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名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生部制定日期:2011年10月20日一、专业领域简介本学科领域紧密结合省情和经济建设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大的方向上分为土木工程方向、建筑学方向、工程管理方向。
土木工程方向围绕工程结构(包括钢结构、空间结构、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桥隧结构等)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结构安全评价与健康诊断、防灾减灾、工程抗震、岩土工程治理技术、地基基础工程、新型建材、施工技术、市政建筑设施等方面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
建筑学方向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镇人居环境、城乡建设发展、以及全国注册建筑师行业制度,从理论与实践上重点对建筑、城市进行整体、全面、深入的探讨与设计实践。
本学位点以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实践为主,致力于研究古今中外建筑的相关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发展趋势的一般规律,研究城市及其区域发展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规律;研究建筑遗产保护等相关技术问题。
工程管理方向以工程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适应工程建设领域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课程学习以理工结合、经济、管理与法规融于一体。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This research field combines with the Y unnan province affection and the needs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sisting to th 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otal,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research direction,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and project management.The engineering research direction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steel structure, spatial structure, concrete structure, composite structure, bridge and tunnel structure, and so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structural safety evaluation and health diagnosi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seismolog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echniqu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mod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pt, municipal engineering, and so on.The architecture research direction combines with local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and environ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vernacular villages, the local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is major takes emphasis on integral, comprehensive and deep design practices from single building to whole city in the light of the National Registered A rchitects’ industry system. Besides that this major makes studies on design methods and related theory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both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on universal laws ofarchitecture and city design, on the influences produced by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and on some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The 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direction emphasizes on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is to develop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high-level professionals who meet the needs of practical work. The prominent feature of education is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academic and vocational. In study period, all courses are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二、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诚实守信,品德良好,团结协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2、在本工程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
3、能较好地应用一门外国语,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四、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按“进校不离岗”方式培养,但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
论文研究工作应结合研究生所在单位的科技开发、工程设计与建设、工业生产实际来完成。
统一实行双导师制。
学习年限为3—5年,基本学制为3年。
五、本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最低课程学分要求为28学分(注:专业学位教指委有更高要求时,按教指委要求执行)六、学位论文1.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包括学位论文的形式、学术水平和工作量的要求)1)论文工作年限: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2)论文形式: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要求学位论文应为研究生独立完成的完整的并具有一定难度的专题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或实际管理课题,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或高水平的案例分析报告。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成果应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理论深度和先进性。
3)论文质量要求:论文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专业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理论论述或工程设计说明字数不少于1万字,论文格式按照《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执行。
2. 本专业学位硕士生的科研能力、技能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资证明科研能力、技能水平的检验标志)1)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
2)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论文(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
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3)大型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类论文,要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
4)工程管理类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的新观点、新思路,实际应用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七、研究生应阅读的经典著作和文献(一)土木工程方向(二)建筑学方向[1].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2]. 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 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4]. 刘敦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5]. 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 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 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1[7]. 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 吴庆洲.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 李允鉌.华夏意匠.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0].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1].蒋高宸.云南民族住屋文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7[1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4].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5].云南民居编写组.云南民居.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16].王翠兰.陈谋德.云南民居(续篇).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17].【德】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王贵祥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8].【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宅形与文化.常青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9].【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0].【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宋俊岭.倪文彦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1].【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著.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楠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2].【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邹德侬等译.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23].【美】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周卜颐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4].【挪威】诺伯格·舒尔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台湾)施植明译.田园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0[25].【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6]. Trancik, Roger. Finding Lost Space. V 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New Y ork. 1986.[27].Lang, Jon. Urban Design. John Wiley & Sons Inc,1994.期刊杂志: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新建筑、时代建筑、华中建筑、南方建筑、工业建筑、中外建筑、建筑师、建筑创作、城市建筑、云南建筑、建筑电气、建筑安全、建筑知识、建筑细部、住宅科技、世界遗产、中华遗产、中华民居、中国名城、中国园林、人文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