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工程设计规定

隧道工程设计规定

第五篇隧道工程第一章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深度说明:对于非独立立项的隧道,总体或道路工程已论证的内容可以略去。

1概述简要介绍工程建设项目的背景、项目编制依据、项目研究的范围及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过程;简述建设的必要性、实施的可行性,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主要研究结论。

1.1 建设背景1.2 编制依据1.2.1 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及有关文件。

1.2.2 工程项目的委托合同书。

1.2.3 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的专业系统(如城市路网、轨道线网、航道、风景区、重要管线等)规划文件。

1.2.4 相关专题的研究(对大型和特大型隧道应作补充)。

1.3 研究范围和主要研究内容1.4 研究过程1.5 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1.6 主要研究结论(项目在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及推荐方案概况)2 现状评价、规划及建设必要性分析2.1 研究区域概况2.2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3 研究区域交通现状评价与发展规划2.4 沿线用地和其他重大设施规划(包括路网、轨道交通、水运、重大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2.5 交通量预测分析2.6 项目建设必要性3 工程建设条件3.1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周围景观环境,气象和水文等)3.2 建设条件3.2.1 工程沿线环境(沿线建、构筑物情况,管线及地下障碍物,江河湖海和文物保护等)。

3.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3.2.3 地震。

3.2.4 河段水文和河势演变。

3.2.5 航道、航运、水工和岸线建筑。

3.2.6 防洪现状及规划。

3.2.7 其他(与工程相关的路网、轨道交通等其他设施)。

3.2.8 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3.3 工程各专题的研究结论(如环境影响评价,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产资源评估等专题)4 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标准4.1 项目功能定位4.2 建设规模4.3 主要技术标准(包括道路等级,设计车速,隧道线形指标、隧道建筑限界,荷载,建筑防火、防水和抗震设防等)。

5 工程总体方案5.1 线位方案比选5.2 隧道实施方案比选(结合工程建设条件,对隧道实施的工法作必要的分析比较)5.3 路线交叉和疏解(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的需要)5.4 交通组织和评价6 隧道工程6.1 隧道线路6.2 隧道建筑与景观6.3 隧道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6.4 工程建设风险管理6.5 结构防水与耐久性6.6 隧道通风6.7 隧道给排水、消防6.8 隧道供配电和照明6.9 隧道监控7 接线道路工程主要包括隧道两端的接线道路和地面道路工程所涉及的道路、桥梁和管线等工程内容。

8 附属工程主要包括隧道的养护与管理设施,隧道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等。

9 防灾救援9.1 防灾救援标准及组织体系。

9.2 火灾工况下防灾措施与救援方案。

9.3 水灾工况下防灾措施与救援方案。

9.4 恐怖袭击工况下防灾措施与救援方案。

9.5 其他(如有防空要求,也纳入本节)。

10 环保与节能10.1 建设环境影响分析。

10.2 环境保护措施。

10.3 施工及运营期节水、节电、节地、节油等措施。

11 工程筹划11.1 工程建设总体计划安排。

11.2 施工组织及关键线路分析。

12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经济评价见本规定《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和概预算文件编制深度》相关章节。

13 新技术应用与科研项目建议13.1 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与风险性分析。

13.2 主要科研项目建议。

14 存在问题与建议15 附件(重要的设计依据文件)15.1 项目委托书、前一阶段的项目批复文件。

15.2 环保部门审批文件。

15.3 土地管理部门的建设用地预审文件。

15.4 城市规划部门的评审意见。

15.5 项目资本金承诺证明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项目贷款的承诺函。

15.6 其他相关文件等。

16附图16.1 工程地理位置图或隧道线位平面图(含比较线位)。

16.2 工程总体布置图16.3 方案图(可包括比选方案的图纸)16.4 设计委托或合同要求的效果图等第二章隧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1 设计说明书项目地理位置图1.1 概述1.1.1 设计依据。

委托设计合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工程综合规划条件、与工程相关的专题研究报告及其他有关文件。

1.1.2 工程范围和设计内容。

1.1.3 设计研究过程。

1.1.4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和专家评估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5 设计方案概述。

包括设计方案,工程分期建设计划安排,投资概算和经济指标,问题与建议等。

1.2 工程建设条件1.2.1 区域现状和规划。

主要包括区域概况和规划,区域土地使用现状和规划,区域路网、交通现状评价和规划以及与工程相关的轨道交通、铁路等其他工程的现状与规划等。

1.2.2 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场地地形地貌、气象、植被、地震等自然条件。

1.2.3 建设和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沿线建、构筑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河段水文和河势演变,航道、航运、水工和岸线建、构筑物,沿线管线和地下障碍物,防洪现状及规划等工程建设条件。

1.2.4 主要专题评估意见和结论。

主要包括按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必要的专题研究的意见和结论,如环境影响评价,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等。

1.3 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1.3.1 设计原则。

1.3.2 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主要指采用或参考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应包含设计合同中约定的全部标准。

1.3.3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包括道路等级,设计车速,道路线形标准,隧道净高及建筑限界,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人防设防标准,通风、消防、照明与供配电等,必要时应说明选用标准的根据和理由。

