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可食用植物资源

云南可食用植物资源

云南可食用植物资源摘要: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

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

由于多种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造就了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这多种多样的植物资源中有着大量的可食用植物资源。

关键字:可食用;植物;资源;食用部位一: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

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

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分类:籼稻和粳稻籼稻(Indica rice):有20%左右为直链淀粉。

属中黏性。

籼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种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

去壳成为籼米后,外观细长、透明度低。

有的品种表皮发红,如中国江西出产的红米,煮熟后米饭较干、松。

通常用于萝卜糕、米粉、炒饭。

粳稻(Japonica rice):粳稻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

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

去壳成为粳米后,外观圆短、透明(部分品种米粒有局部白粉质)。

煮食特性介于糯米与籼米之间。

用途为一般食米。

籼稻和粳稻是长期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而形成的两种气候生态型,两者在形态生理特性方面部有明显差异(表3-1)。

在世界产稻国中,只有中国是籼粳稻并存,而且面积都很大,地理分布明显.籼稻主要集中于中国华南热带和淮河以南亚热带的低地,分布范围较粳稻窄.籼稻具有耐热,耐强光的习性,它的植物学特性为粒形细长,米质粘性差,叶片粗糙多毛,颗壳上茸毛稀而短以及较易落粒等,都与野生稻类似,因此,籼稻是由野生稻演变成的栽培稻,是基本型.粳稻分布范围广泛,从南方的高寒山区,云贵高原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均有栽培.粳稻具有耐寒,耐弱光的习性,粒形短圆,米质粘性较强,叶面少毛或无毛,颖毛长密,不易落粒等特性,与野生稻有较大差异。

因此,可以说粳稻是人类将籼稻由南向北,由低向高引种后,逐渐适应低温的变异型。

早、中、晚稻早、中、晚稻的根收成本区别在于对光照反应的不同。

早、中稻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

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变形成的基本型,早、中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温光条件下分化形成的变异型。

北方稻区的水稻属早稻或中稻。

水稻与陆稻水稻种在水田,陆稻种在旱地。

水陆稻形态上差异较小,生理上差异较大。

水、陆稻均有通气组织,但陆稻种子发芽时需水较少,吸水力强,发芽较快;陆稻的茎叶保护组织发达,抗热性强;根系发达,根毛多,对水分减少的适应性强。

陆稻可以旱种,也可水种,有些品种既可作陆稻也可作水稻栽培,但陆稻产量一般较低,陆稻逐渐为水稻所代替,北方稻区只仑有少量陆稻栽培。

非糯稻和糯稻糯稻:中枝链淀粉含量接近100%,黏性最高,又分粳糯及籼糯。

粳糯外观圆短,籼糯外观细长,颜色均为白色不透明,煮熟后米饭较软、黏。

通常粳糯用于酿酒、米糕,籼糯用于八宝粥、粽子。

中国做主食的为非糯米,做糕点或酿酒用为糯米,两者主要区别在米粒粘性的强弱,糯稻粘性强,非糯稻粘性弱。

粘性强弱主要决定于淀粉结构,糯米的淀粉结构以支链淀粉为主,非糯稻则含直链淀粉多。

当淀粉溶解在碘酒溶液中,出于非糯稻吸碘性大,淀粉变成蓝色,而糯稻吸碘性小,淀粉呈棕红色。

一般糯稻的耐冷和耐旱性都比非糯稻强。

此外,在水稻分类学上,根据稻作栽培方式和生长期内需水量的多少,有水稻和旱稻之分。

旱稻,也称陆稻,是种植于旱地靠雨养或只辅以少量灌溉的的稻作,一生灌水量仅为水稻的1/4~1/10,适于低洼易涝旱地、雨水较多的山地及水源不足或能源紧缺的稻区种植。

旱稻和水稻要了解稻,最基本的分法,往往先根据稻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也就是水份灌溉来区分,因此稻又可分为水稻和旱稻。

但多数研究稻作的机构,都针对于水稻,旱稻的比例较少。

旱稻又可称陆稻,它与水稻的主要品种其实大同小异,一样有籼、粳两个亚种。

有些水稻可在旱地直接栽种(但产量较少),也能在水田中栽种。

旱稻则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就算缺少水份灌溉,也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穗来。

旱稻多种在降雨稀少的山区,也因地域不同,演化出许多特别的山地稻种。

目前旱稻已成为人工杂交稻米的重要研究方向,可帮助农民节省灌溉用水。

有一说最早的旱稻可能是占城稻。

中国古籍宋史《食货志》就曾经记载,“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盖旱稻也。

……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但目前仍有争议,原因就在于学者怀疑以地区气候来论,占城稻有可能是水稻旱种,而非最早的旱稻。

