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诗歌鉴赏七大题材(情感及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七大题材(情感及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从题材角度把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如何评价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生往往感到难以解答,不知所措,为此,我们本着解决考生困惑和“分类定感情,依题巧切入”的目的,从题材和题型两个角度进行讲解,便于考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榴花朱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②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③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 ①簦笠:类似现代伞而有柄的笠。

②崦:山。

③化蝶:睡梦。

指庄周化蝶的典故。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境况?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旅途的艰苦:只身一人四处漂泊,衣服长时间不能换洗;雨天山路行走艰难,入夜叩门全诗表现了诗人孤寂无依之情和深切的乡思、乡愁。

(2分)寄宿田家。

(共2分,总说1分,分析1分)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①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②,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②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尾联诗意转折,请结合全诗,分析该联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分)参考答案:①诗人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春光好,明年春光更胜于今年。

②诗人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将思念化为祝福,将孤独化为自信,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抒发了对洛阳万物无不眷念和热爱之情,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丹①题壁[明]杨一清②关山逼仄③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

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

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

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注] ①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

②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

③逼仄:狭窄的意思。

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析。

(4分)参考答案:(示例一)通过追慕汉家将士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功绩,表现了诗人因追怀前人而产生的昂扬奋发的激情和对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渴望。

(示例二)通过写古代将士战死沙场无人招魂,表现了诗人对战场死难者的同情怜悯以及对造成灾难的战争的厌倦之情。

[应用体验]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②原:原野。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4分)参考答案: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

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当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闺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

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

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4分)参考答案: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因不能全面把握诗人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而失分[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 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概括。

(3分) 考生甲:考生乙:评点: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够全面,忽视了曲中“逆旅淹留”的江湖漂泊之苦。

评点: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够全面,忽视了“江南二老忧”所提供的信息。

[解题流程][名师支招]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了解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一般特点(1)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

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2)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简单的。

(3)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2.仔细阅读诗歌,掌握分析情感的要点要舍得在“读”上下功夫、花时间,不要看一眼就匆忙下笔。

而应该在反复咀嚼中,掌握分析情感的方法。

(1)从时间角度,划分层次 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经常体现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我们可以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段来分析诗歌,给诗歌划分层次,从而找出多个感情要点。

词的上下阕,每阕包含几个句子,可以分成几个时间段,就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感情要点。

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从时间角度来切分,过去喜爱江南的美景为一层,现在回味、留恋江南美景为一层,两个情感点,两种感情。

(2)从关键词角度,体悟情感 这里的“关键词”,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辛弃疾《鹧鸪天·送人》:“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中的“送”“埋”。

抓住这两个词,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其中寄寓的情感。

又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关键词。

抓住了关键词,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

(3)从描述对象角度,解读情感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

“愁”“忧”等,从而确定全曲的感情基调。

— 寻找表现诗人情感变化的意象或描述对象。

— 先写“梧叶”“芭蕉”,再写“梦”“灯花”,最后写到“二老”。

抓住了这些意象的变化,就抓住了情感的变化。

寻找蕴含诗人情感的关键句。

—从“三更归梦三更后”分析作者思念家乡,从“叹新丰逆旅淹留”分析作者漂泊的孤苦,从“江南二老忧”分析作者对父母的担忧思念之情。

抒发了作者漂泊在外的孤苦之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父母的担忧这首曲子可以分为四层,前两句为一层,重点写作者的愁苦;第三句为一层,写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四、五两句为一层,写作者的羁旅之苦;最后三句为一层,表达对父母的担忧思念之情。

诗歌都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从每个描述对象都可以解读出一种情感,从描述对象来看,可以分为描述主体即诗人或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描述客体即描写到的人、事、景、物,不同的描述客体也有可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从这两个角度自然也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情感。

如周密《夜归》:“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从诗人角度,写出了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从描述客体角度,表现了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4)从意象变化角度,捕捉情感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载体。

诗人描写意象发生了变化,表达的思想情感也要随之变化,要找出诗歌中不同的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义,借此捕捉到其中的情感。

如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词的上阕借助“柳”“春水”“花”等意象描写表现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词的下阕写到意象“酒”,表达作者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3.把握表达情感的关键句(1)写景句。

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分析景中情是高考的重点,一定要练好这方面的功夫。

(2)状物句。

要抓住双层的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

(3)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类句子是作者情感的直接表达,抓住这些语句,也就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点。

(4)表达有特点的句子。

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反语、用典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义。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试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同时“浮生常恨飘蓬”“今夜画船何处”也包含着常年漂泊的羁旅之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