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筑
1、路基的分类
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 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是铁路和公 路的基础,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 结构物。路基如下图
路基依其所处的地形条件不同,有两种基 本形 式:路堤和路堑,俗称填方和挖方。
2、路基的填筑工序
2.1 施工工序
2.2 工艺流程
路基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 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宜取 200m以上或以构造物为界。各区段内严禁 作业交叉作业,并进行明显标识。
6、路基过渡段的填筑要求
级配碎石应分层摊铺、分层压实。 级配碎石应与桥台椎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分 层填筑厚度按试验段确定的厚度控制。 路堤与横向构造物过渡段应对称分层填筑。 距结构物2m范围内及横向结构物顶部填筑厚度小 于1m范围内应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靠近横向构 造物的部位,宜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进行横 向碾压。
用光轮压路机快速静压1遍,平地机初平后, 压路机碾压2遍(边部3~4遍),中速或快 速行进。测量控制每20m一个断面,每个断 面2~4个测点。
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应均匀摊铺, 不应有粗集料、细集料窝,并使层厚均匀, 层面平整。摊铺时可人工配合,对于局部 机械无法整平的部位人工整平。
2.3.5 振动碾压
基床表层填筑应符合以下要求,路基应沿横断面 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基床表层摊铺 碾压区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碾压时应该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 后静压收光,直线地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线路中 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 碾压。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应采取措施控制车 辆通行,保护基床表层不受破坏。严禁机械设备 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按照“区段流程法”横向全宽、纵向水平 分层填筑施工。路基本体于基床底层A、B 填料每层填筑厚度不宜大于35cm,基床表 层每层的最大填筑厚度不宜大于30cm,最 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作业区段 宜取200m以上或构造物为界。
2.3.4 摊铺平整 采用推土机按全路堤面宽均匀摊铺,摊铺 后层面高程由所测松铺系数决定。
路基本体(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应符合以下要求, 路基应沿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原地面高 低不平时,应从最低点开始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 中部填筑。路基横断面宽度每侧宜超填50cm。
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 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
每一层填筑过程中,应确定含水率,松铺厚度符 合工艺试验确定的标准后再进行碾压。
按照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进行填料含水量控制, 若超过2%时,应及时晾晒或翻拌,当填料处于最 佳含水量控制时,即可进行碾压。
采用重压路机,按平行线路方向行走、先两侧后 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步骤进行碾压。纵 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 实重叠不小于40cm。
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直线段由两边 向中间,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 边部多压2~3遍.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压路机在 构造物接头处不能靠近步实施。
4、路基基床底层的填筑要求
基床底层填筑应符合以下要求,路基应沿横断面 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基床底层摊铺 碾压区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碾压时应该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 后静压收光,直线地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线路中 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 碾压。
5、路基基床表层的填筑要求
2.2.1 测量放线 依据设计图纸准确放样出中心标高、左右两 侧路肩标高、路基纵横坡度、曲线段加宽 宽度、等,标明其轮廓并预留超填宽度。 路基横断面每侧宜超填50cm.
2.2.2 下承层处理验收 按图纸及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下成层验收。
包括下承层的压实度,平整度,横坡度, 高程。 2.2.3 分层填筑
2.3.7 整修成型
随每层的填筑、碾压进程同步整修,保证 填筑边坡整齐平顺,使碾压设备能够走行 到边。及时对边坡进行拍实夯压,防止雨 水淋刷浸泡。路堤完成后,按照设计图修 整边坡,清除多余填土,并对边坡进行夯 实。填筑顶面应两侧做引水沟,并在两侧 边坡汇水区每隔20~40米沿边坡做横向排水 沟。
3、路基本体的填筑要求
2.3.6 压实检测 基床底层A、B组填料压实标准根据填料类 别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 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对压实质量可疑地 段,增加检测频率,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 检验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查明原因、 改进工艺。各项检验指标合格后方可进入 下一填层施工。
EVD检测
K30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