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料场规划施工方案

料场规划施工方案

料场开采规划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本标段石料场为后山梁子石料场,料场位于坝址下游牛栏江左岸后山梁子,至坝址直线距离约3.5km,分布高程1870m~2070m,最大高差200m。

料场为溶蚀侵蚀地貌,主要由溶蚀斜坡及溶蚀残留山丘组成,总体地势平缓。

山丘地势相对较陡,地形坡度35°~50°,其余部位地形坡度15~30°。

料场植被不发育,场内零星分布有数十冢坟地,料场剥离前需对坟地进行迁移。

该料场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共分为Ⅰ、Ⅱ、Ⅲ三个区。

料场出露岩性有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g)及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

第四系残坡积(Qedl)岩性为褐红、黄红色壤土、砂壤土夹碎块石,中密至密实,厚0 m~14m,主要分布于料场Ⅱ区范围及石芽斜坡上;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g)岩性主要为肉红色角砾状白云岩、中粗粒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单层厚约20cm~100cm,约占50%~70%,其次为灰色、浅灰白色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约占25%~35%,层间夹有厚0.05 m~0.2m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约占3%~5%。

,为堆石料主要料源;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根据岩性不同分为上司段(C1ds)及万寿山段(C1dw)。

上司段岩性主要为浅灰、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骨屑状灰岩,局部见浅灰白色白云岩夹层,单层厚约25cm~80cm,为砂石料及堆石料主要料源,为有用层。

万寿山段(C1dw)岩性主要为褐红、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及褐红、暗红色硅铁质岩,局部夹薄煤层,为无用层。

料场地处后山梁子向斜东翼至核部位置,地层总体走向受其控制,层间小褶曲较发育,褶曲长度一般10 m~20m,两翼倾角一般在15°~40°之间变化,褶曲处岩体多为层状结构。

Ⅰ区岩性主要为C1ds灰岩,弱风化,岩质较纯,为有用层,平均厚65.89m,无用层为残坡积土及夹泥严重的掩埋石芽,平均厚5.45m。

优先作为砂石料加工料源。

Ⅲ区岩性以D3zg白云岩为主,弱风化,为有用层,平均厚度为59.74m,无用层为残坡积层及夹泥严重的掩埋石芽,平均厚度为3.90m,但岩性较杂,适宜作堆石料开采。

Ⅱ区岩性以C1dw砂泥岩、硅质岩为主,风化强烈,平硐内揭露出的岩体多呈全强风化,质软,不宜作为石料开采,为无用层。

据试验成果,表明Ⅰ区、Ⅲ区均为较好的堆石料,D3zg中泥岩、粉砂岩夹层含量约3%~5%,对堆石料质量不起控制作用,各项指标满足对堆石料的质量要求,为理想的坝壳料。

试验结果表明用Ⅰ区弱风化灰岩轧制的粗、细骨料主要指标均满足规程规范对质量的要求;Ⅰ、Ⅲ区的弱风化灰岩、白云岩骨料母岩水中浸泡48小时的抗压强度为49MPa~87MPa, SO3含量为0%~0.07%。

本料场岩矿鉴定结果表明料场内的白云岩、灰岩均为非碱活性骨料(非活性骨料)。

据骨料的砂浆棒快速法检测成果,评定为非活性骨料。

Ⅰ区、Ⅲ区弱风化岩石均可作为混凝土粗细骨料的料源。

块石料有用层位为D3zg、C1ds,岩性为弱风化灰岩、白云岩,岩层为中厚层状,性脆。

单层厚度20cm~100cm。

灰岩及白云岩岩块强度均符合《水利水电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规定,工程所需块石料可于石料场Ⅰ区、Ⅲ区内弱风化白云岩、灰岩中选用,成材率较好。

1区有用层储量为1020.33万m3。

Ⅱ区有用层储量为1075.66万m3,剥离量为137.43万m3。

Ⅲ区有用层储量为2398.03万m3。

石料场范围大,植被不发育,基岩多裸露,除山丘处较陡外总体坡度较缓。

岩层产出均为单斜结构,局部呈褶曲状产出,多为斜向或逆向坡,沿岩层倾向开采可以增加边坡稳定性,开采条件较好。

总体交通运输条件较好,但料场开采对当地民间交通有较大影响,应予以妥善处理。

石料主要开采区后缘边坡高,岩体结构完整性较好,开采中严格按分台放坡,整体边坡稳定性较好,但局部褶曲及构造发育带会产生一定的不稳定体,需采用锚固措施加固。

后山梁子石料场位于大坝下游左岸山项上,分布于高程2020~1890m间,有德泽乡至棠梨树村公路旁,距约德泽乡街子4.5km 左右,交通便利,现已进行新修和老路扩建。

二、施工布署1、施工总体规划原则(1)确保工期目标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施工程序,组织投入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人和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确保安全生产的原则:严格按GB/T28001:2001标准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认真进行危险源辩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制定切实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3)确保质量优良的原则:严格按照ISO—9001:2000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依据相关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所制定的技术措施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措施进行组织施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4)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原则:按GB/T24001:2004标准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施工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规定,确保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2、施工管理目标(1)工期目标:确保2010年2月28日完成料场剥离任务;2010年12月31日完成爆破试验;2010年2月20日完成碾压试验。

(2)质量目标:合格。

(3)安全目标:确保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交通、机械事故的发生率为零,工伤频率控制在0.1‰以内。

