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关系分析
一、中美经济的相互依赖
中美关系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国与国之间关系,而经济则是这两个大国关系的重要基础。
虽然按人均水平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经过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拥有的经济总量与综合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中国在美苏冷战对抗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只是四两拨千斤的话,那么中国现在已经从四两变成千斤,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与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中国的年产值(GDP)达到2万多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量15亿美元占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与吸收外资数量均高居世界第一。
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发展潜力无穷,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品的主要供应者,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这一切不但构成了中国与美经济交流的厚实基础,而且也改变了中美经济关系的格局。
回想中美建交之初中国外汇储备不过几亿美元,中美贸易每年不到30亿美元。
中国对美贸易即使从1993年起由逆差转为顺差,但在经济上仍然处于对美弱势地位。
最明显的是,每年5月下旬,中国总是担心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受制于美,丢失美国这个最大的出口市场。
但是这种局面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与加入WTO而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已经节节高升到2000亿美元,取代日本而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国家。
现在,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第四位进口国。
双方在经济上既有相互合作的共同需要,又时有摩擦发生。
中国每年获得的60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四分之一来自美国。
中国对外出口总额的60%来自外资与合资企业,主要是美国大公司。
美国从中国进口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升降。
获取美国的资金、技术与市场是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出口的廉价产品,不但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减少1000亿美元的开支,而且使美GDP每年增加0.7%,通胀率减少0.8%,有利于减少美国财政赤字,确保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增长因此,美国总统布什认为,中美两国经济发挥了世界经济双引擎!的作用。
这种情况说明,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相互交织,谁也离不开谁。
虽然各自手里拥有制约对方的牌,但是使用起来不但会伤害对方,也会损害本身利益。
二、中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现在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美国经济正在一个非常不平凡的时期,日本、欧洲经济都进入上升阶段,这里既存在非凡的成功也存在明显的失败。
在很多经济体中,都存在着平衡或再平衡的问题。
从过去的经验看起来,金融的发展并不是非常可持续的。
这种不可持续性会结束,但是怎样结束,什么时候结束?这还是一个谜。
这一点要看世界总体的发展、美国和各个国家的发展。
需要提到一个事实,美国有经常账户巨额赤字,同时出口较少,国民储蓄很低这使得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占到了GNP的7%。
这绝对是巨额的金钱,大约一年是7千亿美元,每个工作日是300万美元。
世界上另一些国家则存在着统计上的盈余。
中国正是其中增长着的一部分,如果以经常账户余额计算,以流入美国的资本计算,也是最大的一部分。
因此,美国在中国有许多的债权人,总额有数万亿美元之巨。
这种情况,在墨西哥、在亚洲,才刚刚开始。
很多增长中的新涌现的经济体,拥有巨额的储蓄。
美国直到最近利率仍然很低,所以它很有吸引力,而且还存在着其他有吸引力的因素。
直到最近,其他国家的其他货币他们的经济相对比较强劲,主要有日本和欧洲。
美国希望在没有很良好的国民储蓄和消费的情况下,能够发展并保持发展。
并且,现在还经历着财政赤字。
而很多人不愿意储蓄,企业虽然有一部分储蓄,但也没有达到历史的高水平,所以,美国需要依赖这些可以利用的外国资本。
三、结语
理论分析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不能严格区分纯粹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任何将外部失衡与内部失衡进行隔离的企图将造成严重的误导,混淆视听导致政策失误。
将世界经济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人民币币值的低估,显然是一种隔离内外部均衡之间的联系,基于供求均衡的局部分析的观点。
这种观点,最近较少在文字上出现,但行动上仍是如此。
美元贬值仍然是美国调解内外失衡的最主要的手段。
这种基于供求均衡的局部分析不仅使汇率承载了过多的压力,而且使人们忽略了世界经济不均衡原因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