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却经常生成浪费:看一眼,甚至一眼未看就扔进垃圾箱的宣传单;拿出商品就扔的包装盒;看或没看就当废品卖的新书……这不仅仅是对一张纸、一个纸盒、一本书判死刑,这也是许多人辛勤工作的“白干”,大自然无私供给资源的“白给”!资源的浪费必定加大大自然的负担,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资源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学生是明天的主人,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利用美术课堂资源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呢?我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在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

美术学习中也是需要学生收集、整理、交流资料的。

美术教材中有不少与环保相关的内容,收集、整理、交流相关信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进行环保教育重要的途径。

五年级下册的《生命的甘露》一课中,我布置学生多渠道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三年前家乡旱灾的图片。

在家乡旱灾的图片的交流中,学生明白了水的重要,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地球总水量、淡水量、可饮用水量的数字对比中,学生惊叹饮用水的缺乏,很自然生成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也正因为对水有了这份特殊的情
怀,孩子们对水的常见形态——雨也有了更多的感受,“雨中”的作业创作中产生了更多的精彩:在雨中的人们多了几分对雨水的深情凝望,多了几分对下雨的欣喜欢快;学生的创作表现手法也从以往单一的“画”,发展出了刻、刮、刷等多种形式。

最主要的是在那以后,常听见五年级的学生说这句话:把水龙头开小点嘛,节约点嘛!
二、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设计教学内容
校园里难免常常是废纸满地,这里一个小纸团,那里一张小纸片。

这些小纸团、小纸片真的就是没有再利用价值的“垃圾”了吗?在一年级的美术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将校园里的、教室里的纸屑收集到一起。

“我们可以用他们干些什么?”“烧火!”“剪雪花!”“玩过的‘小雪花’又可以干什么?”学生无语。

“其实,这些纸屑的命运可以更美些!”说完,我抓出一把废纸屑,再从盆子里浇出些水将纸打湿,然后将纸屑捏成团,最后,在纸团上涂上胶水,贴上彩色纸条。

“多美的彩球呀!”学生都感叹。

“这彩球有什么用处呢?”我问学生。

“当球玩。

”“做装饰。

”“添加小部件,做成小猫、小狗等玩偶。

”“用彩线穿成串,做成帘子。

”经过讨论,大家发现小小的纸屑妙用多。

此后,小朋友的书桌里多了一个口袋,干什么呢?装纸屑呗!收集纸屑做彩球呢!
天气热了,许多学生爱吃冰棒、雪糕。

彩色的包装纸和小木棍装了满满一垃圾篓,顽皮的难免还会跳到地上去。

这些东西就没有
利用价值了吗?我教小朋友们将包装纸洗干净晾干,折成花,拴成串,挂在教室的窗栏上。

阳光下,这些胶纸花亮得养眼,教室里却多了几分阴凉,几分艳丽。

而冰糕棍呢,我教中、高年级的学生收集来洗净晾干粘做模型,编制笔套……妙用甚多也!
我们身边有许多废旧的物品:看过的报纸,大街上接过的宣传单,装鞋子的盒子,矿泉水瓶,油瓶,洗发水瓶……这些不是废物垃圾,是“宝”。

只要你动动脑,动动手,可爱的金鱼缸,漂亮的存钱罐,别出心裁的玩偶便诞生了。

纸屑、冰糕棍等的收集、利用,不仅保护了眼前的校园环境,也是资源的再利用,形成“循环经济”,为大自然减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变废为宝”的快乐,懂得了怎样环保。

三、制作中材料剪裁的节约也是环保
凝聚了许多树木精华和人工辛劳的材料,在运用中要节约,要“量体裁衣”,这样就是在环保了。

然而,学生在手工制作中剪取材料往往是极为浪费的:剪对称鱼时,他们不管纸张的大小,对折后就画、就剪;做手摆鱼,手直接放在纸张的中间,然后画剪;剪装饰纸拖鞋的小圆花,他们会从卡纸的中间开剪;只做一朵纸花,他们会将整个皱纹纸剪成段……多余的材料他们也不会管理使用。

如何动用最少的材料,做出最理想的作品,这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习惯。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从小如何节约运用材料,为环保事业添砖加瓦。

只有在教学中将环保教育化为点滴的春雨,融入学生的心田,这样才能滋生出美的幼苗,才能达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环保教育责任重大,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起来,让校园更加和谐,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让人类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