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看我国的品牌营销启示摘要] 自1978年可口可乐第二次在中国发展以来,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成为最受欢迎的软饮料,市场占有率达35%,2007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7.3亿美元。
其奥秘在那里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可口可乐公司坚持走品牌营销之路。
文章从可口可乐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以及可口可乐公司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的启示。
[关键词]可口可乐品牌营销策略启示本文分三个部分一.可口可乐的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二.可口可乐的品牌营销策略三.可口可乐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的启示一、可口可乐公司概述可口可乐这个风行世界一百余年的奇妙液体是在1886年由美国乔治亚洲亚特兰大市的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博士在家中后院将碳酸水和糖以及其他原料混合在三角壶中发明的。
公司至今已122岁了。
如今,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已超过12亿美元,在中国内地建有28 家装瓶公司及34家工厂,员工超过2 万人。
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目前畅销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每日饮用量达10亿杯,占全世界软饮料市场的48%,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品牌。
一.可口可乐的中国发展历程第一阶段,解放前,是可口可乐在旧中国市场的发展阶段。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最早起源于1927年。
当时,可口可乐来到中国并在上海设立了中国第一家装瓶厂。
到1930年,可口可乐已经在中国青岛建立了第三个装瓶厂。
1948年,上海已经成为了美国境外第一个年销售量超过100万箱的重要市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口可乐公司停止了在中国的业务。
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今,是可口可乐重回中国市场发展的阶段。
1978年,就在中美宣布建交的当天,可口可乐公司就宣布为首家重返中国的国际消费品公司,并于1981年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家装瓶厂。
1981年4月,在北京成立第一个专门生产瓶装“可口可乐”饮料的车间。
2000年,可口可乐将中国区总部从香港迁移到了上海,回到阔别54年的中国原籍,2007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收入达到了惊人的27.3亿美元。
那么,作为一个已经成功经营100多年的品牌,而且到现在还依然占据全世界软饮料市场的48%,中国市场的35%,其奥秘在那里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可口可乐公司坚持走品牌营销之路。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
二、可口可乐品牌营销的策略1、以读音取胜的“可口可乐”名称品牌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要能够使消费者把一个企业的产品与另一个企业的同类型产品区分开来。
品牌的这种能力越强,就意味着品牌的显著性也就越强,也意味着品牌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创性和可识别性。
可口可乐品牌正是这样一种品牌。
“Coca Cola”品牌名称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注意词语的含义而注重发音响亮。
“Coca Cola”词组短小精悍,具有独创性和独特个性,是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产品品牌,从而可以在整个世界独领风骚,被所有人关注、喜爱。
2、可口可乐品牌营销理念可口可乐公司有一句著名的销售格言: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口渴”,就会对饮料产生购买需求。
因此如果产品能让消费者触手可及,就一定能占有市场。
所谓“买得到”与“无处不在”就是这个道理。
“无处不在”的理念体现在渠道和终端建设上,就是极度重视网点覆盖率和零售商对品牌的认同。
早在1988年可口可乐的雪碧、芬达登陆上海时,就曾掀起一场生机勃勃的终端革命。
可口可乐跳过了各类中间环节,直接对终端发起了冲击:各装瓶厂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业务员队伍,配备了摩托车,奔走于大街小巷的零售商店,直接将产品送往各个终端,投入大量的冰柜、冰箱,免费提供给各零售商店。
3、可口可乐品牌经营的高质量“可口可乐”这一品牌主要是针对年轻人,品牌路线非常清晰,这也是可口可乐公司敲开国际市场的一个拳头产品。
通过从电视广告到店内促销、产品陈列,以及针对媒体的一系列宣传,整合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优势和展开一些营销活动,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在2003年8月3日这天,100万只印有奥运会会徽的可口可乐限量精美纪念罐正式上市。
成为北京奥运会顶级赞助商中第一家有幸被授权使用奥运新会徽的公司。
在随后的几天里,可口可乐的出货量是平时的5倍。
又比如2005年春节,可口可乐成功的搭乘雅典奥运快车,以亚洲飞人刘翔回家为主题,传递一个更为深入人心的情怀——回家团圆,实现了国际化与本土春节民俗的完美结合。
正是通过这些营销才始得该品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做了必要的铺垫。
作为一个已经成功经营100多年的品牌,到现在依然还充满活力,原因之一就是可口可乐坚持了正确的品牌营销。
充分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思想观念,知道他们的主张和价值观点,然后适当地调整产品,迎合主流市场,才能保证品牌的不衰,永远充满活力。
可口可乐是年轻人的品牌,而每一代年轻人的观点和思维都是不一样的,可口可乐就是根据每一代年轻人的不同观点,尽可能地将产品设计成为当代年轻人所喜欢的产品。
4、可口可乐品牌的本土化如今的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标志,但是在风靡全球的同时,可口可乐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固执已见地一味传播推广美国文化,而是在不同的地区、文化背景、宗教团体和种族中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比如可口可乐品牌产品的广告口号是“无法抓住好那种感觉”,在日本则改为“我感受可乐”,在意大利则改为“独一无二的感受”,广告信息始终反映着当地的文化,在不同时广告信息始终反映着当地的文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依托对象和显示途径、生成方式,无一不是随着具体的时空情境而及时调整自身在文化形态中的位置,换言之,本土化随处可见,剖析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也再一次印证本土化经营能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插上翅膀。
