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除法与余数
1.老师带来了12个苹果,要分给4个小朋友,并且想让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那么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呢?
王老师这样分:先拿4个苹果,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又拿出4个苹果,给每个小朋友一个苹果;……这样分下去一直到苹果分完为止。
李老师这样分:先拿3个苹果,给第一个小朋友;再拿出3个苹果,给第二个小朋友;……这样一直分到最后一个小朋友为止。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两种分法效果一样吗?再想一想,你认为那一种方法好呢?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提示:“平均分”的除法与“包含”除法,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对立统一的。
2.在第1题中的问题中,我们学会了一种平均分配东西的方法,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除法”。
我们想一想,如果时光倒转,把我们平均分配物品的过程反过来的话,是怎样的一个问题呢?
对了,是一个求几个相同数和的问题,要用乘法来解决。
也就是说,除法和乘法是很类似的。
除法只不过是把乘法的过程反过来算而已。
比如:被除数÷除数=商,反过来的话,商×除数=原来的被除数。
这是很有趣的一个规律,请大家牢记。
因此,对于比较简单的除法算式,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反推出结果!请列式计算:
(1) 把10块大白兔奶糖平均分给牛牛和壮壮,他们俩每人可以分到几块大白兔奶糖?
(2) 把21本故事书,平均分给小明、小红和小花,他们每人可以分到几本故事书?
(3) 把48台电脑平均分给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可以分到几台电脑?
总结:当每份都一样多时:平均分除法——总数÷份数= 每份数;
包含除法——总数÷每份数= 份数;
而对于除法的逆运算:乘法——每份数×份数= 总数。
3.利用乘法口诀计算:
1÷1 = 2÷1 = 2÷2 = 3÷1 = 3÷3 =
4÷1 = 4÷2 = 4÷4 = 6÷2 = 6÷3 =
8÷4 = 12÷3 = 12÷6 = 15÷5 = 18÷3 =
18÷6 = 18÷9 = 24÷3 = 24÷4 = 30÷5 =
36÷6 = 36÷4 = 32÷4 = 81÷9 = 72÷8 =
42÷7 = 63÷9 = 64÷8 = 49÷7 = 45÷9 =
并观察这些算式,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呢?
提示:既可以联想到乘积不变的性质,也可以联想到商不变的性质。
可见,乘法与除法是相互依赖的。
还有除以1等于自己的规律,除以自己等于1的规律,等等……
4.会算除法算式固然很重要,但是懂得除法的意义更加重要,除法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把口诀里没有的算式也能算出来。
不信的话,请列式计算以下题目:
(1) 把30根铅笔平均分装在两个文具盒中,平均每个文具盒中要装几支铅笔?
(2) 60粒草莓,每20粒装成一袋,一共需要装多少袋?
(3) 学校将50个足球平均分给10个班,请问每个班分到多少个足球?
(4) 100朵鲜花,每10朵扎成一束花,一共可以扎成多少束花?
列式解应用题:
5.(1) 学校鼓乐队购买了9顶单价7元的帽子,一共花掉多少钱?
(2) 学校鼓乐队买8顶相同的帽子用了72元,每顶帽子多少元?
(3) 学校鼓乐队用56元购买单价7元的帽子,可以买回多少顶?
6.(1) 王伯伯今年种了5亩小麦,共收获小麦20吨,求王伯伯今年种小麦的平均亩产量。
(2) 王伯伯今年共收获30吨小麦,平均亩产量为5吨,王伯伯今年种了几亩小麦?
(3) 王伯伯今年种了9亩小麦,平均牧场量为6吨,王伯伯今年共收获小麦多少吨?
7.(1) 一台机器每小时可以生产8件玩具,要完成64件玩具的任务需要几小时?
(2) 一台机器9个小时生产了90件玩具,这台机器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件玩具?
(3) 一台机器生产每天工作10小时,平均每小时生产8件玩具,那么这台机器一天可
以生产多少件玩具?
8.(1) 小明骑自行车沿二环行驶一周共用3小时,已知二环路全长15公里,求小明的平均时速。
(2) 小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绕三环行驶一周,共用4小时,求三环路的全
长是多少千米?
(3) 小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绕全长40千米的四环路行驶一周,需要几小
时可以完成?
9.请根据每一个算式,开动脑筋,出一道应用题,要求所出的题目要用所给的算式解答:
(1) 35÷5 = (要求用“平均分”的除法)
(2) 40÷8 = (要求用“包含”除法)
(3) 80÷10 = (要求用“平均分”的除法)
(4) 90÷30 = (要求用“包含”除法)
10.已知:△ + △ + △= 6,○ + ○ + ○= 15;
那么:△ + ○= ()。
(要求用两种方法)
11.光明小学募集爱心捐款,一、二年级共捐来1200元钱,三、四年级共捐来1500元钱,五、六年级共捐来2300元钱,然后再把这笔钱平均捐给5名失学儿童,请问这些失学儿童每人可以得到光明小学的爱心捐款多少元?如果每个失学儿童只需要500元交学费,那么这笔捐款可以帮助几个失学儿童?
12.有余数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做除法的时候不一定总是可以除尽,有的时候还会有剩余。
比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最多可以分到几个苹果?会不会用剩余?如果有,剩余几个苹果?
再比如:小明有23元钱,去商店买4元钱的高级冰棍,最多可以买几根?会不会剩余一些钱?如果有,剩余多少钱?
对了,以上两种情况,都无法刚好除干净,从而都会有剩余。
但是通常我们为了分配的尽可能彻底,会得到一个最小的剩余,这个最小的剩余就叫做余数。
我们有一个常识,就是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对了,在平均分除法中,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的话,就还可以给每一份再分一个(你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在包含除法中,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的话,就还可以再分一份(你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13.列算式解应用题:
(1) 爷爷把32个桃子平均分给6个孙子,每个孙子最多可以分到几个桃子?还会剩下
几个桃子?
(2) 爷爷把一篮桃子平均分给6个孙子,结果每个孙子分到了5个桃子,篮子里还剩下
2个桃子,那么爷爷这篮桃子原来一共有多少个?
然后,请大家比较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对了,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得到的规律:商×除数= 被除数;类似的,在有余数时,我们有这样的规律:商×除数+ 余数= 被除数。
(请注意运算顺序!)
14.(1) 这个月的1号是星期一,那么7天后是星期几?
(2) 这个月的1号是星期一,那么15号是星期几?
(3) 这个月的1号是星期一,那么24号是星期几?
15.趣题:鸡蛋可以用来孵化小鸡(大约26天左右),但却并不是每个鸡蛋都可以孵出小鸡来的,博士大叔做了一个实验,他用30个鸡蛋孵出10小鸡。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平均大约多少个鸡蛋可以成功孵出一只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