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愈发突出,文化领域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日益显露出来。
近年来,围绕文化体制改革学术界展开广泛而深入研究,全面论证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总结了全国和各级地方政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而分析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特点,对其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弄清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文化产业
正文:
文化体制改革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可见,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那文化体制改革又是什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又是为什么?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又要做些什么呢?
简言之,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各个文化部门的一齐推动下,对文化事业单位变革创新体制机制,进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适应制度变迁的过程。
也就是通过改革重新确立企业的文化市场主体地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
而当前,我们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其本质上就是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整个社会的制度体系进行全面、根本性的变革,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文化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文化体制改革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有效应对思想文化领域重大挑战的迫切需要,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文化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或样板,所以这种改革仍是一种“试错性”改革,失误和偏差在所难免。
强势行政介入模式与疲软的市场。
政府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一直扮演着主导角色,行政手段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手段,强势行政干预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推手。
强势行政介入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需要以政府介入到位为前提,这样在文化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代理人危机也可以得到缓解。
然而,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强势行政干预模式具有一定的隐患,不可忽视。
制度与政策的短缺、滞后与虚置。
从实际的运行来看,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在保障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健全、不
完善之处,制度和政策的短缺问题比较严重。
同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文化发展外部条件的变化,支持我国文化建设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制度、政策出现滞后现象也愈加明显。
重视“亮点”、忽视全局。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前期,对改革的系统性和全局性的设计和规划不足,对改革的局部得失和短期目标进行精心布局,形成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改革“亮点”,有些亮点虽然成绩突出,却正反映了我们在改革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和系统性思维,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形式主义的产物。
文化基层单位缺乏内生动力和激励机制。
由政府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导致文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至今难以真正确立,使得文化企业不得不依靠政府“输血”才能生存。
政府强势行政干预不到位、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缺乏内部动力和激励机制、文化事业经费不均衡、文化立法不健全、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完善健全、文化体制改革中过于形式主义。
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这诸多问题和挑战学者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融合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选择合适的路径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文化体制改革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得以贯彻落实; 推进文化创新必须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才能真正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紧紧依靠文化体制改革才能获得强大推动力; 文化人才队伍要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得到培育和建设; 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最直接体现在为文化体制改革制定指导思想、确立基本方针和规划发展战略。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文化体制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要抵制不良文化,不可以崇洋媚外,将本土文化视为糟粕、迷信,要吸取各类文化中的优良内容,并结合各类文化中的优良内容将这些内容发展成为自己所特有的文化。
参考文件:
[1]王玲. 十六大以来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史成虎,张晓红. 中国特色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问题与出路[J]. 长白学刊,2013,02:150-156.
[3]郝清杰. 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77-80+93.
[4]王立. 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 前沿,2013,11: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