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病诊断技术

猪病诊断技术


方式、内容进行讨论。方式多样化,如充分利
用公司销售网络、现代通讯手段或以座谈方式
向畜主或相关知情人员询问疫情,或到现场进
行仔细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综合
归纳、分析处理,作出初步诊断。
• (2)调查内容 • ① 疾病流行情况:最初发病时间、地点,随 后蔓延的情况,目前的疫情分布。疫区内猪 的饲养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病猪的数量、年 龄、性别、品种,疫病传播速度和持续时间 等。本次发病后是否进行过诊断,采取过哪 些措施,效果如何。防疫情况如何,接种过 哪些疫苗,疫苗来源、免疫方法和剂量、接 种次数等。是否做过免疫监测,群体抗体水 平如何。发病前有无饲养管理、饲料、用药、 气候等变化或其他应激因素存在。查明感染 率、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率。
一、猪病综合诊断
• (一)现场快速诊断 • 1、临诊流行病学调查; • 2、临诊症状观察; • 3、尸体剖检。 • (二)实验室诊断 • 1、病理组织学诊断; • 2、病原(因)学诊断; • 3、血清学诊断。
1、猪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 (1)调查步骤及方式 • 根据检测材料的不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分为 临诊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和病 原学流行病学调查。现就临诊流行病学调查的
2、临诊症状观察
就是用望、闻、问、切、叩、嗅等最基 本的症状观察方法,通过我们的眼、耳、 手、鼻和脑等发现症状,经过分析,做 出症状诊断。 主要包括: (1)病猪登记:登记畜主、地址、通讯、 猪的有关信息; (2)全面系统检查:外观病症、体温 (37.5—39℃)、眼结膜、精神、叫声、运 动、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检查。
• ③传播途径和方式情况:本地各类有关猪的饲 养管理制度和方法;活猪尤其是病猪流动、收 购以及防疫卫生情况;交通检疫、市场检疫和 屠宰检验的情况;病死猪处理睛况;有哪些助 长疫病传播蔓延的因素和控制疫病的经验;疫 区的地理、地形、河流、交通、气候、植被和 野生动物、节肢动物等的分布和活动情况,它 们与疫病的发生及蔓延传播之间有无关系等。 • ④其他: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基本情况,群众 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畜牧兽医 机构和工作的基本情况,当地领导、兽医、饲 养员和群众对疫情的看法如何等。
• 患病率:特定时间所调查猪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反映了某病的致病力。 • 病死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患某病的病猪中因 该病而死亡的比值。病死率反映了某种疾病的死亡 概率,表示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反映治疗水平。多
用于急性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 死亡率:是某猪群在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猪数与 该猪群同期平均数之比。 反映猪群总的死亡水平, 是衡量猪群因病死亡危险(机会)大小的指标。也 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猪群的健康状况、卫生保健
5、病原(因)学诊断
• 对致病原因做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或利用现代分子 生物学方法,查找致病病毒、病原菌、寄生虫等,属 病原学诊断。
• (1)传统方法:
• ①病毒:接种细胞分离病毒;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光 镜观察包涵体或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病原相关抗原;动 物接种试验等。 • ②细菌:直接染色观察;分离鉴定;动物接种试验等.
• ③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本法简称间接血凝试 验。其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比其体 积大千万倍的红细胞表面,只需少量的抗体(或 抗原)就可使这种致敏的红细胞通过抗原和抗 体的结合而出现肉眼清晰可见的凝集现象。这 种试验能大大提高反应的敏感性,如猪瘟检测. • 用抗体致敏红细胞检测相应的抗原,称为反 向间接血凝试验,反之,称为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在猪病的诊断中,常采用本法对猪口蹄疫、水 疱病、猪瘟、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抗原的鉴 定,或抗体的检测。
• 感染性疾病外源性基因的检测:主要包 括感染性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 等在猪体内存在的生物外源性DNA或 RNA。 • 这类检测一般根据已知的外源DNA序列 采用PCR或RT-PCR的方法就可以进行 快速、简便而准确的诊断;因而,传染 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应用性极强,目前已 经在临床上普遍开展。
①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本试验在实践中主要用于 细菌性疾病的抗体检测和抗原(经分离培养后) 的鉴定。如猪丹毒抗原(丹毒杆菌的纯培养液) 测定被检猪血清中的抗体。
②试管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是一种定量法, 用于测定被检血清或其他体液中有否某种抗 体及其效价,可作临床的辅助诊断,或用于流 行病学监测。在猪场中,本法常用于猪布氏杆 菌病的诊断。
根据有色产物的有无及其浓度,即可 间接推断被检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及 其数量,达到定性和定量的目的。
