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的概念

社区的概念

社区的概念: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社区的特征:社区是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因此,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还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社区就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

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是最早从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寻求适合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各种活动的基地,并逐渐由临时的、移动的向着固定的、永久的方向转化,形成了以多所房屋组成的居住地,即以聚落为主体的居住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恰恰说明了聚落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产物。

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处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

我国的聚落形式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它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

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结构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从组织学的角度来看,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

就我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协管功能。

社区是类行政组织,具有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功能。

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协助政府做好基层社会的工作,维护社区的治安、调节民间纠纷、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基层社会的稳定。

二是民主自治功能。

社区是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行之有效的载体。

所谓的民主自治,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的依法自治,社区是承接政府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的载体,是推进“政企、政社、政事”分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动力。

三是监督功能。

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居民作为某一社区的正式成员,在本社区范围内享有参与社区管理、选举人民代表、选举社区工作者的权利。

社区自治组织是代表群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组织机构。

社区是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载体。

四是文化功能。

我国的基层社区担负着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功能。

社区文化是基层社会对群众寓管理和教育于服务之中的最好形式,是凝聚人心的工程,因此,文化功能也就是凝聚力功能。

五是场域功能。

社区的场域功能,为人们求学求知、发明创造、成家立业、结亲访友等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4.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地说,自从有了农业,形成了村落,就有了社区。

社区最早形成的形式是农村。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社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其内部结构、社会性质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社区的发展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进步而步入良性的运行阶段,所以说,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应包括:一个社区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1.人群一定数量的人群是社区的主体,也是构成社区的第一要素。

2.地域地域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构成社区的重要条件。

3.生活服务设施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不仅是社区人群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联系社区人群的纽带。

4.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相对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是社区人群相互关联的基础。

5.生活制度及管理机构相应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是维持社区秩序的基本保障,是构成“大集体”的必要条件。

社区功能一、政治功能1.社区居民享有选举权、监督权,通过其选举、监督行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2.社区自治组织是代表群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组织机构,是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的载体。

3.社区管理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依法自治管理。

社区自治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政府改革目标的主要标志。

二、文化功能1.社区文娱功能即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2.社区体育功能即利用社区体育设施,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3.社区教育功能即利用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

三、维系功能1.心理维系功能指生活在社区的人们,因共同的生活方式、信仰、背景、利益,而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

2.社会维系功能指社区作为联系社会的桥梁,可以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将社区居民组织起来,统一、协调社区成员的行为及思想,保持社区乃至社会的稳定。

四、服务功能社区的服务功能是指社区通过基础性保障和福利性保障,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目前应当重点培育和完善的社区功能有以下几种: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会生活事务。

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质弱势群体。

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

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区结构的组成一、社区结构的基本内涵社区结构指的是社区内各要素的内部及其相互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构成方式。

社区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系统。

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文化要素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自身具有一定的结构,互相之间也形成一定的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社区类型。

社区结构的分类(一)社区经济结构社区的经济结构,包括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是社区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制约着其他方面的发展。

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交换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区经济的空间分布结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构成都是分析社区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

(二)社区政治结构社区的政治结构指社区居民在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关系,反映社区居民的利益和地位的分化。

一定的社区政治结构与社区经济结构相适应,主要表现为阶级与阶层的结构,各种政治组织、政党之间的关系,社区权力结构和政治制度结构等。

(三)社区文化结构社区的文化结构是多层次的,成分也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社区内存在的各种伦理道德、价值观、宗教信仰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社区内的语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各种文化载体或设施、机构等。

此外,还可从社区的人口构成,即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来分析社区结构,例如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和信仰构成、知识结构、群体结构和组织结构等。

三、社区结构的功能社区结构中的成分各自承担一定的社区功能,彼此间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社区既是这些成分相互作用构成的地域共同体,又是它们与外界更大社会系统保持联系的重要场所。

虽然社区结构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整体的相对稳定,但各成分内部及彼此之间也会出现失调和冲突,直至演变为结构重组。

对社区结构的分析是当代社区研究的重要趋势。

现代社会的结构是由三大组织体系(三大板块)构成的:1、政府组织2、企业组织3、社区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组成的公民社会组织。

一、社区的分类(一)按社区功能分1.经济社区:经济活动集中,经济功能明显的社区。

2.政治社区:省、市、县等各种行政区域领导、管理中心的所在地。

3.文化社区:高等院校、科研、文化艺术单位比较集中的社区。

4.军事社区:以军事目的为中心所形成的社区。

5.特殊社区:除基本功能以外的以其他特殊功能为主的社区。

(二)按社区的空间分1.法定社区:即地方行政区。

2.自然社区:即聚落。

3.专能社区:人们从事某些专门活动而形成的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地。

(三)按社区内部组织形式分1.整体社区: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基本上具备了人类社会生活所包括的主要方面,并能解决大多数居民主要需要的比较完整的社区,如一个城市,一个独立的村落。

2.局部社区:整体社区的一部分,如一个街区。

(四)按社区规模分1.巨大型社区(上百万人口)。

2.大型社区(几十万到百万人口)。

3.中型社区(十万到几十万)。

4.小型社区(一万到十万)。

5.微型社区(一万以下)。

(五)按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时间要素分1.传统社区。

2.发展中社区。

3.现代社区。

(六)按多元标准分(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人口规模等)1.乡村社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口为主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社区。

2.城市社区:在特定区域内,由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区。

3.集镇社区: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居民主要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社区。

(七)按其他标准划分按社区的地理环境划分:平原社区、山区社区、牧区社区。

按社区发展的历史划分:流动性社区、半固定型社区、永久型社区。

二、社区的基本类型(一)乡村社区1.乡村社区的定义和特征乡村社区是指生活在某一特定地区的一群人,以农业生产为主,根据血缘和地缘关系结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乡村社区的特征:地域依赖性强;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活动简单;家庭发挥多种重要作用;乡村文化具有较多的地方色彩,村民的心理趋于保守型和情感型。

2.乡村社区的类型(1)按乡村社区的聚落形态来分,乡村的分布有两个基本类型,即集村和散村。

(2)按经济活动的性质分类,可以把乡村社区分为农村、山村、牧村和渔村等。

(3)依据乡村社区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可以把乡村社区分为大村、中村、小村。

(4)依据行政组织关系分类,可以把乡村社区分为自然村和行政村。

3.乡村社区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社区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乡村社区在三个领域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一,地方自主权下降;第二,地方单位的服务区与自然社区的一致性程度发生变化,社区外的服务区在扩大;第三,对社区心理认同感的变化,个人对当地越来越缺乏认同。

(二)集镇社区1.集镇社区的定义和类型集镇社区泛指各种规模不及城市大,但具有城市性质的、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也称为小城镇。

集镇有多种多样的形态,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它们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1)按照行政级别和规模划分,可以把集镇分为区级镇、乡级镇、村镇等三种类型。

(2)根据集镇的主要功能可以把集镇分为以下类型,分别是行政镇、商业镇、工矿镇、交通镇、旅游镇、卫星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