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摘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以问题为思维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研究性学习动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解决,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运用学习的知识、动作技术去解决问题,让知识、动作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延伸,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动机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学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它强调学习者根据一定的经验背景,在与创设情境的互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对知识、技术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加工,从而完成意义建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堂教学是智力活动与身体活动(身体练习)的有机结合,因此,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根本性改革。

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研究性学习动机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最基本动机,而思维活动总是围绕着问题的出现而进行的。

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问题为思维中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思维、对技术动作的主动探究,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使其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新技术动作练习、实践体验的好胜心,形成主动研究的学习动机;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使所学内容的本身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唤起其积极性,点燃求知的欲望。

如投掷垒球教学的投准练习时,教师突破以往的先讲解示范、后学生练习的传统方法,先创设问题情境:学习解放军,你们手握的垒球就是反坦克导弹,请你们在规定的距离外,用自己认为命中率较高的发射方式(投掷姿势),比较准确地击中敌人在行进中的坦克(坦克用纸皮箱绘制成,教师用绳拉动,使其较慢地匀速行进),狠狠地打击侵犯我们家园的侵略者,保卫祖国(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此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主动进入情境中自由练习。

二、维持、指向学生探究。

使其积极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解决,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
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是支持者,学生是实施者,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

教师通过各种直观的教学手段,点明问题的关键,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创造条件,减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盲目性,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可操作性,进而扩大解决问题
的范围;使学生在新的技术动作的探索活动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维持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问题分析、解决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并积极参与练习、实践体验,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技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如根据上述例子,学生出现多种投掷姿势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针对性的课堂讨论:哪种投掷姿势才能成为“神投手”?使讨论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使讨论对出现的问题具有针对性、思考性,能吸引、推动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讨论中思考问题,在比较中分析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师参与到讨论中,并要起到润滑剂和指向的作用,利用直观的讲解示范,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讨论争辩、演示比较,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分享彼此的思维、见解、知识及交流彼此情感的场所,求得新的发现,通过归纳、概括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效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

三、利用实践活动,促进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体现对知识、动作技术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在练习内容及场地器材的设计中挖掘其新颖性和趣味性因素,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结论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把动脑、动手和谐地结合。

比如,着重提高身体素质时,采用竞赛、游戏等形式培养竞争意识,
激发荣誉感、责任心和进取心;着重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时,采用多种辅助器材及改变难度的练习来帮助体验动作,形成正确的运动知觉,培养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知识、动作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动作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延伸,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练习、实践的过程理解、掌握要领,运用技术动作解决实际问题,并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创造性。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的挑战,使德育、心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探究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得到全面拓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养。

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宗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