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原胶的性质及在制剂中的应用

黄原胶的性质及在制剂中的应用


降; 而在其浓度为2. 5 g L 或更高时, 增加氯化钠的浓 此, 利用本品的粘滞剂和助悬性强等特点, 可以配制稳
度, 却使粘度上升; 氯化钠浓度在0. 2 g L~ 0. 7 g L 范 定的混悬制剂[6]。
围时, 黄原胶溶液粘度最大; 在较高的氯化钠浓度时, 3 黄原胶的安全性
·582·
Ch in P ha rm J , 1996 O ctober, V ol. 31 N o. 10 中国药学杂志1996年10月第31卷第10期
黄原胶的分子结构见附图。
仍可形成稳定的粘稠液。二价金属离子 (如钙、镁) 盐对
Hale Waihona Puke 粘度也有相同的影响, 且黄原胶与这些二价金属离子
盐有很好的互溶性, 不发生盐析现象[3]。因此, 黄原胶是
一优良的稳定剂。
2. 3 温度对黄原胶溶液粘度的影响: 在含有少量电解
质 (如1 g L 氯化钠) 时, 黄原胶溶液的粘度实际不随温
与受体发生生物选择性作用的对映体作为上市新药。
参考文献
1 Am ato I. L ook ing g lass chem istry. S cience, 1992, 256 964.
2 C ro sby J. Syn thesis of op tically active com pound s: A earge scale p ersp ective. T etrahed ron, 1991, 47 4789.
Β2阻滞剂的代谢也具有对映体选择性。例如, 丁呋 洛尔 (bufu ralo l) 在代谢过程中其左旋体环4位上的羟化 要比右旋体快得多。但在其1′2位的代谢羟化情况正好 相反, 右旋体比左旋体快。在 EM s 人群中这种羟化反 应极慢, 而且是非立体选择性的。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 在于 EM s 人群中存在有右旋体丁呋洛尔1′2位羟化所 需要的细胞色素 P 2450异构酶, 而在 PM s 人群中缺乏 这种酶。
4 W ade DN ,M earriek PT ,M o rris JL. A ctive tran spo rt of L 2 dop a in the in testine. N a tu re, 1973, 242 463.
5 W illiam s K, L ee E. Im po rtance of d rug enan tiom ers in clin ical p harm aco logy. D rug s, 1985, 30 333.
药代遗传学对研究药物的代谢很重要, 在研究与 开发手性药物时必须要考虑这一因素。
综上所述, 考虑到药物在生物态时其手性中心的 构型有时可以发生转换, 所以当研究一个手性药物的 药动学和其它生物反应性能时仅对其外消旋体或某一 个光学异构体进行生物学评价是不够的, 必须对其所 有的对映体分别进行生物学评价, 在此基础上再确定 是以外消旋体还是以其某一个光学异构体作为所要开 发上市的新药。为适应对手性化合物的深入研究, 国外 已有用于薄层层析的手性吸附剂, 这种吸附剂可被用 于自动射线照相跟踪手性药物的代谢过程, 颇适合对 手性药物进行代谢研究。
到剪切时, 粘度迅速下降, 易于流动, 一旦停止剪切, 粘 增加数倍, 特别是对槐豆胶的粘度协同性最明显。
度立即恢复原状, 由于其粘滞性很低, 所以黄原胶溶液 2. 7 黄原胶的助悬性: 由于混悬液的微粒比胶体溶液
很容易倾出和用泵输送。因此, 黄原胶是稳定性优越的 的微粒大得多, 故单靠减小微粒直径来减慢沉降速度,
接。黄原胶的分子量在2×106~ 50×106 之间[1]。近年 性是常用的增稠剂和稳定剂所不具备的[5]。
来, 国内外学者对黄原胶在水溶液中的构象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 认为黄原胶在氯化钠水溶液中主要以多分
2. 5 酶和氧化剂对黄原胶溶液的影响: 许多种酶类 (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 均不能降解
黄原胶为白色或米黄色微具甜橙臭的粉末, 属碳 水化合物多聚糖类物质。由附图可以看出, 它具有纤维 素的主链和低聚糖的侧链。主链由 D 2葡萄糖以 Β21, 4 糖苷键相连, 每隔一个葡萄糖的 C3位连接一个侧链, 侧 链由甘露糖2葡萄糖醛酸2甘露糖相连组成。与主链相连 的甘露糖 C6位带一个乙酰基, 末端的 D 2甘露糖有一半 数量的分子, 其 C4和 C6位与一个丙酮酸以缩酮链相连
6 Sim onyiM , F ito s I, V isy J. Ch irality of b ioactive agen ts in
