层层门或采取必要手段(气割、液压钳、千斤顶、手拉葫芦等)破开层门进入井道内地面或底坑救出伤员。
(3)医疗救护组送出和抢救伤员。
注意:必须由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专业人员,用专用钥匙打开层门,救出伤员后必须关闭好层门。
7.2.3 安装、拆卸、修理过程事故7.2.3.1 人员在高空发生危险,应按高空施救的方法进行。
7.2.3.2 人员坠落地面,应按地面施救方法进行。
7.2.3.3 若伤员挤压在设备中无法脱身,应采取手动下降吊笼(轿箱)或用必要的手段和工具、设备(如撬杆、扩张器、千斤顶、气割设备、液压推杆等)最快、最有效的救出伤员。
注意:①安装、拆卸、加高、修理过程是升降机使用环节中最危险的过程,也是危险和事故发生最频繁的环节,作业时,现场指挥和安全监护人员非常重要,要做好监护和危险状态的及时辨识,发生危险后要果断、及时、有效的采取具体应急措施施救。
②高空施救和地面施救抢险人员应具有相应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
7.2.4 物体打击事故升降机或部件损坏后高空坠落或运送物料散落地面,打击地面人员时:(1)应先停机,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后勤救护组采取防护措施。
(2)安全消防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必要的手段实施救援。
(3)由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护和运送伤员。
7.2.5 触电事故(1)切断电源,安全消防组迅速在最近距离的电源(开关)箱上,拉闸断电。
(2)安全消防组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
(3)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员。
注意:①断电前禁止直接接触伤员或用导体分离伤员与电源的连接。
②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7.2.6 层轿门剪切事故(1)切断电源。
安全消防组人员在升降机机房或地面开关箱处拉闸断电,也可先在就近楼层层外控制面板上用“急停”断电。
(2)救出被挤剪伤员。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伤员被挤的楼层位置、身体部位,升降机的状况),由现场指挥人员和技术专家(人员)制定具体有效的解救方案。
若人员在轿厢内被挤在轿厢上坎与层门地坎之间时,安全消防组人员用层门机械钥匙打开层门进入轿厢,保护伤者,在机房采取手动慢车移动轿厢上升,救出伤员;相反若人员在轿厢内被挤在轿厢地坎与层门上坎时,应先在本层层门外或用层门机械钥匙打开上层层门,进入轿厢,对伤员进行保护,然后在机房采取手动慢车移动轿厢下降,救出伤员。
若伤员在轿顶被层门上坎挤剪时,安全消防组人员用层门机械钥匙打开上层层门进入轿顶,保护伤者,采取手动移动轿厢下降,救出伤员。
(3)医疗救护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组现场对伤员作必要的包扎和止血救护处理后,及时送急救中心施救。
(4)安全消防组人员关好打开的层门或护栏门或用隔板封堵住层门,并做好现场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井道,保护好现场。
切记:①用层门机械钥匙打开层门时,应先确认轿厢的位置,同时采取有效方法后,进入轿厢,严禁贸然进入轿厢或轿顶。
②进入轿厢或轿顶前,必须用断绳保护装置固定住轿厢,在下层搭好防护架和防护网。
③、进入轿厢或轿顶施救人员,必须由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和登高作业人员证书的人员进行,并应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固定好安全带、安全绳等。
7.2.7 人员被困作业平台事故(1)切断升降作业平台电源。
(2)在升降机周围铺架好减震气垫或防护网等。
(3)采用消防云梯或通过现场高空通道进入作业平台上救助被困人员。
(4)医疗救护组救护伤员。
注意:①高空施救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安全绳、安全带、安全帽等)。
②所用设备,施救前应先进行检查和试验,保证完好。
③进入被困作业平台施救时,应严格控制人员数量,严禁作业平台上人员超载。
7.3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
7.4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事故确认后,在自身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市质量监督局、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
具体见《突发事件应急通讯录》应急救援总指挥接到报警后,在作好专业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的同时应按有关规定,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状、伤亡数量、损失情况及危7.5 事故监控措施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
事故监控由现场指挥部具体实施。
(1)安排专人随时注意升降机事故现场(整体倾斜情况、金属结构、外架的变形及危险部位的变化)情况,确保危险和事故不会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