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cn中公金融人翻版必究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模拟试卷答案第一部分言语理解11.【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反讽和隐喻”构成反义关系,“轻描淡写”和“指桑骂槐”明显不合要求,由此排除A、D。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入题,不拐弯抹角;“直抒胸臆”指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由“反讽和暗喻”、“嬉笑的态度”和“严肃的发言”可知,句意侧重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而不是如何入题,所以此处选“直抒胸臆”更恰当。
故本题答案为C。
12.【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整顿”与“关系”搭配不当,“优化”与“行为”搭配不当,由此可排除B、C两项。
“健康有序发展”为常用搭配。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C。
解析:“改善”侧重于使原来的状况变得好些,部分的、某种程度上的提高。
选项中“改善”与“环境”更为搭配,也符合题意;“深入人心”指观点、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
“初见成效”一般与政策、措施、改革等搭配,而不与观念搭配。
“取得共识”的主语一般为双方或集体等,而不能是观念。
14.【答案】B。
解析:“企图”含贬义,与该句的感情色彩不相符,由此排除A。
“新鲜”与“方法”搭配不当,由此排除C。
分析可知,“运用________的应酬方法”是对前面“谁能‘出奇’”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故第二空应填入一个与“出奇”意思最相近的词语。
“巧妙”指(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独到”指与众不同。
由词义可知,“巧妙”比“独到”更恰当。
且“竭力”(表示尽力地)比“奋力”(表示充分鼓起劲来)更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B。
15.【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阻止”构成并列关系,“无视”与此不符,排除B。
再看第二空,由“是……还是……”这一选择句式可知,“甜爱路”上出现的涂鸦图案和文字有不和谐的一面,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鼓励”程度过重,排除A。
再看第三空,“质问”根据事实提出疑问。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
结合句意可知,填“考验”更为恰当。
故本题选D。
16.【答案】D。
解析:“贫弱”多指国家、民族贫穷衰弱;“劳苦”是指勤劳辛苦;“痛苦”指身体或精神上非常痛苦;“清苦”一般用来形容读书人的守贫刻苦,所以第一空用“清苦”合适。
“赞助”是指支持并协助;“援助”是指支援帮助;“资助”是指以财物相助,由题意可知“资助”更合适。
17.【答案】B。
解析:先看第三空,“导致”常用于不好的结果。
“迫使”侧重于“强迫”。
由题干可知,“更多的人参与户外运动,使更多的人关心环境”并非不好的结果,也并非一种强迫行为,故排除C、D。
再看第二空,“非汽车城市的环境”为居民运动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而非“可能”,排除A。
本题选B。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18.【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表达的是中产阶级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地增长和壮大,“聚集,,和“裂变”用在此处与句意不符,排除C、D。
第二空,“派生”比喻从主要事物的演变、延伸Offcn中公金融人翻版必究中分化、产生出来。
“催生”是指因为某些原因而形成某种状态。
句意是指中产阶级促使大量细分杂志的出现,“催生”符合句意。
故答案为A。
19.【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艺术修养”与“沉浸”不搭配,排除B。
再看第三空,“创造一点理论概念名词”不符合常识,排除D。
最后看第一空,“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由“一位批评家如果不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为浓厚的欣赏兴趣,很难说他对小说评论会有准确的判断力”可知,“触类旁通”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A。
20.【答案】D。
解析:“一扫颓势”为固定搭配,且“焕然一新”也与“新境界”对应,故本题答案为D。
21.【答案】B。
解析:整篇材料都在介绍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其产生的问题:信息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使得信息具有“易转移性”;信息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始料未及的社会效应;人际交往的多样化,使得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
概括起来,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就是信息社会,产生的问题就涉及到信息伦理,综合后就是选项B。
而A、C、D项都只是信息社会的某一方面。
故本题答案为B。
22.【答案】C。
解析:由文段可知,参和大火都是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又由原文的“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线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和“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可知,观象授时的含义即是“观天象以确定季节”。
23.【答案】A。
解析:由“异文化作为客体也就成了被研究、被注视、被处置、被奴役的了”可知,主客体的地位不平等。
再由“殖民主义时期殖民者对土著文化采用的便是这种态度”验证,文段主要表达的是对待异文化的不平等态度。
