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是课型;四是三维目标;五是教学重难点;六是教具;七是教程。
教程中要有“教学内容、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八是分层作业布置;九是教学记;十是“板书设计”。
有的学校还可以考虑增设“作业反馈”这个新栏目,用以记录学生共同错题及作业需要帮助与订正的学生姓名等;还有的学校可加入“主要教法”这个栏目,以增加教师的教法选择意识。
二、对教师的电子教案进行严格界定我们不去鼓励或反对电子教案,对于电子教案可作如下规定:第一,电子教案必须是教师在电脑上自己撰写的电子版教案,而不是从网络上拷贝的或作简单修饰的他人教案;第二,电子教案必须有二次备课的痕迹,有批注、点评、增删等;第三,电子教案中的课后记必须是手写的。
三、对各科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进行限定对作业布置次数与量进行规定:对语文的大作文篇数、课外练笔的数量及批改要求。
对其它各年级、各科作业的学期布置次数与批改办法进行明确规定;对作业方面进行“三个推广”:第一,作业推广作业簿;第二,推广“先学生批改后教师批阅”的办法;第三,推广百分制、等级制与作业评语;对作业批改方面革除“三无现象”:革除作业批改中的“三无现象”,即无日期、无等第、无订正。
强调作业的订正与批改,鼓励作业的面批面改。
四、对配套练习的使用与批改进行规定配套练习是学生当堂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形成解题技能的重要载体。
对于配套练习教师首先要端正两个错误的观念:一配套练习全部完成于课外;二配套练习全部由教师批改。
对于配套练习要求做到:第一,教师要进行下水与选择,必须分层与增删;第二,配套练习中的主要训练,应首先完成于课堂而后再进行课外延伸;第三,配套练习完成之后,必须先学生自批、互批,再小组长、小先生批改,最后教师“全部检查、重点批阅”。
五、向全校师生各提出上课“六个一”的要求学校管理要着力养成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教与学的基本习惯,只要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教师上课“六个一”:一本教科书、一份教案、一本配套练习、一本课堂表现记录本、一支红笔、一把直尺。
如果还能够带上一块小黑板或一份提纲练习则更好。
其中的“课堂表现记录本”,实际上就是学生成绩册的修改,加上课堂表现记录、提问次数及打分,以及单元测试与大型考试成绩记录。
既可以帮助老师上课喊学生的姓名,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考试情况。
学生上课“六个一”:一本教材、一本配套练习、一本练习本、一支蓝笔、一支红笔、一把尺子。
其中“红笔”主要用于练习、作业的自批、互批;“尺子”主要用于规范作图,增强学生规范作图与书写的意识。
六、分管教学副校长与教务主任下阶段要做的六件事1、修订学校教学常规:根据全市常规检查及本校常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与弱项,修订符合本校实际与新课改理念的教学常规,从制度上保障常规管理的时代性、规范性、针对性与易操作性。
2、研讨教学八条建议:由中研室制订的“中学课堂教学八条建议”,是符合新课改理念与我市中学课堂教学实际的,可供各校参考。
希望各校在组织研讨“八条建议”的基础上,制订符合本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策略,经过长期坚持不懒的努力必见成效。
3、提升教师基本素质: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准确把握与熟练程度;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语言、书写、教态,以及课堂组织管理与评价调动的能力。
提升教师基本素质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的,需要长期努力的学校管理目标。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
显然,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改革基础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势必要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全民素质的提高。
高中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的必修科目,教学改革正方兴未艾,前景看好。
根据2002年10月1日人民网报道:教育部基教司高中处刘月霞副处长在昨日召开的高中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上,透露的一组调查数据:86%的学生不喜欢自己老师的教课方式,62%的高中生从没上过校内选修课……,表明现行的高中课程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一组调查数据具体为:86%的学生不喜欢以老师教授为主的讲课方式;69%的学生关注自身的基本知识及创新能力;62%的学生从没学过选修课;72%的学生没有机会或从没参加实践活动课;84%的学生作业都为练习性书面作业。
通过以上一组调查数据,刘月霞认为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已成为现行高中课程的痼疾。
据刘月霞透露,高中新课程方案思路是,教材内容涉及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等实用性内容,紧扣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重视基础知识,课程更加丰富,体现多样化选择性。
同时倡导学生自订学习计划,实行学分制,赋予学校开发课程自主性。
(二)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中学校园:据《南京日报》报道,最近教育部官员透露:酝酿中的新高中课程不是教科书的改朝换代,而是教育理念、制度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体系、学校资源利用开发、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变革,这比现行课程有很大变化,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前者分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等8个学习领域,分60个大模块若干小模块。
由此,课程改革浪潮正风起云涌,猛烈冲击着中小学校园。
一系列新课标和新教材正脱颖而出,今年义乌实行初中课改试点,不久金华大市将推开全市课改试验,这既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