目前对于猪瘟、伪狂犬病、繁殖与呼 吸综合征、流行性腹泻、旋毛虫病、猪 气喘病等疾病, 均采用免疫酶技术进行 病原诊断,抗体检测和血清学流行病学 调查,并且已成为规模化猪场化验室工作 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诊断检测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运送
3、尸体剖检(后期专门讲解)
• 尸体剖检是诊断猪流行性疾病(传染病、部 分非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最客观、最直 接、最简便、最快速的临床诊断方法。 • 我国猪流行性疾病的致病因素非常复杂,多 为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多因素疾病,单从 病原学或血清学的方法诊断疾病,很难做出 确切诊断,不易分清主次病因,难免出现主 观武断或片面错误的结论。从尸体剖检入手 结合病原学、血清学及病理组织学诊断才能 得出科学的诊断结论。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免疫酶技术是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的功能,以酶作标记物,利用酶对底物具有高 效催化作用的原理而设计的,它既可用于抗原 的诊断,也可进行血清抗体的检测。 本试验是通过化学方法将酶与抗体(或抗原) 结合起来, 标记后的抗体(或抗原)仍然保持 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相结合的免疫学活性。 例如,酶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形成酶标抗 体-抗原复合物。复合物中的酶在遇到相应的 底物时,催化底物分解、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质, 有色产物的出现,客观地反映了酶的存在。
主要猪病病原检验取样样品参考表
病名 样品
口蹄疫 猪瘟 伪狂犬病
细小病毒病 蓝耳病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
水疱皮、水疱液、食道、咽分泌物、扁桃体 全血、骨髓、淋巴结、肾、脾 脑、脊髓液、扁桃体、淋巴结、流产胎儿、胎盘
流产胎儿、胎盘、鼻咽气管分泌物、气管粘膜 全血、肺 粪便、小肠及内容物 粪便、小肠及内容物
特别关注以下指标的调查
• 感染率:受检猪中阳性猪数/受检猪数×100%
• 发病率:某一段时期内某一特定风险猪群发 生某病比率。调查时期常为一年;特定猪群 可指某个地区、某个猪场、某个猪群、甚至 某个猪场内的某个日龄段的猪等。而风险猪 群专指未患过该病因而缺乏特异抵抗力而有 患该病风险的猪群。发病率直接测定发病风 险,是分析病因的重要依据。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鼻气管分泌物、肺支气管粘膜、肺、肝、脾
猪喘气病 鼻气管分泌物、肺支气管粘膜、肺病变组织
6.血清学诊断
(1)凝集试验 凝集试验的原理是:颗粒抗原(红细胞、 细菌、病毒等)与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混合,在 电解质的参与下, 则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 抗原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呈均匀状态悬浮 于液体中,这时肉眼是看不见的,当抗原抗体复 合物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作用下,复合物表面 的电荷大部分被消除,失去了互相排斥的作用, 复合物之间互相吸引,凝集成团,即出现肉眼 可见的凝集现象。作用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 为凝集原,与之相结合的抗体,称为凝集素。
• (一)采样原则
• 1. 适时采样:样品是有时间要求的,应严格 按规定时间采样;有临床症状需要作病原分 离的,样品必须在病初的发热期或症状典型 时采样,病死的动物,应立即采样。
• 2 .合理采样:根据诊断检测要求,须严格按 照规定采集各种足够数量的样品外,不同疫 病的需检样品各异,应按可能的疫病侧重采 样。对未能确定为何种疫病的,应全面采样.
• 3. 典型采样:选取未经药物治疗、症状 最典型或病变最明显的样品,如有并发 症,还应兼顾采样。 • 4 .无菌采样:供病原学及血清学检验的 样品,必须无菌操作采样,采样用具、 容器均须灭菌处理,尸体剖检需采集样 品的,先采样后检查,以免人为污染样 品。 • 5. 适量采样:采集样品的数量要满足诊 断检测的需要,并留有余地,以备必要 的复检使用。
• 6 样品处理:采集的样品应一种样品一个
容器,立即密封,根据样品的形状及检 验要求不同,做暂时的冷藏、冷冻或其 他处理。供病毒学检验的样品,数小时 内要送到实验室,可只作冷藏处理。超 过数小时的应冻结处理。(冻结方法: 可将样品放入-30度冰箱内冻结,然后再 装入小冰块或干冰冷藏瓶(箱)内运 送)。供细菌学检验或血清学检验的样 品,冷藏送实验室即可。
• ③寄生虫:直接观察或经处理光镜观察。 • ④ 霉菌毒素:色谱仪、紫光仪、免疫学方法等检测 毒素含量。
• (2)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方法 • 基因诊断是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DNA水平 或RNA水平对某一基因进行分析,从而对特 定的疾病进行诊断。基因诊断可以利用特定 的DNA探针与目的基因形成分子杂交的机理, 也可以利用已知DNA序列设计引物对目的基 因进行PCR扩增,从DNA水平和mRNA的基 因转录水平上检测出正在生长的病原体或潜 伏病原体,确定现行感染还是以往感染;省 却有些病原体原来需体外培养后方可诊断的 步骤。从而对传染性疾病作出诊断。
水平。
• ②疫情来源情况:本地过去曾否发生过类似 的疫病,在何时何地发生,流行情况如何, 是否经过确诊,有无历史资料可查,何时采 取过何种防治措施,效果如何;如本地未发 生过,附近地区曾否发生过;这次发病前, 周边地区有无疫情;曾否由其他地方引进过 活猪、猪产品或饲料,输出地有无类似的疫 病存在;是否有外来人员进入本场或本地区 进行参观、访问或购销等活动。
• 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通过检测特定基因进而检测病原体, PCR现已成为基因诊断的主要方法, 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 便、省时等特点;而反转录 PCR(RT-PCR)则用于检测RNA病 原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