p ro tein b ind ing sto rage and tran spo rt p rocesses. T rend s P ha rm acol S ci, 1986, 7 112. 7 L ehm ann PA. F. Stereo isom erism and d rug action. T rend s P ha rm acol S ci, 1986, 7 218. 8 Eb le JN ,W est BD , L ink KP. A com p arison of the isom ers of w arfarin. B iochem P ha rm acol, 1966, 15 1003. 9 J am eli F, Berry BW , T eh ran i M R , et a l. Stereo selective p harm acok inetics of flu rb ip rofen in hum an s and rats. J P ha rm S ci, 1988, 77 666. 10 Gu t J , Gasser R , D ayer P , et a l. D eb risoqu ine2typ e po ly2 m o rp h ism of d rug ox idation: p u rification from hum an liver of a cytoch rom e P450 isozym e w ith h igh activity fo r bufu2 ralo l hyd roxylation. F EB S L ett, 1984, 173 287
目前, 我国的新药研究基本上还处于仅对外消旋 体进行生物学评价的阶段。今后的趋势必然要求对手
性化合物的各对映体进行全面的研究。为此, 作者认
为, 我国的新药研究与开发工作者应尽快跟上这一发
展趋势, 努力探索对手性药物对映体进行药理、药动
学、药效学、体内代谢等一系列生物学评价的研究方法
与程序, 研究获取纯对映体的方法, 致力于开发能直接
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0~ 97℃范围内, 黄原胶溶液
的粘度几乎不变。黄原胶这种耐高温的稳定性是其典
型而特有的性质, 即使达到消毒温度 (130℃) 保持数分
钟, 恢复到室温后, 黄原胶溶液的粘度也只略有降低[4],
而其它增稠剂随温度改变粘度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
附图 黄原胶的分子结构
黄原胶即可保证产品在贮存时的粘度, 同时也能延长 其贮存期限。
黄原胶 (xan than gum ) 亦称汉生胶 ( rhodicare S) 或 性、耐酸碱、耐高温及抗钙盐等许多优异性能, 而广泛
苫 胶 ( keltro l xan than gum ) , 是 采 用 黄 单 胞 菌 属 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采矿和采油业。并于1969年
(X an thom onas cam p estris) 微生物对糖发酵作用后提炼 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 的首先批准认证。近
成的一种生物高分子多聚糖。因其具有增粘性、悬浮 年来, 我国的科研人员也对其进行了开发和利用。
中国药学杂志1996年10月第31卷第10期
Ch in
P ha rm
J , 1996 O ctober, V ol.
31 N
o.
10
·581·
1 黄原胶的结构、组分及其构象
黄原胶溶液粘度保持不变, 即使含150 g L 的氯化钠,
增稠剂和悬浮剂。
以获得优良的混悬状态几乎不可能; 必须同时采用一
2. 2 电解质对黄原胶溶液粘度的影响: 电解质对黄原 种支架结构来撑起微粒, 而助悬剂的触变性是很有用
胶溶液粘度的影响与黄原胶溶液的浓度有关, 在其浓 的, 因为在放置时, 可能形成强固的凝胶支架结构, 而
度低于1. 5 g L 时, 增加氯化钠的浓度, 其粘度稍有下 在振摇时又变成流体。由于黄原胶具备此种性质, 因
(收稿: 1995- 09- 26)
黄原胶的性质及在制剂中的应用
王学艳 赵振宇 寇欣 刘程 张红星(天津 300021 天津市长征医院药剂科)
摘要 目的: 介绍黄原胶的性质及在制剂中应用的有关内容。方法: 通过综述黄原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各种条 件下表现出稳定的流变学特性, 展示了其在药剂领域中的应用范围。结果: 黄原胶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助悬剂、增稠 剂和片剂的粘合剂, 可制备骨架控释制剂。结论: 黄原胶作为制剂新辅料有着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黄原胶; 粘度; 制剂
2. 4 pH 值对黄原胶溶液粘度的影响: 黄原胶溶液的 粘度在 pH 值2~ 10的范围内是稳定的。在低浓度 (5 g L ) 盐溶液中, 黄原胶溶液的粘度不受 pH 值的影响。当 pH 值为1~ 2或11~ 12时, 黄原胶溶液的粘度略有改 变, 它甚至可以溶于50 m l L 的硫酸、250 m l L 的磷酸 和50 g 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这些被增稠的溶液在室 温下放置数月后仍相当稳定。黄原胶这种耐酸碱的特
广泛代谢者 (ex ten sive m etabo lizer, EM ) 和很难代谢者 (poo r m etabo lizer, PM ) 两大类。这种遗传学的分类基 础是依据对前手性药物异喹胍 (deb risoqu ine) 的氧化情 况来划分的[10]。可以观察到, 在 EM s 人群中, 异喹胍在 体内羟化的代谢物主要是 S 2体, 而在 PM s 人群中通过 肾脏排泄的代谢物有5%~ 36% 具 R 2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