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相梁公开课用课件
学习目标:
• • • •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课文大意,理解故事的寓意。 4、感受庄子的思想态度,并从中悟出道理。
一、初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 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 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 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 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 子
《庄子》
《庄子》共33篇。想像 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 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 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 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 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 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 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 奇特的形象世界。
惠子相梁
惠子:
• 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宋 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辩论家和哲学家, 他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 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惠施的著作没有能够 流传下来,因此他的哲学思想只有通过其 他人的转述而为后人所知,其中最主要的 是他的朋友庄子的著作中提到他的思想。 他主张广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来从中总 结出世界的规律。
⑴、惠子相(
于 )梁
⑵、(
鸱 )仰而视之
• 2、倒装句 • ⑴、夫鹓雏发于南海。
•
状语后置
⑵、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后置
再读课文,翻译全文
(注意:重点实虚词用法)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 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注释】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 前770—公元前256年),是一个大动 乱、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 制到封建制的大转折时期,是各种政治 主张、哲学观点、学术思想异常活跃的 时期,形成了儒、道、墨、等诸子百家 争鸣的局面。
3、吓
仰而视之曰:“吓”: 模仿鸱发怒的声音,拟声词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用作动词,威胁、恐吓。
4、于
夫鹓雏发于南海: 从
于是鸱得腐鼠: 在 而飞于北海:到、到达
通假字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邪 :通 “耶 ”,语气词,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 相: 做宰相 名词作动词
古今异义词
字音和停顿
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xiànɡ yuān chú fú lǐ quán chī hè yé
相
鵷鶵
夫
醴泉
鸱
吓
邪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或 ⁄谓 惠 子 曰 ②夫 ⁄鵷鶵 ⁄发 于 南 海 ④今 子⁄ 欲 以 子 之 梁 国 ⁄而 吓 我 邪?”
二、再读课文,翻译全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 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 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 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 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 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 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 道它吗?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 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 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 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 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五、评析《惠子相梁》的艺术特色
• 文章好在: 1、情节—— 出人意料 2、比喻—— 巧妙贴切 3、人物—— 形象鲜明 4、描摹—— 生动传神
富 有 趣 味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 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 上为君王分忧,下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 “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 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 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 “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 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或谓惠子
古义: 有人 今义: 或者
搜于国中三日
1、省略句
⑴、惠子相梁 。
⑵仰而视之。
• 2、倒装句 • ⑴、夫鹓雏发于南海。 • ⑵、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3、疑问句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六、作业:
• 1、续写:庄子讲完故事后,惠子会有什么 样的表现?(发挥想象) • 2、用学过的知识,预习第二则故事《庄子 与惠子游于濠梁》
相: 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 在梁国做国相。 或: 有人 于是: 在这时 国: 国都。 之:代词,鹓鶵鸟。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 习性高洁。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很有情义
• 2、庄子把惠子当成朋友,但惠子怎么表现?
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薄情寡义
• 3、面对惠子的这个表现,庄子是怎么做的?
庄子往见之,并讲了鹓鶵的故事。 不躲、不逃、不畏
4、鹓鶵故事的喻意是什么? 对比鲜明 比喻生动形象
庄子—— 鹓鶵:志向高洁之士 惠子—— 鸱: 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宰相—— 腐鼠: 功名利禄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 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鹓鶵过之, 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译文】 鵷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 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 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鵷鶵 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 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才华,就派使者携重礼去拜
访庄子。使臣对庄子说:‚如果您出山,楚王想让您
担任宰相。‛庄子笑了笑说:‚一千两金子,这是很
重的礼物;当楚国宰相,是很尊贵的地位。但是,您
难道没见过国君祭祀时用来作为牺牲的牛么?好草好 料养它几年,祭祀时为它披上彩色的锦绣绫罗,然后 把它牵入太庙的祭坛之上,这时候,这头牛想在野地 里孤伶伶地啃干草,能么?请您早点回去吧,不要骚 扰我宁静的生活。我宁愿在污泥中像泥鳅一样自由自 在,图个身心愉快,而决不为王侯所用,让他们用宰
• 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 地讥讽了惠子。
6、人物形象分析
• 惠子: • 醉心于功名富贵 • 对朋友薄情寡义 • 庄子: • 清高自守、豁达大度 • 机智幽默
• 四、谈感受 • ◆读了《惠子相梁》后,我们从中可以悟出什么
道理? • 做人要豁达、大度,豁达大度可以使人树立远大 的目标,坚定理想;豁达大度可以使人避免因为 眼前的小利益而迷失方向。
【注释】
夫: 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于: ① 从
②到
于是: 在这时。 以: 用。 吓: 邪:
①模仿鸱发怒的声音。拟声词。 ② “吓”用作动词,解作:威胁、恐吓。 邪 ,通 “耶 ”,语气词,相当于“吗”。
三、品读课文,探究问题
• 1、庄子认为惠子是他的朋友,在文中有没有体现出他 们是朋友关系的句子?
• • • • • • •
东施效颦 叶公好龙 井底之蛙 坐井观天 沉鱼落雁 对牛弹琴 ‥‥‥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 :名周 (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哲学家,散 文家,宋国蒙人。庄子早年做 过小官,但没多久就归隐、当 了隐士,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 从事讲学和著述。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 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 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 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世称老庄。
望洋兴叹 螳臂挡车 叶公好龙 东施效颦 朝三暮四 坐井观天 扶摇直上 鹏程万里 越俎代庖 井底之蛙 不近人情 邯郸学步 贻笑大方 形如槁木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唇亡齿寒 善始善终 莫逆之交 对牛弹琴 邯郸学步 大同小异 变化无常 沉鱼落雁 能者多劳 冥冥之中 视死若生 水天一色 失之交臂 望穿秋水 呆若木鸡 大相迳庭 旁门左道 相濡以沫 盗亦有道 夜以继日 一日千里 捉襟见肘 支离破碎 哀莫大于心死 不知天高地厚 成者英雄败者贼 君子之交淡若水 化腐朽为神奇 小巫见大巫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人人得而诛之
相的枷锁把我限制起来。‛
庄子的故事 庄子的生活十分清苦。有一次, 庄子穿着一件补丁的粗布衣服去见魏王, 魏王见他用破麻绳绑着破草鞋, 便问他说:“先生怎么这样疲困呢?” 庄子回答说:这哪里是疲困而是贫穷啊! 读书人有理想而不能施行,这叫做疲困; 衣服旧鞋子破了,这叫贫困不是疲困。 我现在处于昏君乱相的时代, 要想不疲困怎么可能呢?
• ◆庄子的说话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
启示? • 委婉(比喻说理、举例说理)
五、练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1、子
①庄子来: ②欲代子相: 古代特指有知识的男性。 你
2、之
①庄子往见之: 代词,代指惠子 ②子知之乎: 代词,代指鵷鶵 ③鵷鶵过之: 助词,补足音节,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 ④欲以子之梁国: 助词,的
梧桐、练实、醴泉:高洁的志趣
5、你觉得庄子用这则故事有什么用意?
•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 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用鹓鶵的高洁来说明 庄子并不想夺取梁国的相位,又用鸱得腐 鼠来讽刺惠子的多疑。 •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 式来使惠子自己觉得愧疚,收到既尖锐痛 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