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流水地貌
一、选择题(共44分)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
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B.3月C.7月D.10月
【答案】1.B 2.C
【解析】1.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是山前冲积扇。
2.该地位于大陆西岸,植被为常绿林,可判断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7月(冬季)为雨季,河流流量最大,携带的泥沙最多,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
(2019·全国卷Ⅱ9~11题)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3~5题。
3.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4.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5.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3.B 4.C 5.C
【解析】3.从材料可知,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流水。
4.东北地区断流期间降水少,风力作用较大,最可能是风力侵蚀使得洼地增多增大。
5.该地主要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在洼地增多增大期间,风力作用加大,蒸发增强,洼地周边可能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2018·全国卷I 6~8题)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答案】6.A 7.A 8.D
【解析】6.据材料可知,目前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河水携带泥沙沉积,因此T0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
7.流速越大,携带泥沙能力越强,河流沉积颗粒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
8.从图像可以看出,该河段断面沉积物不是连续分布,而是间断性分布,由此推断,T3时期,地壳相对稳定,河流流经,沉积颗粒T3,而后,地壳抬升;至T2时期,地壳再次相对稳定,沉积颗粒T2,而后,地壳抬升;依此过程,地壳相对稳定,沉积颗粒T1,地壳抬升;直至沉积T0。
故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水进型三角洲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
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
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
据此完成9~11题。
9.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颗粒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A.中间粗两端细B.上端粗下端细C.下端粗上端细D.两端粗中间细
10.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显著增大时,多发生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当图示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
A.流速增大B.含沙量减小C.河床增高D.河道多分汊
【答案】9.C 10.B 11.D
【解析】9.三角洲越向下沉积越早,多为颗粒较大沉积物,越向上为后沉积的物质,颗粒物较小。
10.我国的内陆湖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夏季气温最高,冰川融化量最大,河湖水量最大,河湖沉积的三角洲面积最大。
11.由⑤~①变化时,三角洲面积扩大,由此推测河流的流量增大,侵蚀作用加大,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增大,故在河流的入湖口,河道分汊增多。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曲流是指河流在平缓地区形成的连续弯曲河道。
流经太行山北段的拒马河,古时“水势巨大,如万马奔腾”,因此得名。
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拒马河的曲流在雄峻峡谷中蜿蜒流淌,地质专家将这种独特的景观命名为曲峡。
2005年,十渡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为“世界地质公园”,下图所示为拒马河的地理位置、遥感图像和河湾形态。
(1)说明拒马河的十渡河段形成曲峡地貌的地质过程。
(4分)
(2)拒马河的十渡河段,每个河湾的凸岸都有古村落聚集,分析其主要成因。
(6分)
(3)改革开放以来,十渡镇的很多古村落经历了一次“萧条—复苏”的发展历程,试推测其主要原因。
(8分)(4)近年来,在旅游景区玻璃栈道开始兴起,分析我国各景区纷纷兴建玻璃栈道对旅游业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6分)
12.【答案】(1)早期,太行山地区地势平坦,形成曲流现象;(2分)随着地壳的整体抬升,流水沿着曲流的河床侵蚀下切,形成峡谷(曲峡地貌)。
(2分)
(2)河湾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2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分)河岸不易坍塌,居住环境较为安全。
(2分)
(3)萧条:十渡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2分)毗邻北京城区,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居住,导致村庄人口流失。
(2分)复苏:十渡地区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2分)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国家对古村落的保护和扶持政策逐步推进,促进了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人口回流。
(2分)(4)各景区纷纷兴建玻璃栈道,破坏景区的自然美感;(2分)设施安装,易产生安全与维护问题;(2分)产品雷同容易带来审美疲劳等。
(2分)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半岛,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
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半岛上冰川广布。
半岛地表起伏不大,海拔不高,为300米~900米的低高原,海岸线曲折交错,多峡湾。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
拉布拉多半岛河流、湖泊众多,沼泽地广布,河流多源出中部,常与湖泊、瀑布串连,并各自入海。
半岛沿岸航线繁忙,是北美大陆东岸重要的航线要道。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半岛各个产业发展也深受影响。
下图为拉布拉多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拉布拉多半岛地表起伏较小的主要原因。
(4分)
(2)分析拉布拉多半岛上沼泽地广布的主要成因。
(8分)
(3)说明甲海域海上航行船只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
(4分)
(4)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拉布拉多半岛地区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6分)
13.【答案】(1)拉布拉多半岛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壳升降作用弱;(2分)形成时间早,长期受冻融、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显著,地势趋于平缓。
(2分)
(2)拉布拉多半岛冰川侵蚀作用严重,湖泊、河流众多;(2分)该半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湿度很大;(2分)地下冻土层存在,阻止了地表水下渗;(2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从而形成众多的沼泽地。
(2分)
(3)甲海域地处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大气能见度降低;(2分)来自高纬度的冰山随拉布拉多寒流漂流到甲海域,严重威胁该海域航行安全。
(2分)
(4)全球气候变暖,使当地冻土解冻,沿岸海冰融化,航运业和渔业及外贸得以发展;河流封冻期缩短,通航时间延长;气温上升,森林带北移,林业和种植业范围和规模扩大;有助于当地资源开发等。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