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选幼儿园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优选幼儿园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 二、幼儿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 (一)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 任何评价都要有一个指标体系作为它的直接依据,确定适 宜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要依据相应的幼儿发展目标。
• 在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把许多指标组成具有合理性、 逻辑性的层次结构,才能反映目标的整体。
•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呈多层次的金字塔形,把幼儿发展这 个总目标逐层分解为三级评价指标。
• 幼儿发展评价
• 幼儿发展评价是依据幼儿教育目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幼儿发展 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对幼儿身体、认知、品德与社 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 组成部分。

幼儿发展评价的目的 1.帮助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
(以往对本班幼儿的水平的了解,仅凭经验。) 2.帮助教师了解班级中的每一位幼儿,为因人施教提供依据; 3.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情况; 4.为改进教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提供依据。
第三节 家长发展评价
• 一、家长参与课程 • 1.寻求家长的参与 • 2.执行课程系统 • 3.与家长交流 • 4.修改课程系统
• 家长参与的不同层次 • 1.家长作为幼儿信息的提供者 • 2.家长作为幼儿活动的督促者 • 3.家长作为幼儿园课程材料的提供者 • 4.家长作为幼儿园活动的参与者 • 5.家长作为幼儿经验的提供者 • 6.家长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审议者 • 7.家长作为幼儿园课程的评价者
• 2.定期观察 • 教师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对某些发展指标项目加以观察,并记 • 录观察结果。
NAEYC提出的可供选择的评价幼儿的方式
• 基于游戏的评价 • 访谈 • 跟踪研究评价 • 媒体技术 • 照片 • 录像带 • 录音磁带
第二节 教师发展评价
• 一、课程实施与教师发展 • (一)教师发展的教育本体意义
• (一)观察法
• 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观察对象及其行为进 行考察、记录、分析的方法。包括教师的日常观察和定期观察 两种方式。
• 1.日常观察
• 教师在与幼儿的日常接触中要随时注意有意识地观察幼 儿的某些行为表现,并适时记录,作为对幼儿发展进行终结 性评价时作为依据。
• 采用描述性语言记录观察对象的动作、语言、表情等, 从 而评价孩子情况。
• 三、教师发展评价的方法 • (一)自我反思 • (二)专项测查 • (三)工作方式的微格评价 • (四)作品分析 • (五)利用其它参与者的反馈信息
• (二)专项测查 •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情感态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观念和态
度存在于教师内部的东西,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是判断不 够的,需要通过专门的测查才能够了解。
• 家长通过以下方面实现参与课程中成长: • 1.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发展 • 2.在参与和感受中发展 • 3.在应对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
• 三、家长成长评价方式 (一)认知性的评价
认知性评价时通过对一系列反映特定观念的问题的回答, 发现家长对一些观念、策略及基本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的水平 (二)表现性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根据对家长参与课程的现实表现来评价家长的 发展。 (三)分析性的评价 分析性的评价是向家长呈现一些相关案例,让家长思考、分 析、从而发现家长的认知水平和行为取向的一种评价方式。
• (二)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评价标准几个部分。
• 各级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依据不同的课程方案有所不同 (134页表)。
• 为全面了解幼儿发展,制订和调整教育计划提供依据,使 教育过程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最终有效的促进幼儿的 全面发展。
• 三、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 • 以教师的观测为主 • (一)观察法 • (二)测试法 • (三)问卷法 • (四)幼儿成长记录袋(档案袋评定)
• NAEYC指导原则(18项)
•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是美国幼儿教育的权威机构, 为了指导教育者对婴幼儿实施正确的早期教育,他们制定 了若干早期教育的指导原则。
• 制定这个认证标准或评价标准的目的是:(1)帮助幼教工作 者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 (2)确认高质量的幼教机构。通过这种评价,还可以使家长 认识到什么是高质量的幼教机构,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质 量的含义,从而使整个幼教机构的质量得到提高。
就是让教育表现出自身的目的性,把教育活动的每一个参与 者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毕生发展作为教育自身目的的 核心内涵,而不单纯只是把他们当做一种工具来使用。
• (二)教师发展的课程实施意义
教师发展是课程实施的目的,也是课程实施的条件。课程改 革实际就是造就新的课程形式,需要新型教师与之相适应。
• 二、教师发展评价的内容 • (一)课程观念的变化 • (二)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 • (三)职业态度的变化 • (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
• 1.论文体测验
• 2.专题访谈
• (三)工作方式的微格评价 • 1.作好设施准备 • 2.确定拍摄(评价)的内容 • 3.完成活动过程的拍摄 • 4.开展评价
• (四)作品分析 • 是指通过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成果或作品进行分析,
来评价教师课程观念与实施能力的变化发展。 • 1.常规工作作品分析 • 2.教科研成果
幼儿园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第一节 幼儿发展评价
• 一、课程实施与课程发展评价
• 课程实施
• 课程实施是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 课程实施问题就是研究一个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第二是课程 实施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存在的。(百科)
• 第二种观点的人则强调在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实施过程中,将 学校、教师、学生作为改革的主体,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来实 施变革,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