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法及其应用
(2)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一个有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 其分子的基本振动(简正振动)数为3n-6,直线型分子为 3n-5,一般观察到的振动要少于简正振动,原因是: a分子的对称性,无瞬间偶基距变化时,无红外吸收; b两个或多个振动的能量相同时,产生简并。 c吸收峰强度太弱 d仪器测量波长范围窄
(3)峰强:
(二)分子振动频率方程式
1.双原子分子的简谐振动及其频率
分子是由各种原子以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以双原子分子
为例,将分子看作一个简单的谐振子,假设化学键为失重
弹簧,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根据经 典力学原理,简谐振动遵循虎克定律。双原子分子只有沿 化学键的一种振动方式,当分子振动时,化学键的电荷分 布发生改变,若两个原子不同,分子的电荷中心于两个原 子核同步振荡,分子仿佛一个振荡的电偶极子,当偶极受 到连续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可吸收某些波长的红外 光从而增大分子的振动能量,所吸收的红外光的频率与该 分子的振动能级一致。
红外光谱是由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但并不是 所有的振动能级的跃迁都能在红外光谱中产生吸收,物质 吸收红外光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大小和方向必须有一定的变化,即 具有偶极矩变化的分子振动是红外活性振动。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 性。 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作来回周期伸缩运动,键长发生变化而键角不 变 ,它又可分为对称与非对称伸缩
变形振动:原子垂直与价键方向的运动 ,基
团键角发生周期变化而键长不变,包括剪式
振动、平面摇摆、非平面摇摆以及扭曲振动。
亚甲基变形振动
亚甲基伸缩振动:
例2CO2分子 例1 水分子
2.峰位、峰数与峰强
(1)峰位: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 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 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化学键键能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 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例题: 由表中查知C=C键的K=9.5 ∼ 9.9 ,令其为9.6, 计算波数值
正己烯中C=C键伸缩振动频率实测值为1652 cm-1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1.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指化学键两端的原子沿键轴方向
(二)分子振动频率方程式
分子的振动能级(量子化): E振=(V+1/2)hν V :化学键的 振动频率; ν:振动量子数。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μ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m1m2/(m1+m2)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合 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υ (cm-1) =104/λ(μm),可以用峰数,峰位,峰形,峰 强来描述。
红外光谱法的划分及特点
红外区的划分
区域
λ/um σ/cm-1
能级跃迁类型
近红外区 0.75~2.5
中红外区 2.5~25 远红外区 25~1000
13300~4000 主要用于研究O-H、N-H、C -H键的的倍频和组合频吸收
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
红外光谱图:当用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红外光照射物质时,该 物质的分子就会吸收一定波长的红外光的光能,并转化为分 子的振动能量和转动能量。以波长或波数为为横坐标,以百 分透过率或吸收率为纵坐标,记录其吸收曲线,即得到该物 质的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图: 纵坐标为吸收强度,横坐标为波长(λ μm )或波数1/λ 单位:cm-1,波长和波数的关系:
红外光谱法及其应用
• 一、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 二、红外分光光度计 • 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四、红外谱图解析一般步骤
红外光谱的概述
红外光谱:系指2~25um之间的吸收光谱,分子中基团 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振-转光谱,
光辐射→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红外光谱→官能团→分子结构
双原子分子的能级跃迁示意图
基频、倍频、振动的耦合
(4)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基 频峰;
(5)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第三…激发态,产生一个弱 的吸收峰,倍频峰;
(6)振动的耦合:两个基团相邻且振动基频相差不大时,会 产生振动耦合,发生峰的裂分,偏离基频,一个移向高频, 一个移向低频。
费米共振:当倍频或组合频与某基频相近时,由于其相互作 用而产生的吸收带或发生的峰的裂分现象,称为费米共振
• 红外吸收峰的强度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变化值的平方成正 比,因此振动时瞬间偶极距变化越大,吸收峰越强;而偶 极矩由于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有关,振动的对称性越高,偶 极矩变化就越小,谱带强度就越弱。因此键两端原子电负 性相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峰越强;
• 问题:C=O 强;C=C 弱;为什么? • 吸收峰强度→跃迁几率→偶极矩变化 • 吸收峰强度 ∝ 偶极矩的平方 • 偶极矩变化——结构对称性; • 对称性差→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度大 • 符号:s(强);m(中);w(弱) • 红外吸收峰强度比紫外吸收峰小2~3个数量级
4000~400 振动的基频
400~10
骨架振动和转动,晶格振动
红外光谱的特点: 1可以鉴定未知物分子结构或确定其化学基团 2固体、气体、液体样品都可以直接测定。对一些表面涂层和 不溶、不熔融的弹性体也可直接测得其红外光谱 3样品用量少,不破坏试样,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
一、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四)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还受分子的内部结构和外部 因素影响。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并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上。而是在一定 范围内波动。了解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将有助于推断分子中相邻部分的 结构。
化学键键能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 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毫达因/埃)
键类型 力常数 峰位
—C≡C — > —C =C — > —C — C —
15 ∼ 17 9.5 ∼ 9.9
4.5 ∼ 5.6
2200cm-1 1640 cm-1
1300 c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