故本题答案为A。
24.【答案】A。
解析:文段先谈了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注重工程措施的防洪理念,接着介绍了60年代以后日渐重视非工程措施的防洪思路。
以60年代为界,对世界各国防洪观念做了一个比较,突出的是防洪理念的转变,故正确答案为A项。
B项的表述错误,文段强调的是“防洪理念”,而不是“控制洪水的新途径”。
C、D两项未体现“转变”,不能准确概括文段内容,均可排除。
25.【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倡导的教育方法一一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紧接着用“但是”进行转折,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然后用“王老师”的观点进行了回答一一“不缺少沟通,不缺少激励,少的恰恰是管教”。
A、B项是教育界普遍的观点,排除。
文段并没有提出要改进教育方法,排除C项。
故正确答案为D。
26.【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因此”后的“镇压言论往往不是防止错误的行动,倒是防止了深思熟虑的行动”为文段的中心句,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与中心句相符,故本题选B。
27.【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段文字说明的是煤转化为石油的背景、条件及可行性。
正是因为“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且“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故②④应排在⑤的前面。
由此排除B、D。
同样,也正因为“从现在数据看,煤在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才会Offcn 中公金融人翻版必究作差公差为18的等差数列4+4=8+(24)x3。
“有人考虑将煤转化为石油,以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
故①应排在⑦的前面。
由此排除C。
本题答案为A。
28.【答案】B。
解析:由“具体到关乎民生的问题,儒家并非不言利、否定利,而是主张让利于民,惠民富民”可知,儒家的民生观并非道德至上,而是强调以民为本,故D 项错误,B 正确。
A 项文段未提及,排除。
由“并非认为道德决定民生,而是认为民生决定道德”可知,C 项表述有误,排除。
故答案为B。
29.【答案】D。
解析:文段通过对两个有资源优势的人和一个没有资源的人在雨天的不同境遇的对比,说明有优势如果不正确利用,那么优势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还可能成为劣势。
与此相符合的是D。
30.【答案】B。
解析:“这种心态让一些人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来”,可见作者强调的是心态的重要性。
“激情地投入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而这两种态度产生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即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发展高度,本题答案选B。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31.【答案】D。
解析:26153045(45)32.【答案】C。
解析:从第三项起,每项=(第二项-第一项)x3。
(-81)=(-18-9)*333.【答案】A。
解析:-23-3204472105147(203)作差202324283342(56)作差31459(14)两项和数列34.【答案】B。
解析:方法一,93579141221(319)32-062-192-2122-3152-4182-5方法二,93579141221(319)26446280(98)35.【答案】D。
解析:6+1=2+1x3,18+2=6+2x3,1.5(1)3 2.52作商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Offcn中公金融人翻版必究offcn中公金融人版权所有翻印必究36.【答案】A。
解析:原式=1005x1006x10001-1006x1005x10001=0。
37.【答案】C。
解析:交通信号灯每个周期为60秒,其中绿灯25秒。
故在所有时间中,显示绿灯的时间占—=—,任意时刻看到绿灯的概率为—。
60121238.【答案】C。
解析:108千米/小时=30米/秒,72千米/小时=20米/秒,开始猎豹距离羚羊200米,羚羊意识到危险时,猎豹距离羚羊200-30x2=140米。
猎豹捕捉到羚羊需要140+(30-20)=14秒,羚羊跑了20x14=280米。
39.【答案】D。
解析:2、3、5的最小公倍数为30,可知下一次三项工作集中完成是在30天后,30+7=4……2,已知这次是在周三集中完成,那么下次是在周五。
40.【答案】C。
解析:集中到两边的仓库搬运距离长,搬运货物多,首先排除A、D。
若集中到乙仓库,则相当于将4x6+9x10+3x28=198吨货物搬运1千米;若集中到丙仓库,则相当于将4x16+6x10+3x18=178吨货物搬运1千米。
显然集中到丙仓库更省钱。
41.【答案】D。
解析:此题需要注意始发站没有人下车、终点站没有人上车。
始发站有12人上车,每一站上车人数少1人,则第9站上车人数是12-9+1=4人,总的上车人数是(12+4)x9+2=72人,每站下车人数相同,则每站下车人数是72+9=8。
42.【答案】B。
解析:移动5次后红桃A上面有2张牌,每移动5次都会多出2张。
这样移动5x5=25次后红桃A上面累计有10张牌,再移动1次红桃A就会再次出现在最上面。
因此,至少移动5x5+1=26次后,红桃A会出现在最上面,选B。
43.【答案】B。
解析:行人的速度=3.6千米/小时=1米/秒,骑车人的速度=10.8千米/小时=3米/秒,设火车车速为V,则由题意可得22(v-1)=26(v-3),解得v=14米/秒,火车车身长度为22x (14-1)=286米。
44.【答案】B。
解析:设原来糖水中含糖x千克,则原来糖水质量是x+30%=i°x,依题意有(x+6)3+(—x+30+6)=25%,解得x=18。
345.【答案】D。
解析:由于车上的乘客最多坐3站下车,所以只用考虑第七、八、九三站的情况。
每站上车5人,这三站共上车3x5=15人,要使在终点站下车的乘客数量最多,则需要这些乘客在最后一站才下车,即终点站有15人下车。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46.【答案】A。
解析:题干图形的封闭区域数依次为0、2、4、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