在新形势下的课程开发和改革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确立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应当定位在使课程内容更为密切的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有一个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二是更新知识价值观,确立最符合时代要求、最符合学生发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的观念;三是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考虑课程设计;四是拓展课程适应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使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习生活,挖掘隐性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加强德育和人文教育;五是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
(三)目前课程改革的部分动态:为切实推进课改工程,各界闻风而动,主要可参考如下:1、书籍类:教育部基教司编写由北师大出版社推出了《走进新课程丛书》系列,包括综合类和各科标准解读;首都师大出版社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系列丛书;北师大出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华师大学出版社的《学科教育展望丛书》;金华市教科所编写的《金华市课程改革与教育科研专题学术报告会资料》等。
2、论文类:陈其: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新进展,历史教学2000,(5);陈其:《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思考——从《全日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谈起》,课程教材教法2000,(9);靳玉乐: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育研究,2002,(4);张静:新一轮历史课程和社会科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历史教学2002,(5);陆安:试论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学改革,教学与管理,20 01,(12);单怀俊:历史教育的演进:从历史教育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学,2002,(3);马卫东:谈谈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历史教学,2002,(1);张增强张桂芳张静: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历史教学,2002,(2);陆安:新课程理念在历史课堂的软着陆,历史教学2002,(4);王苏: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历史教学,2002,(6);孙军业:研究型课程呼唤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教育发展研究,2002,(5);李玉玲朱江:《浅析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学,2002(8);吴刚平:《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教育研究,2002,(9);黄大龙丁学东:《课程改革面临的困惑及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2,(9);朱煜:《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教材教法,2002,(9);叶小兵:《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历史教学,2002,(10);及朱汉国教授的报告《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思路》等。
3、网络材料:如K12网种教育资源拦目的课程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在线网的相关内容。
4、大学教材和课程的调整:许多大学着手调整各专业门类的课程设置,逐步走向综合宽泛,例如北京师大在大一和大二不分系科以打好基础,第三年再作分化;同时组织了面向21世纪的教材,极大改变了多年来教材的陈旧老化局面。
5、历史学科动态:其中初中新编历史教科书以有四种,另据了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设计是,由三门必修课和七门选修课构成,由此初中打通史框架,高中开专题课提高。
进而初中新课程改革已在部分地区试点,据悉,新的高中课程草案年内有望通过,2004年9月开设高中课程实验区。
(四)结论:邓小平同志提倡:“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对网络化和全球浅谈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浅谈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来本校已半年有余,对本校的情况也亦基本有所了解,根据李校长“把私校一些经验引进来”的指示精神以及我来此半年来的切身经历和感受,粗略地谈一下我个人不一定成熟的意见和建议,望各位领导考虑和审议,若有不妥请不必客气地批评指正。
一、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不能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
我来此以后,对我校原有的规章制度也进行了解、分析和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进一步修订、完善一些规章制度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修订、完善规章制度的必要性以前,学校还能收缴一些学杂费,我们还有一部分机动资金,并有这部分资金的掌控权,正因如此,我们有能力对班主任有所补贴,对各位老师也设置了考勤奖,并且承诺按月发放,这些在当时都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现在,按照国家精神,对九年义务教育范围以内的学生免交学杂费,这样学校的资金就不会象过去那样宽裕,更谈不上对此项资金的支配权。
所以按月发放就难以保证,因此就会以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对学校来讲,好象我们没有履行承诺,对教职工来讲,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对我们的整体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校也应与时倶进,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有其很现时的必要性。
(二)、修订、完善规章制度的紧迫性一年多来,随着我们教育教学成绩的不断提高和初中中考成绩的攀升,我校也初有了较好的口碑,正因如此,再加上我校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很多老师把它当作了理想的工作之地,调入我校的老师也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