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概况及土壤性质

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概况及土壤性质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现行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是对全国第二 次土壤普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汇总,在原有 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土纲
亚纲
土类
亚类
土属
实用文档
土种 亚种河南的土壤类型淋溶土 半溶土7个土纲,17个土类
初育土
半水成土 水成土
盐碱土
人为土
黄 棕 壤
黄 褐 土
实用文档
我国土壤分类的现状
• 1954年中国土壤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借鉴前
苏联地理发生分类体系,拟定了土类为基本分类单 元。,1958年开始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由于历史等原因,延缓了 土壤分类科学研究的步伐。到1978年,在引入了 苏联地理发生分类和实用土壤分类结合下,产生了 中国的土壤分类,并拟定了《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 案》。在1978年至1984年期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 土壤普查,并在1984年草拟了《中国土壤分类系 统》。
实用文档
黄褐土
实用文档
黄褐土主要分布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缘以及暖温带 南缘的低山丘陵或岗地。其地域范围大致在秦岭-淮河以 南至长江中下游沿岸,与黄棕壤处于同一自然地理区域。 据统计,黄褐土的面积为5714.6万亩,以河南和安徽的面 积最大,其次为陕南、鄂北、江苏和川东北;在赣北九江 地区沿长江南岸丘岗地也有小面积分布,这是黄褐土分布 的南界。黄褐土分布在北亚热带湿润的东部(江北区)和 半湿润的西部(秦巴区)地区。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16℃,年 平均降水量760-950毫米,由西向东逐增。降水季节多集 中在高温期的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实用文档
漯河
实用文档
黄褐土
实用文档
南阳
实用文档
黄褐土 - 形态特征
黄褐土土体深厚,土壤呈黄褐色或黄棕色,质地粘重(粘壤土至粘土), 土层紧实,尤以心底土中的粘粒聚积明显,并有铁锰胶膜和结核淀积。
表土层和亚表土层色泽较暗,屑粒状或小块状结构。B层的厚度多大于30 厘米,黄棕、黄褐或淡红棕色,中到大棱块状或棱柱状结构,结构体间垂直裂 隙发达,表面有暗褐色粘粒胶膜和铁锰胶膜,土层致密粘实,有时可形成胶结 粘盘,根系不易穿透。底土色泽稍浅于心土,质地也略轻于心土,仍有较多老 化的棕黑色铁锰斑和结核。向下更深部位可出现石灰结核和暗色铁锰斑与灰色 或黄白色相间的枝状网纹。全剖面一般无石灰反应,土壤呈中性偏微碱性。黄 褐土的形态特征表现在不同土地利用强度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大部分岗顶、坡 地上的耕种黄褐土,均有程度不同的水土流失,加之耕作管理粗放,土壤熟化 度不高,有机质含量比一般林草地土壤减少,由15-20克每千克降低到10克每 千克左右,颜色由暗变淡,土体亦趋紧实。相反,地形平缓地段以及庄户地或 菜园地,灌溉、施肥、耕作条件较好的黄褐土,熟土层增厚,色泽深暗,理化 性状及营养状况有显著改善。
棕 壤
褐 土
红 粘 土
新 积 土
风 沙 土
火 山 灰 土
紫 色 土
石 质 土
粗 骨 土
潮 土
砂 姜 黑 土
山 地 草 甸 土
沼 泽 土
盐 碱 土
水 稻 土
实用文档
黄棕壤
实用文档
• (一)黄棕壤

黄棕壤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性土类。其在我国分
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
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实用文档
我国土壤分类的现状
1985年以后,中国科学地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不断 吸取国外的经验,主要是美国的诊断分类,并参考 西欧,苏联的一些概念和经验,一次一次进行修改 ,出版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二稿,三稿 ,于1991年正式发表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首次方案),在广泛征求国内外同行意见的基础上 ,于1995年又出版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 订方案)。从而使我国的土壤分类工作进一步得到 完善。目前我国的土壤分类是两个系统并存。
地为下蜀黄土。
实用文档
河南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和桐柏 山地
信阳县、光山、商城、新县、 罗山、固始、潢川、唐河、南召、 西峡、内乡、桐柏、镇平、淅川、 卢氏、舞钢、鲁山、嵩县 。
实用文档
黄棕壤
土壤性质
1.土壤弱富铝化特性 2.土壤的酸化特性 3.土壤粘化特性
黄棕壤
实用文档
花岗岩发育的黄棕壤剖面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黄褐土
河南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伏牛山南麓与沙河一线以南至桐柏 -大别山以北的地区,多为海拔在300m以下的 岗丘和沿河阶地
信阳市区、信阳县、光山、商城、息县、罗山、潢川、 淮滨、固始、卢氏、项城、漯河市区、郾城、舞阳、南 阳市区、镇平、西峡、淅川、内乡、南召、方城、叶县、 桐柏、唐河、社旗、新野、邓州、驻马店市区、西平、 遂平、确山、泌阳、上蔡、汝南、平舆、正阳、新蔡、 鲁山、舞钢。
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及性质
实用文档
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 1、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自然性
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自然界的土壤划分为不 同的类别。
• 2、土壤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土壤,
系统地区分土壤,从而达到合理地利用土壤。
• 3、分类的意义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 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 ;是国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

黄棕壤分布于亚热带北缘。这里夏季高温,具有亚热
带特点;冬季寒冷,具有暖温带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
18℃,≥10℃的积温为4500~5300℃,无霜期210~
250天,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山区大于1000毫米
。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成
土母质在山地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砂页岩风化物,在岗
黄棕壤
土壤养分状况
黄棕壤A层高的有机质含量约在40 g/kg,全氮 为1.5 g/kg,低的有机质为16 g/kg,全氮为0.9 g/kg。A层向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小于15 g/kg,全氮多小于0.7 g/kg,土壤全磷含量多在 0.2-0。4之间,全钾含量多在10 g/kg左右,速效 磷含量小于50 mg/kg,速效钾的含量多为50-100 mg/kg。
实用文档
黄褐土
土壤性质
1.颗粒组成与主要水分物理特性。黄褐土全剖面质地层间变化不 大。由下蜀黄土发育的土壤,质地为壤质粘土至粘土,小于0.002 毫米粘粒的含量25%-45%,粉砂粒(0.02-0.002毫米)30%40%。粘粒在B层淀积,含量明显增高,一般均超过30%,高者可 达40%以上。表土层和底土层质地稍轻,尤其是受耕作影响较深 的土壤和白浆化(漂洗)黄褐土,表土质地更轻,多为粘壤土, 甚至壤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