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砀山县实验小学2014-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砀山县实验小学为了响应国家和省市号召,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砀山县实验小学以郭玉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以文明礼仪为突破口,在全校开展别具特色的小学生行为教育,践行着“六年辅展一生”的教育理念,行走在“小学校、大雅堂”的理想之路上,经过两年多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理论和背景人们常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的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这些先贤专家的心声为小学生行为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

”基于这一目标,作为小学教育这一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只有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

2011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

随后,安徽省教育厅和宿州市教育局分别在皖教秘基【2011】37号文件和教基函【211】11号文件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所有中小学加强文明礼仪行为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打造“文雅的学生、儒雅的老师、高雅的学校”,实现“小学校,大雅堂”的教学理想,以郭玉为代表的砀山县实验小学领导带来全校师生,敏锐扑捉到这一信息,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决定在全校开展别具特色的小学生文明行为教育。

小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如何实施和培养?怎样监督和评价?……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

面对困难,领导班子没有退缩,他们针对以往的行为教育无序分散无章可循的缺点,提出开设小学生行为教育课程,通过论证,领导们决定编撰一本有关小学生行为教育的校本教材,在全校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得到了全校教师的热烈拥护。

二、实施与研究(一)校本教材引领航向学校根据多年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经验,聚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开发了《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为文明礼仪行为教育的开展引领了航向。

《小学生行为教育》读本,分为两册,一册是中高年级版,一册是低年级注音版。

中高年级从生活故事入手,突出行为辨析和规范常识。

低年级以浅显的儿歌和童话为主,规范学生的行为。

教材采用了单元——课例——活动的体例结构。

全书叙述精当、知识准确、编排精美、呈现方式生动活泼,多以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为体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自主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行为规范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小学生行为教育》课,由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任教,定期进行交流研讨,力争上好每一节课。

面对全新的教材,教师们积极钻研,互相交流,及时认真地处理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学校自主开发的特色课程在学生的行为教育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校园文化熏陶感染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优雅的校园、儒雅的教师、文雅的学生”为特色的实小文化,让校园的每一处都体现文明礼仪的意识和氛围。

1、在校园文化中陶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积极创建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文化环境。

在楼道的墙壁上张贴名人故事、文明礼貌用语、名言警句、安全教育警示牌、操场边有“艺术长廊”、“文明礼仪文化长廊”等。

学生的作品张贴在“艺术长廊”里,评选出的班级之星、文明礼仪之星都出现在“文明礼仪文化长廊”上。

力求做到学校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学校每一个角落能育人,学校每一处景致都怡情。

学校通过宣传栏、标语、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和国旗下的讲话进行文明礼仪活动的广泛宣传动员,大力宣传、营造文明礼仪行为活动的氛围,让学生“边走边学”。

2、在班级文化中历练每个班级都设有班级标识牌、文化墙、板报、评比专栏、荣誉角、图书角、少先队角等各具特色的宣传阵地,以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的氛围。

班级或将手抄报、日记装订成册;或将经典诵读作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或将新闻报道作为知天下事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或将评比栏当成比学赶帮的加油站……班级内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人人知文明,个个明是非”。

为促进班级文化特色建设百花齐放,学校不仅提供物质支持,还定期进行评比,总结、反思,以促进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

3、在文明礼仪操中加强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文明素养和礼仪风采,学校专门组织艺体教师编排了小学生文明礼仪操。

礼仪操涵盖了生活中诸多文明礼仪,以韵律和舞蹈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实小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文明精神风貌。

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大课间活动,全校师生齐聚操场做礼仪操,既锻炼了身体,又接受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洗礼。

(三)活动保障常抓不懈1、班会活动,细化落实在班会上,让学生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使学生懂得“文明在口中、文明在手中、文明在脚下、文明在心中”,并配合学校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八个一系列活动,即:举行一次文明礼仪宣誓活动;写一封文明礼仪倡议书;听一次国旗下文明礼仪讲话;开一次“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辩论会;写一篇文明礼仪主题征文;观看一场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电影;开展一次“书香教室、礼仪课堂”活动;进行一次社区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将文明礼仪教育细化并落实到位。

