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
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易怀娣
教学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准确说出小说的故事情节;
2.通过本文的故事情节,能客观正确地评价欧·亨利式结
尾的妙处;
3.结合文本的阅读,领悟小说弘扬人性美的内涵,并增强
“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诵读文本的基础上能准确说出故事情节并能根据语言,肖像等描写手法对贝尔门进行分析。

难点:结合文本的阅读,深刻领悟贝尔门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故事导入。

作者简介
欧·亨利,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

代表作有《最后一片叶子》,《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按时间线索介绍故事情节。

请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之间的对应关系
十一月(琼西病倒)——一天早晨(病重)——第二天早晨(病危)——一天刚蒙蒙亮(病好)——第二天下午(贝尔门去世)(二)你认为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欧·亨利式的结尾(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苏的揭迷:老贝尔门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西对生的渴望。

(三)“最后一片叶子”跟文中哪些人物有联系?
琼西贝尔门
三.细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一)琼西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命运系于在一片脆弱的叶子上?
引导学生从琼西的生活现状及社会现实来理解
(恶疾缠身,残酷的社会现实)
(二)探讨“最后一片叶子”和贝尔门的关系
贝尔门直到文章的后半部分才出现,但他却对琼西的康复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从哪里可以知道是贝尔门画的叶子,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

(课文最后一段)
1.贝尔门是一个怎样的人?
⑴外貌描写:贝尔门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
⑵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2.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门的杰作?
因为这片叶子是贝尔门人性的定格,是贝尔门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它融进了贝尔门的爱、善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贝尔门老人最终是死去了,只留下了他这“最后的杰作”——最后一片叶子。

它原本就不是一片叶子,也算不上一幅画,可它却超越了叶子和画的含义:他像一位神医,治愈了琼西的肺炎,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它又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贝尔门老人的善良心灵,反射出伟大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光芒。

五.小组交流:
琼西能康复,除了“最后一片叶子”的作用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吗?
(希望对于生命的意义)
尽管生活的苦难逐渐泯灭了她生的欲念,但她那么年轻,对艺术的追求刚开始,潜意识里有对生命的渴望。

琼西的康复仅有贝尔门为之牺牲的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西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

在琼西患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为什么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愈,而说一切看她自己呢?就是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只有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

琼西的病果然康复了。

至此,我不由想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它。

琼西也曾陷入失望的低估,但她在贝尔门用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叶子的鼓舞下,她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她成了一位战胜了困难的勇敢者、胜利者!这多多少少给我们一点启示吧。

四.拓展升华
这篇小说留给我们许多思索:无疑,琼西是幸运的,她应该感恩,
并不是每一个都能遇到生命中的贝尔门。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积极探讨,表达自己的看法)
小结:当生命中遭遇绝境时,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画上“最后一片叶子”呢?珍爱生命,这就是我们抗争命运的动力。

五.作业布置:
想象并描写贝尔门画最后一片叶子的情景。

要求:1.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
2.有适当的情景描写。

七.板书设计:
琼西
希望
献爱

贝尔门苏
八.教学设计反思
《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人性基督小说的代表作。

文章描写病重的女孩琼西把自己生命的希望系在窗口常春藤叶上,当它们一片片落下,她就一点点丧失希望。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最后一片叶子令人绝望地掉了下来,它的位置却被老画家贝尔门用颜料代替。

他以自己的生命创作出“最后的杰作”,给年轻的女孩琼西带来了“生”的意志与新的生命。

从中刻画了舍己为人的老画家贝尔门先生的形象。

在教学环节中,我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些问题上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学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在“贝尔门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上,有点按照老师的设想去分析,即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进行分析,学生发挥的空间是无穷的,也许文中的一个词乃至一个字,都能让学生挖掘出其美好的品质。

希望在课堂教学中我能鼓励学生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这样语文课堂才会更有意义和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