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用织物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医用织物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感染性织物的消毒
1.化学消毒法。
(1)被细菌繁殖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可使用250~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100~250 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洗涤消毒应不少于10分钟;
(2)已明确被气性坏疽、经血传播病原体、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分枝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可使用2000~5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500~10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洗涤消毒应不少于30分钟;
3.对已明确被朊病毒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处理方法参照WS/T 367.
4.耐热且需灭菌的感染性织物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3)采用机械清洗的地巾、抹布,可使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25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消毒。
2.热力消毒法:①消毒温度75℃,时间》30分钟;②温度80℃,时间》10分钟;③温度90'℃,时间》1分钟;4煮沸消毒(温度100℃,时间》15分钟);5蒸汽消毒(温度100℃,时间15~30分钟).
同时进行的程序。
2.对不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宜在预洗环节同时进行消毒处理,耐热织物可在热洗涤环节进行热力消毒。
3.预洗应采用低温(不超过 40℃)洗涤,脏污织物一般洗涤时间为3-5分钟。
4.主洗时应根据织物献热程度选择热洗涤或冷洗涤。 热洗涤温度70~90℃,采用低水位方式。
5.漂洗时一般温度65~70℃,时间>3分钟/次,次数>3次。
4.手术室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单独洗涤。
5.布巾、地巾宜单独洗涤。
6.感染性织物宜专机洗涤,且不宜手工洗涤。
已明确被朊病毒、气性坏疽或其他细菌芽孢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如果不能实现绝对安全清洗和消毒,建议将织物直接作为医疗废物,采用焚烧方式进行处理。
预洗、主洗、漂洗及中和
1.机械洗涤消毒时可采用洗涤与消毒
6.中和:
7.整理:整理中应防止织物二次污染。
1.脏污织物的洗涤方法按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执行。
2.采用水溶性包装盛装感染性织物的,应在密闭状态下将其直接投入洗涤设备内。
3.每次漂洗间隔应脱水。
脏污织物的消毒
1.热洗涤时可不作化学消毒处理。
2.化学消毒时,消毒剂浓度、作用时间、方法等应遵照消毒剂使用说明和WS/T367标准。
医用织物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措施类别
关键控制点
说明
基本原则
1.先洗涤后消毒。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个明原因传染特
的病原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
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感边染性织物,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
者使用后的感染性
织物,若需重复使用应先消毒后洗涤。
2.耐高热织物首选热洗涤。
3.新生儿、婴儿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