2、文明礼仪教育月活动,提升教育品味在文明礼仪教育月中,各班分别组织学生从养成十个文明习惯入手,每天做一、两件文明事,并做好记录;各班出一期“文明、礼仪、行为”为主题的黑板报;参与“我与爸妈换角色”体验活动;自荐“学雷锋小队”,开展学雷锋活动;互帮互助结对子活动等,促使学生自觉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3、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展现文明风采为了让文明礼仪知识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到很好地实践,并内化为素质,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学校结合少先大队文明礼仪检查记录,定期进行校园文明礼仪之星评选。

通过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为学生树立榜样,促使学生主动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四)三位一体和谐发展将文明礼仪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社会活动相结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文明礼仪教育网络,达到“三带动”,即学校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带动社区。

我们通过家校联谊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小手牵大手”、向学生家长发放文明礼仪教育倡议书、校讯通等方式和途径,诠释文明礼仪内涵;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除卫生死角,清洁家园,并规劝不文明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扩大文明礼仪教育的辐射面,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效度。

(五)成长记录激励成长为了记录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地养成,学校编印了《小学生成长记录册》,以此来反映和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品德地发展,促进学生进步。

《成长记录册》每周填写一次,学生真实地记录自我,教师、家长及时给予评价,并填写评价语。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分低、中高年级段,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以涂星的方式记录,中高年级侧重文字记录,包涵学生兴趣、爱好、文明行为、本周心得、各种得意之作等栏目。

它的突出特点是动态性和鲜活性,随着每天、每周以及每月时间地流逝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和创造空间,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内容与特色(一)开发特色教材为了让文明礼仪教育在学校中生根发芽,全体教师在领导班子地带动下,积极主动地为编写一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校本教材献言献策。

为了选择恰当的内容,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跟老师们畅所欲言的交流,收集教师们遇到的有关文明行为教育的问题,征集老师们的建议。

经过多次研讨,最终采纳张建良副校长的建议,拟定两册教材,低年级一册,中高年级一册,从环保、礼仪、学习、遵纪、安全五个方面进行编写。

把想法变成现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教材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执笔,在全体教师们提供的素材上分工编写。

大家每人一项任务,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收集整理材料,拟出初稿,然后整个编写组一起根据初稿进行讨论和修改。

经过三番五次地修改和完善,最后成册。

增删五次,辛苦半载,虽不能称为完美,但凝聚了实小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汗水。

《小学生行为教育》读本,分为两册,一册是中高年级版,一册是低年级注音版,两册教材分别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呈现形式,中高年级从生活故事入手,突出行为辨析和规范常识,低年级以浅显的儿歌和童话为主,规范学生的行为。

两册教材有着相同的主题,分为“环保行为”、“礼仪行为”、“学习行为”、“安全行为”、“遵纪行为”五个单元,采用了单元——课例——活动的体例结构,由正文、辅文和大量图片组成,并根据内容的需要穿插了“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等栏目。

旨在让全校师生全面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树立良好的规范意识,从内容和形式上走出一条据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之路。

本书有四个特点:1、例文鲜活,富有特色。

书中的每一个例子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某一教育理论,具有深刻的内涵。

例文生动的体现了老师和学生生命的互动,洋溢着生命的灵性,展示着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轨迹,以及学校老师们对行为规范的独特认识和见解。

2、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本书用学生身边的小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做一做、测一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说理,用学生身边发生过的案例去印证。

仿佛讲的是学生的童话,念的是儿童歌谣,想的是孩子的未来。

规范行为,张扬个性,以人为本是本书追求的一种境界。

3、童真童趣,可读性强。

书中的举例多是学生童年生活,充满着童趣、童乐和童真,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综合素养的形成提过了真是的范例,读来朗朗上口、亲切自然,给成长发育期的小学生更多的是启迪和感悟。

4、寓教于乐,语言生动。

书中的语言亲切自然,在叙述中富含着优美,在亲切中娓娓道来,在故事中寄寓人生哲理,给学生以语言的陶冶和心灵的震撼,读之、思之、习之、对广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拓展思维空间、启迪心智,将大有裨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