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terprise E conomy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以青海省为例□袁卫民[摘要]青海中小企业起步晚、数量少、基础力量薄弱。
在这个“大企业强省、小企业富民”的时代,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实现青海“富民强省”战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结合青海省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依托优势资源的互补战略、依托特色资源的特色战略、依托稀缺资源的专精战略、依托旅游资源的虚拟战略,供青海中小企业发展选择战略模式。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战略模式[中图分类号]F27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5-0027-04[作者简介]袁卫民,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高级经济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青海西宁810001)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MEs in Qinghai province are laggard,few number and weak basis.In this age when large enterprisesmake province stronger and small enterprises make people well -off,developing SMEs will play a tremendous role in achieving the strategy of enriching the people and strengthening Qinghai province.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Qinghai,this paper proposed the complementary strategy based on advantageous resources,characteristic strategy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special -profound strategy based on scarce resources and virtual strategy based on the tourism resources,which are applied for SMEs to select strategy models.Key words :Less -developed areas ;SMEs ;strategymodel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单元和竞争主体,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
在庞大的企业群体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则是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中小企业群体。
无论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走新型工业化路子,还是青海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强省、建设小康”的总体目标,都离不开中小企业群体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青海中小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发展的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因此,中小企业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并结合青海省产业发展现状,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模式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依托优势资源的互补战略青海依托优势资源,目前已形成电力、石油天然气、盐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四大支柱产业。
中小企业虽然无法直接进入上述产业领域,但可以围绕各产业中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社会化协作,寻找大企业无法涉足或者不愿涉足的领域进行配套服务,着力于从初级产品到深度加工、下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提供相关社会化服务的企业生态系统建设。
(一)发展中小企业可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石油加工可获取5000多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可以提升产业开发的附加值。
盐湖资源矿产,如钾、钠、镁、锂、锶、硼等都得以开发,并形成各自的产业链条。
但受技术、装备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目前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还不够。
盐湖27Enterprise Strategy |企业战略E nterprise E conomy资源的深加工业需要中小企业的大力配套,在现有工业基础上,重点建设钾、钠、镁、锂、锶、硼6个盐湖化工系列产品生产基地;有色金属行业目前多为铝锭、镁锭等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缺乏下游产品和延伸产业链的加工工业,应大力发展铝、镁、锌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超轻、超薄、超细、超高强度的新一代铝、镁基合金加工新技术和金属合金材料,培育轻金属产业。
因此,这些领域都是中小企业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领域,在中小企业内部学习、效仿和技术外溢条件下,技术的衍生与创新促进社会更精细的分工,这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二)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创造新的产业,从而形成新的产业网络盐湖综合利用引入天然气是配套产业的关键环节,由此外延衍生化肥产业及有关的化工产品,从而使得资源的利用更趋于合理。
如: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正着力打造的“油气———盐化工”、“煤———焦———盐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和“铁矿———焦炭———钢铁”五大循环产业链,这是在综合利用柴达木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盐湖等资源形成的循环型产业网络,成千上万种衍生产品类型,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产业空间。
目前已有青海盐湖集团、中信国安、西部矿业、庆华集团、青海碱业、瀚海集团等为雏形的产业基础,中小企业在为其配套服务中不断成长发展,逐步把柴达木地区变成青海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集中地。
[1]二、依托特色资源的特色战略青海省资源富集,发展特色经济具有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青海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的发展战略。
中小企业依托特色资源,走特色经营道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是支撑青海特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这里根据青海资源的独特属性构筑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领域有:(一)特色农畜产品目前,青海省重点建设了牛羊加工、牛羊绒毛加工、马铃薯种植加工、杂交油菜种植加工、蚕豆种植加工、良种奶牛繁育、花卉、蔬菜八个农畜产品基地,成为青海省“富民”战略的重大举措。
青海中小企业一方面要重点加快马铃薯、油菜、蔬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打造一批高原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发展特色农业;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油菜生产基地、蚕豆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等特色农业基地正在抓紧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在牦牛、藏系羊等畜牧资源上的优势,同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联合进行新的生物、生化产品的研究,开发相关的药物、保健品、食品和纺织品等。
牛羊肉制品加工着力发展民族特色的食品加工业,发展多品种小包装的牛羊肉制品,这样既可以满足本地群众的生活和消费增长的需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开发新品种,还可以扩大出口,造福一方百姓。
中小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引进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低温冷冻技术,使农畜产品类型多样化、附加值高、产品档次高,着力培育形成一批依托特色资源产供销一条龙的中小企业群,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企业知名品牌。
(二)特色生物资源青海省特色生物资源尤其是中藏药资源比较丰富。
在全省1461种药用植物中,公认的青海省地道植物药有近30种,如冬虫夏草、大黄、贝母、藏茵陈、红景天、秦艽等中藏药材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青海省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药材品种共有188种,在全国普查的363个重点药物品种中,青海省共有151种,其中植物药131种,蕴藏量1.03亿公斤;动物药11种,蕴藏量5.9万公斤;矿物药9种,蕴藏量236亿公斤。
利用各种药材开发的中藏药品种有180多个,涌现出“金诃”、“三普”、“晶珠”、“格拉丹东药业”、“大地药业”等一批中藏药龙头企业,青海将进一步发挥丰富的高原中藏药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风湿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五大类系列药品及各类保健药品。
青海还具有其他一些特色产品,如:蕨麻年产量1500吨,冬虫夏草资源储量80—100吨,深红红景天储量约200吨,野生大黄储量约1.2万吨,而贝母、大黄、雪莲、蕨麻、鹿角菜、发菜、三刺等资源也十分丰富。
这些资源具有类型多样、数量大、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
但是,长期以来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未能形成真正的产业,目前开发利用率尚不足l%。
中小企业要结合本省在特色生物资源上的优势,围绕冬虫夏草、大黄、藏茵陈、唐古特白刺、沙棘、红景天、罗布麻、亚麻、螺旋藻这九类特色生物资源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产业链。
大力开发青海省特色生物资源,为中藏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技术支撑。
从开发新品种、研究新剂型和研究新工艺三个方面加快中藏药等新兴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步伐,使青海省成为全国藏医药研究、开发、生产的主要基地,培育中藏药产业,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医药经济。
28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E nterprise E conomy(三)特色民族工艺青海是个多民族省份,依托其特有民族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工艺技术,形成了民族工艺品、彩陶艺术品、雕刻作品、艺术美术作品、油塑艺术品等特色民族工艺加工型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如:青海藏毯是以西宁大白毛为原料,经艺人植物染色,手工捻线,精心编织而成。
它柔软、耐用、美观、大方,又是在藏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中国、印度和尼泊尔宗教艺人的技术精华,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藏族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品。
在功能上它有隔潮御寒、保温取暖的重要作用,藏毯生产已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形式发展为公司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形式,实现了洗毛、纺纱、织毯等工序的专业化分工及产、供、销一体化。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之更具市场竞争力,在国际藏毯业中崭露头角,“藏毯之都”已见端倪。
中小企业以突出民族特色,体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形成的民族特色工业,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族纺织业、工艺美术业有积极的意义。
它既满足了国内少数民族的纺织品及服装行业需求,还成为出口创汇的生力军;既能作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日用品,又能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工艺美术品;既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又能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民族用品和旅游工艺品商业开发意识增强,民族用品市场已经走向世界,深受群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提高青海高原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形成新兴产业,推动特色经济发展,中小企业的特色化战略是实现青海特色经济的主要力量。
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争创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通过特色农牧业、特色生物资源和特色加工业的发展,带动全省经济腾飞,全面提升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