(4)文明施工及环保目标:满足合同要求。

三、施工进度计划1、施工准备:2009年11月20~2009年11月25日;2、1970高程山头(1970~1930m)剥离: 2009年11月25日~ 2009年12月20日;3、2020高程山头(2020~1960m)剥离: 2009年12月1日~ 2010年1月15日;4、2020高程山头(1960~1930m)剥离: 2010年1月16日~ 2010年2月10日;5、高程1930~1910m剥离: 2010年2月11日~ 2010年2月28日;6、爆破试验:2009年12月10~2010年1月10日;7、碾压试验:2010年1月10日~2010年2月20日;8、I开采区2024m~1988m堆石料开采:2010年2月21日~2010年5月30日;9 、III开采区1964m~1952m堆石料开采:2010年2月21日~2010年5月30日;10、I开采区1988m~1940m堆石料开采:2010年6月1日~2011年4月30日;11、III开采区1952m~1940m堆石料开采:2011年3月1日~2011年4月30日;12、I开采区1940m~1916m堆石料开采:2011年5月1日~2012年1月30日;13、III开采区1940m~1916m堆石料开采:2011年5月1日~2012年1月30日;四、施工平面布置1、临建设施:石料场开采临时设置在砂石料加工系统右上角,现乡村公路旁边靠下,高程约在1955m上,计划搭建600m2住房,供100~120人居住(包括砂石料加工系统)。

2、生产及生活用水:由于后山梁子没有水源点。

生产用水利用砂石料加工抽水系统(准备在月底按通抽水系统),罐车运输解决。

生活用水利用罐车运自来水解决。

3、生活营地统一接加工系统变压器。

料场剥离由于现场工作点较公散,施工现场不考虑接电,采用由于空压机进行剥离。

4、剥离施工主道路及便道:施工主干道利用原后山梁子乡村公路。

由于乡村公路通后山等几村,村民和过路车辆要经过爆破区,我项目部个为了保证其安全,使其绕过爆破区域,新修一条干线(从砂石料加工系统右下角至弃渣场右下角)让村民和进行车辆绕行。

剥离道路支便道两条,一条从1950m高程(两山头之间)至绕至2024m高程山顶(开采I区),可满足2024~1945m高程的剥离及弃渣场,另一条由1964m高程山头(开采III区)与土料场间下部接老乡村公路至1964m高程山顶,可满足1945m高程下部剥离。

5、堆石坝料运输施工道路:由于本工程坝料填筑工期紧,时间短,在两60天内填筑坝料80多万方,其开采量大,需要大面积的开采工作面,即开采I区和开采III区同时进行爆破开采。

为了在同时开采时相互对运输不影响。

即需要修建两条运输主开道:一条主道路从砂石料系统左边拐(原老路)弯处(高程在2009m)靠开采I区(A 块)下部至I区与III区之间接剥离道路绕至I区山顶,用于开采I 区坝料运输主于道;一条从一条主道路从砂石料系统左边拐(原老路)弯处(高程在2009m)沿老路至砂石料加工系统方向绕至开采III区山顶;用于开采III区坝料运输主干道。

设计规划开采平台高度为12m,运输支干道根据开采平台高度接主干道至爆破区(或开采区),其具体布置见平面布置图。

6、施工生产及生活用电:石料场用电从业主已建成的35kv降压站引10kV线路至料场开采区附近,安装两台800kVA变压器,低压引至施工点。

一台变压器安装在砂石料加工系统1940m平台,于2010年1月10前完成,供砂石料系统和石料场生活区用电。

由于I区和III区同时开采,前期开采平台未完全形成,我项目部计划堆石料开采度汛前利用油动式空压机供风钻孔爆破。

于2010年10月左右安装第二台变压器,供石料场钻孔的供风用电。

五、组织机构为了加强统一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我方将由项目副经理白晓波全权负责本分部工程的施工的指挥、协调和组织管理等全部工作,确保工程快速、优质完成。

按照主体工程用量要求,做好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及加工强度,确保产量按期完成;科学组织生产,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安全生产。

主要施工人员及职责如下:六、机械设备安排1、施工设备配备原则配置充足的施工设备是实现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满足本工程的施工需要。

2、主要施工设备配置计划表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及施工强度指标,经分析计算及总体资源平衡,拟投入本合同的主要施工设备见表拟投入本分部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七、施工劳动力配置计划根据本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及施工强度及后期生产的需要,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拟投入施工劳动力配置计划见表(24小时工作制,两班倒循环)。

注:1、普工主要用于人工剥离或配合机械剥离;2、本计划表主要为前期剥离及度汛前劳动力。

八、主要施工方法说明8.1料场剥离1、开采I区剥离:由于开采I区覆盖层较厚,顶上平均在4米以上,下部均在2.5米左右,采用CAT330挖掘机进行表土剥离,将覆盖层全部清除,使其剥离石料面裸露,溶洞溶坑中的夹泥利用人工撬挖,清除埋深的树根,剥离的表土用机械翻挖至适当的部位,利用挖掘机装车运至弃渣场。

2、1、开采III区剥离:由于开采III区覆盖层较薄,表面山石突兀,孤石较多,树木少,但刺棘多,刺根发达,先利用人工清砍刺棘树根,表土较厚部分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剥离,表土覆盖层少,人工铲出表土和杂草、草皮及树根,溶洞溶坑中的夹泥利用人工撬挖,清除埋深的树根,剥离的表土用机械翻挖至适当的部位,利用挖掘机装车运至弃渣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