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二章借景抒情【高考金脉】真题一:【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8.(5分)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9.(6分)第一问(3分):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解答时需要同时思考两首诗写景的手法,并比较其不同,然后再组织答案。
命题人将课内同一作者的诗歌引入到高考试卷中,并不是新题型,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高考与基础年级教学接轨的思想,提醒广大考生重视课本、回归课本,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值得提倡。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第二问考查尾联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对于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来说,第一问属于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岑参,考生初中阶段就学过他的诗歌,对这个诗人并不陌生,所以,解答这一问时,考生只需结合自己对诗人的了解,分析诗句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第二问,指向不是很明确,可能会引起考生误读。
通常情况下,这类题目考查的是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可是本题第一问已经考查到了情感,而本诗尾联又是以议论作结,在结构上的作用不外乎升华情感之类,所以考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或者只能将两问合为一个问题来答。
至于答案中给出的“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值得讨论,第一问的答案已经得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也就是说本诗的主体情感是“爱国”,而不是“思乡”,那么第二问的答案又把“思乡”放在了首位,这是否前后矛盾呢?真题二:【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答案】8.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次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以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派遣的情绪。
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可又因心事重重,意志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及作用的题目,诗歌的上半阙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更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描述商榷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及作用的题目,诗歌的上半阙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更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描述商榷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诗歌情感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掘金技巧】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
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
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
另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江水碧绿,山花烂漫,多么美好的景色,可后面一句“何日是归年”的悲情感叹,却是在前面的乐景下脱口而出,以乐景写哀情,更增一倍之哀。
【掘金实战】一、(2016届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山村戴复古①山崦②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
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万竹梢头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
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
②山崦,山的西面。
(1)诗的前三联分别描绘了三幅山村风情画。
这些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6分)(2)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解答此题首先明确画面特点,再结合诗句分析。
绿树和红花相互映衬,色彩鲜明,祖孙相随图,怡然温馨,其乐融融,烟云缭绕图,烘托了山村的幽静恬淡。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画面画面内容和分析写景特征的题目,概括画面注意抓住意象,然后概括特征,写景手法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的手法主要是从色彩的角度着眼,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
(2)试题分析:此时主要写作者山村所见美好景物,烟云缭绕图,烘托了山村的幽静恬淡,村美景让诗人陶醉,诗人一边吟哦一边下山,吟哦之声与潺潺水声构成和谐的变奏,表达了诗人对幽雅恬静的山村风情与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虽没有重点的词句,但整首诗歌的意境可以看出一种陶醉之情。
二、(2016届广西武鸣县高级中学高三8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8~9题。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张渊懿[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
午睡觉来愁似织。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
鸿雁自南人自北。
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1)“午睡觉来愁似织”,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5分)(2)词人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织”。
(1分)“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 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
(2分)(2)①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②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③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
(每点3分,答出两点并且有分析即可满分)(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抒情方式的题目,注意基本的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歌具体的解释。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和即事感怀,此题注意分析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有时还运用对比、衬托或细节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三、(2016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5分)【答案】(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2)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解析】(2)试题分析:注意抓住诗中的“独”字分析相同点,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皎”“时动”“残烛”“寒枝”分析不同点。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注意抓住标题中的“独”和诗中的“皎”“时动”“残烛”“寒枝”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2)试题分析:注意首先明确诗中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句中修辞的题目,注意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等,的答题时首先明确修辞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效果。
四、(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酒楼秋望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