1.4 工程总体设计1.4.1 工程方案比选。

综合各项技术条件进行方案比较,包括线位方案比较、关键节点的方案比较,隧道出入口与路线交叉方案比较等,通过技术经济论证,提出推荐方案。

1.4.2 工程总体布置。

1.4.3 交通组织设计与评价。

1.5 隧道工程设计1.5.1 线路设计。

主要包括隧道线路平、纵等设计原则、控制因素分析和设计方案等。

1.5.2 隧道建筑。

主要包括隧道建筑总体布置,隧道横断面设计,盾构法隧道的盾构工作井设计(沉管隧道的连接井设计等),隧道设备用房设计(包括变电所、消防泵房、风机房和风塔、光过渡建筑等),隧道装修设计,景观与绿化设计等。

1.5.3 隧道结构与防排水设计。

主要包括结构与防排水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隧道结构应根据其采用的工法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重点在于结构单元的划分、结构设计参数与关键构造措施等,如盾构法的结构设计参数、拼装方式及相应构造措施等,沉管法的结构设计参数、节段划分、接头设计、基础与覆盖处理等,矿山法的初期支护参数、二次衬砌参数、辅助性施工技术措施、变形缝设置等,明挖法的结构设计参数、变形缝设置等)、结构计算、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分析,隧道抗震设计、结构耐久性设计、隧道防排水设计等。

在设计文件中,对邻近建、构筑物或重大管线等的隧道,应反映出隧道与其相邻的关系及主要保护性的技术措施;重大临时工程的设计,如盾构法的工作井、沉管法的干坞、矿山法的竖井等;此外,还应包括洞门、附属设施、基础等设计和隧道监控量测的内容。

1.5.4 人防设计。

如有人防要求,应增加人防的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系统,平战功能转换等设计。

1.5.5 隧道通风。

主要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标准,风量计算,通风方式比选及设备配置,防排烟,系统控制,通风节能与环保,主要设备材料表等。

1.5.6 隧道给水排水和消防。

主要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标准,隧道给水系统,废水、雨水排水系统,消防系统,消防设备控制要求,主要设备材料表等。

1.5.7 隧道照明。

主要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标准,光源与灯具选择,照明布置方式,照明供电设计,照明控制,照明设备和照明节能措施,主要设备材料表等。

1.5.8 隧道供电。

主要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标准,电源及供电方案,变、配电系统,设备控制及选择,变电所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备,接地与防雷,负荷统计,电气节能与环保,主要设备材料表等。

1.5.9 隧道监控。

主要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标准,系统组成,各分系统的功能、构成及方案,监控用房,主要设备材料表等。

1.6 接线道路工程主要包括隧道两端的接线道路和地面道路工程所涉及的道路、桥梁和管线等工程内容(可参照其相关工程的有关规定来执行)。

1.7 附属工程设计配套的服务及管理设施的设计(如设置隧道管理中心,则应增加隧道管理中心的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系统等设计等)。

交通工程设施(交通标志、标线、安全设施和道口检查设施等)1.8 防灾与救援设计主要针对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或事故,研究防灾技术措施和救援方案。

对超长和特长隧道或工程建设条件和环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特殊的隧道应另外增加工程的风险分析。

1.9 隧道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施工方法、关键施工机具的选型、主要施工场地的选址与使用条件的分析、辅助性施工技术措施的工艺与流程、指导性施工工序的安排、工程进度计划等。

1.10 环保与节能1.10.1 环保。

主要结合环评意见进行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和控制措施(如对生态环境,噪声、振动污染,环境空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控制措施)。

1.10.2 节能。

主要包括方案对节地,隧道通风、照明、供电、监控等系统节能和采取措施,交通节能等进行分析。

1.11 新技术采用及拟立项的科研项目(根据需要)1.12 问题与建议1.13 附件(重要的设计依据文件及有关协议和纪要等)2 工程概算见其他相关编制深度的要求。

3 设计图纸3.1 道路、总体·工程线位平面图(含比较线位):地形、地物、路线线形,沿线主要控制建(构)筑物,重大管线和相关交叉工程等。

·平面设计图:应表示出隧道洞口,接地点,工作井(连接井)和横向通道等位置,其余表达方法可参照相关道路工程的有关规定。

·纵断面设计图:应表示出隧道地质剖面,隧道洞口、接地点,工作井(连接井)和横向通道等位置,其余表达方法可参照相关道路工程的有关规定。

··道路横断面、交叉口平面或路线交叉平纵横、附属设施设计图·交通标志、标线布置图·隧道方案比较图(工程线位平面图、平面设计图、纵断面设计图)。

以上其他未尽的可参考相关道路工程的有关规定。

3.2 隧道建筑·隧道建筑总体布置图:绘制隧道引道口、暗埋段峒口、隧道主体、光过渡建筑位置;雨水泵房、废水泵房、消防泵房位置;盾构法隧道连接通道、盾构工作井位置;隧道通风机房及其风亭建筑位置;地面道路、绿化范围;其他设备用房、管理设施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