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点高中语文重点课文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高中语文重点课文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高中语文重点课文文言知识整理————————————————————————————————作者:————————————————————————————————日期:《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掌握下列文言词1驽:相如虽驽(劣马,愚劣,无能)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宜:宜可使(应该)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7曲:曲在赵(理亏)8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9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0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1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12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13倨(jū):礼节甚倨(傲慢)14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15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与…相比…怎么样)16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7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18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19靡:左右皆靡(退却)20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1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22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二、通假字1、不:可予不(通“否”)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三、一词多义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⑧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10、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擅长)④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⑤不如因善.遇之。

(好好地)⑥善.刀而藏之。

(通“缮”,擦拭)四、词类活用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作使动,使……急,逼迫)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第二个使,出使)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五、古今异义的词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6宣言:古义:扬言、公开说)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一、重点实词稍:稍迁至栘中厩监——渐渐。

让: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责问具:具自陈过——详细除:扶辇下除——宫殿前的台阶、台阶恨:子为父死亡所恨——遗憾分:自分已死久矣——料想、断定、认为当: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判处、判罪副有罪,当相坐——应当坐:副有罪,当相坐——连坐(治罪)、定罪何罪?坐盗——犯…罪、因…犯罪、获…罪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如:事如此,此必及我——到如惠语以让单于——按照、依照忽忽如狂——像幸:幸蒙其赏赐——希望幸蒙大恩——幸亏、幸而蒙:幸蒙其赏赐——蒙受、得到幸蒙大恩——得到虽蒙斧钺汤镬——遭受因:欲因此时降武——趁机君因我降——通过因泣下沾衿——于是、就会:会武等至匈奴——恰逢会论虞常——会同、共同、一起论:会论虞常——判罪假: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临时充任二、文言文基础知识(一)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2)皆为陛下所成就..(提拔)(3)我丈人..行也(老人,长辈)(4)独有女弟..二人(妹妹)(5)且陛下春秋..高(年纪)(6)武等实在..(确实存在)(7)稍.迁至栘中厩监(逐渐)(8)置币.遗单于(礼品)(9)以货物..与常(一般财物)(二)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三、一词多义1.通(1)不得通其道(实现)(2)通古今之变(通晓)(3)通邑大都(畅通)(4)以通其狂惑(抒发)2.当(1)有大石当中流(对着,向着)(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相匹敌)(3)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4)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着、把着)(6)当高罪死《史记。

蒙恬列传》(判罪,判赵高死罪)3.辞(1)莫辞更坐弹一曲(拒绝,推辞)(2)我从去年辞帝京(辞别)(3)召武受辞(询问)(4)何辞为(辞别、告辞)(5)听其狱讼,察其辞(口供)(6)固辞不受(推辞,不接受)4.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5.语(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6.引(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7.食(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8.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重点文言实词。

1.辟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③唇吻翕辟(开,打开)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⑤辟邪说(排除,驳斥)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2.征①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名词,证据,征验。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动词,表现。

)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动词,出征。

) 旁征博引 (动词,寻求,搜集。

)④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动词,征收,征取。

)⑤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⑥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⑦岁征民间(征收)3.施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动词,设置。

)②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动词,施行,实行。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动词,施加,强加。

)④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

)⑤靡计不施,迄无济 (动词,使用。

)⑥未报秦施( 动词作名词,恩惠。

)⑦何施之为( 动词,报答。

)4.雅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副词,平素,向来。

)②察纳雅言( 形容词,正确的。

)③明经义谙雅故( 形容词,旧时的。

)④闻弦歌而知雅意( 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

)⑤附庸风雅 (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5.因①因入京师(因而)②因以讽谏(就)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6.乃①十年乃成(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7.属zhǔ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②衡少善属文(连缀)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shǔ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二、古今异义词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 ( 应荐 ) 。

今义:不可以。

)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三、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1举:推荐。

(“举孝廉不行”)2行:去应荐。

3辟:征召,召来授官。

(被)召。

(“连辟公府不就”)4就:就职,任职。

5召:召请来授官。

(“累召不应”)6应:应职,接受官职。

7拜:任命,授给官职。

(“拜为上卿”)8 迁:调动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9 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徙:调动官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

(“出为河间相”) 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下国伊始”、“衡下车”)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视事三年”) 14除:拜官。

除去旧职任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上书乞骸骨”)四、官职、年号、地名、学校及相关用语。

1、官职(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

指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

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