人工水稻提到人工水稻,1973年,袁隆平成功用科学方法产出世界上首例的杂交水稻,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经过四年的研究,带领团队从世界上几百个稻种中探索,并在稻种的自花授粉上有了自己的心得。

袁隆平认为野稻并不一定全为自花授粉,他在海南岛找寻到一种野稻称为“野稗”,并成功的与现有水稻配种出一些组合稻种。

这些组合稻种无法自体授粉,而需仰赖旁株稻种的雄蕊授粉,但产量比原水稻多上一倍。

不过最初的几年,培育出的新稻虽然稻量增加,而且多数没有花粉,符合新品种的需求,但其中有的却有花粉,能产出下一代,而且稻量不丰;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一直到了第九年,上万株的新稻都没有花粉,达成了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袁隆平的三系法杂交水稻。

二: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

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米则排名第三。

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煎饼、水饺、煎饺、包子、混沌、蛋卷、方便面、年糕、意式面食、古斯米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

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

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

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

进食全麦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三:食用豆豆科(Leguminosae sp.)为双子叶植物乔木、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直立或攀援,常有能固氮的根瘤植物。

模式属:Faba P. Miller 。

约650属,18000种,广布于全世界。

我国有172属,1485种,13亚种,153变种,16变型;各省区均有分。

该科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是人类食品中淀粉、蛋白质、油和蔬菜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中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花两侧对称,蝶形花冠,成下降覆瓦状,旗瓣最大在最外方。

大豆(黄豆Glycine max)、落花生(Arachishypogaea)为著名油料作物。

豌豆(Pisumsativum)、蚕豆(Viciafaba)、豇豆(Vignasinensis)、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赤豆(Vignaangula ris)、绿豆(Vignaradiatus)、扁豆(Dolichos lablab)等嫩荚供蔬菜食用,种子供粮食食用。

四:野生菌野生菌除了能带给我们独特的口感外,还有十分珍贵的药理保健功效,绝大多数的野生菌所含有的无机盐和氨基酸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可以达到健脑,提高免疫力,抗辐射等诸多保健功效。

经过验证尤其对抑制癌细胞和治疗糖尿病有奇效。

野生菌的口感和特色也因菌种的不同而各领风骚。

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产量之大,名扬四海。

云南食用菌分为二个纲、十一个目、三十五个科、九十六个属、约二百五十种,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

云南野生食用菌,生于山林、长于山林,是天然绿色食品,它富含多种维生素、优质蛋白及其他有益于人体的成分,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有的食用菌还有治疗癌症和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

松茸又名松口蘑、松蘑、臭鸡枞。

菌盖初为半球形,后展开成伞状,表面干燥、灰褐色或淡黑褐色,菌褶白色,秋季生于红松、落叶松和油松林地松茸在日本、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历来被视为食用菌中的珍宝。

被为“蘑菇之王”。

在古代日本,松茸是老百姓向贵族和天皇进贡的珍品之一,素有“海里的鲱鱼籽,陆地上的松茸”的说法。

在云南丽江纳西族地区,松茸也是婚宴上的珍贵菜肴之一。

该菌菇体肥大,肉质细腻,香味浓郁,别具风味,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效果。

据分析,鲜松茸约含水分89.9%、粗蛋白17%、纯蛋白8.7%,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维生素PP。

许多文献记载,松茸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功效,还具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

由于松茸所含有的激素类物质较多,对改善更年期内分泌失调、性功能失调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鸡枞又名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等,是一种美味山珍,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枞。

它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

鸡枞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汤皆宜,滋味均极鲜美。

用鸡枞可以制作多种名菜,成为鸡枞宴席。

鸡枞经过晾晒、盐渍或用植物油煎制而成为干鸡枞、腌鸡枞或油鸡枞,可以贮存较长时间,以备常年食用。

鸡枞产季为每年的六至九月,多半生长在未受污染的红壤山林的半山坡上。

鸡枞菌是云南著名野生菌品种,因肥硕壮实、质细丝白、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味道似鸡肉,故名鸡枞。

它含有钙、镁、铁、磷、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灰分、核黄素、尼克酸等成份。

等多种营养成分,鸡枞中的氨基酸含量多达16种,含磷量高是鸡枞的一大特点。

人体需要补充磷时,可常吃鸡枞。

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肉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