作为可口可乐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可口可乐在中国本土化策略的一个缩影。
可口可乐的本土化包括各个方面,从工厂、原料、人员到产品、包装、营销,99%都是中国的。
5、可口可乐品牌的多元化可口可乐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公司,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但它正在重塑自身。
尽管怀抱着最有价值的品牌,但这家苏打水生产商正在向所有可饮用产品领域进军,试图将自己改造成为一家本土化的“全面的饮料公司”。
在中国,可口可乐正在向一个多品牌、全面的饮料公司的方向发展,并且其多品牌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据最近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各地30个省市的1100家大型零售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可口可乐2005年销售额在碳酸饮料行业排名第一,雪碧、醒目、芬达分别排名第二、第四、第五。
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成为最受欢迎的软饮料,占有率达35%。
6、可口可乐品牌的企业形象设计可口可乐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产品,其品牌价值已达到700多亿美元。
可口可乐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形象设计。
一部可口可乐的成长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历史。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广为流行,也是和其强大的宣传攻势分不开的。
可口可乐饮料的包装很有讲究。
20世纪初,一位玻璃厂的青年工人设计了一个仕女身形的玻璃瓶。
可口可乐公司老板坎德勒发觉该玻璃瓶设计巧妙,造型美观,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容量又刚好盛放一杯水。
遂不惜花费600万美元将其专利买下,并投入生产,作为可口可乐饮料的包装用瓶。
当时600万美元是个不小的数字。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该包装对可口可乐的流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形象的塑造过程,其实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可视形象给予人们印象的过程,这些可视形象包括名称、商标、包装、工厂环境、管理者和工人的素质等。
企业形象不是被动地供人观赏,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手段进行宣传。
在这方面,广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三、可口可乐公司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的启示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上,我国企业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最缺少的就是品牌优势。
因此,如何建立我国品牌的高质量形象,已成为考验我国企业家最棘手的难题之一。
所以,我国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实力,借鉴可口可乐品牌成功的经验,逐步做大做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品牌高质量。
我国企业要创造品牌高质量应遵循的原则: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
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因为即使建立了核心竞争力,也还有可能再瓦解。
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的表现,海尔就是靠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家电领域的第四名。
二、满足客户需要,品牌竞争力的核心未来竞争优势来自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而不是市场营销。
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质就是在努力维系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目标也是为了企业的品牌得以延续和持久。
品牌作为一种关系,是基于企业和客户之间相互信任的前提条件下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品牌管理的策略应该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化的。
与客户培养和塑造一个感性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品牌关系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要有知名度,让客户获得足够的信息能够充分地了解品牌;其次,要获得客户对品牌的尊重,和客户建立起友谊关系,进而赢得客户的信任;最后,由信任而生成对品牌的忠诚,客户和品牌之间转变为水乳交融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信守承诺是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建立的关键如何给一个品牌建立一种信用,并进而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此而付出比竞争对手高出数倍的价格?世界著名的品牌与识别顾问公司亚太区域的CEO Mike Murphy这样认为:你的客户就是你的品牌,品牌是一种感觉,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无形资产,而不是产品本身。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产品的附加值,而不是商品的金钱价值。
[2]海尔有一个很著名的广告语,叫作“真诚到永远”。
海尔总裁张瑞敏解释说: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
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
好像没有哪个企业不明白诚信对于立企、兴企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差异却很大。
企业能不能在理念、模式和机制上保障并发展自己的诚信呢?在信息化的社会,品牌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只有强势品牌才能生存下去,而强势品牌则可以创造品牌忠诚。
建立强势品牌依赖的基础就是信用。
四、管理是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现代企业品牌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从单一的品牌架构向多元化转化,因为企业面临的品牌生存环境已经是变化莫测、难以控制的复杂多变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