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授信业务操作流程
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银行授信业务操作管理,健全合规操作风险与案件防控长效管理机制,丰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引导和督促分行各机构和员工授信业务操作规范,遵章守纪、依法合规经营,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授信工作人员须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国家经济金融法规和银行规章制度,熟悉工作职责和尽职要求,熟练掌握信贷风险管理技术,不断提高授信工作能力,独立、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与本行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员工(含处于试用期员工)。
第二章授信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第四条授信工作坚持“先核定统一授信额度,后提供信用”的原则。
在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对单一客户(含集团客户)按规定核定统一授信额度,对客户提供的所有信用均应纳入统一授信额度内管理。
第五条授信工作的一般流程为:客户申请与受理、授信调查、授信审查、授信审议与审批、授信实施(合同签订、
出账前审核、贷款资金支付管理)、授信后管理(问题授信处理)、信用收回。
不得违反流程开展授信工作。
(一)客户申请与受理:客户申请→初步认定→决定是否受理。
(二)授信调查:明确调查人员、成立调查小组→制定调查方案→实施调查行为→分析与论证→撰写调查报告→移交审查部门。
(三)授信审查:审查部门受理→确定审查人员→实施专业审查→分析与论证→撰写审查报告→按规定提交分行评审委员会审议。
(四)授信审议与审批:对按规定需要分行评审委员会审议的授信业务,分行评审委员会按规定对提交的授信业务进行审议并投票表决,有权审批人根据调查、审查、审议结果进行决策。
对分行评审委员会否决的事项,有权审批人不得审批同意。
分行行长具有一票否决权,但不能同意评审委员会否决的授信项目。
(五)授信实施:经审批同意的授信业务,落实限制性条款后由经营部门与客户签定用信合同,落实担保等法律手续,提供信用。
用信合同生效之前或限制性条款落实前不得对客户提供信用。
所涉及主要流程包括合同签订、出账前审核、出账、贷款资金支付控制。
(六)授信后管理:授信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与程序以
及授信审批时提出的管理要求,对授信客户及每笔授信业务进行持续监测评价与管理。
(七)信用收回:按照用信合同约定的期限与条件收回客户信用。
第六条授信工作的一般方法包括:直接调查、间接调查、分析论证、民主决策等。
(一)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
授信调查应综合运用实地调查和间接调查手段,以直接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
直接调查是指授信调查人员直接接触客户,通过现场访谈、查阅账册、实地参观等手段进行实地调查;间接调查是指授信调查人员通过对工商、税务、环保、供水供电公司、新闻媒体、银行同业、中介公司和相关监管部门及客户的供货商、销售商、竞争对手等其他渠道间接收集客户信息。
(二)分析论证。
在获取完整、真实、有效的客户信息的前提下,通过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等手段,对拟授信业务的必要性、可行性、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和论证,针对客户行业特点、资信状况及授信业务特点,有效识别各类风险并提出必要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三)民主决策。
对按规定应提交分行评审委员会审议的授信业务,提交分行评审委员会进行民主审议并按规定投票表决。
第三章业务受理和客户调查尽职要求
第七条根据总、分行业务风险指引及规划,经营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组织与实施授信,不得受理不符合国家及银行信贷政策规定的授信业务申请。
第八条授信调查的目的是获取真实、全面、客观的客户及担保信息,提出授信实施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为授信审查、审议、审批提供基本依据。
第九条经营部门应根据授信事项的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配备具有相应能力和资质的调查人员或成立调查组。
对集团客户授信或大额授信可根据需要由分行相关部门业务精英与经营部门共同组成联合调查组,任何个人或部门不得妨碍调查人员独立、客观、公正的履行调查程序和发表调查意见。
第十条授信调查人员应根据授信种类在调查的基础上搜集客户(包括授信申请人和保证担保人)的基本资料和用信资料,主要资料包括:
1. 企业营业执照及经工商登记机关打印的企业基本信息;
2.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对于已经实现三证合一的企业该项不需要提供);
3.税务部门年检合格的税务登记证和近一年的纳税证明资料(主要指所得税纳税证明及按企业主营业务类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