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核心素养与地理高考试题

地理核心素养与地理高考试题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一、人教版必修教材与课程标准对应 解读
1、 高中地理课程模块结构 2、《地理1(必修)》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3、《地理2(必修)》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4、《地理3(必修)》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1、高中地理课程模块结构
36题,2014年(24分),以中国局部区域为背景,考查 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的成因、影响与防治;2015年(22 分),以世界某区域为背景,考查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37题,2014年(22分),以世界某区域为背景,考查工 业区位;2015年(24分),以中国局部区域为背景,查查影 响气候的因素、人类生活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 1.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近两年综合题主要考查农业、工业、 交通、生态环境问题。 2.2015年试题对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要求更高。

分 布 高 考 地 理 试 卷 类 型 2016
解读姜钢文章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7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2016年10月11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 名文章《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对2017年高 考《考试大纲》修订和命题改革的重要性进行了权威解读,并对2017年乃至 今后几年高考的考查目标、考查要求进行了详细阐释,具体回答了明年高考 “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考点新变化
相较于往年全国卷I地理试题,2016年全国卷I地理试题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热点知识气候在第36题第(1)问及第37题第(1)问进行了直接考查,而且所占分值较高(12 分);②综合题中出现了新的变化,不同于往年要求考生从正反两个方面任选其一作答,而是直 接给出两个问题让考生任选其一作答;③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明显增多,如1—3题考查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4—6题考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必修课程: 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 选修课程: 选修1 宇宙与地球、 选修2 海洋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选修4 城乡规 划与生活、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 环境保护、选修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总之,必考题:立足区域、中外结合、多层次、重分析、探究问题。 42题为旅游地理、43题为自然灾害与防治,44题为环境保 护,选考题试题难度不大。联系实际、思考现实、扣主题、重 基础、明辨事理。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乙卷)文综地理试题
(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区考卷)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乙卷)文综地理试题
(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区考卷)
试题新亮点 1、 2016年全国卷I地理试题对考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明显加强,如对 土壤的考查,考生需要结合气候、地质作用、地形等知识才能正确作答;又 如对海岸地带的考查,考生需要考虑海洋与陆地地理环境特点才能正确作答; 而第37题第(3)问需要考生综合考虑气候、地形并结合材料内容才能正确作 答。 2、本卷的1—6题,与经济、环境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并对 考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关注热点新闻,关注现实生活)。 第37题第(3)问与实际生活具体行为(拍照)相关联,涉及知识面较广。本 卷试题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对考生的复习备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本卷中的易错题为第10题,这是一个难度非常高的试题。本可从以下 两点综合分析解答。①四川西部山地山麓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最冷月均温 为0—15℃,由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可计算出,4000米以上地区最冷月均温 在0℃以下;②由材料“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 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可知,磷高累积区可能是冷湿环境。综合以上两点, 可选出正确选项A。考生由于对土壤方面知识的欠缺,再加上容易忽视材料中 的细节,很容易错选其他选项。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 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往往体现在那些“难题”上, 比如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数学的压轴大题、文综的问答题等。总结起来, 要在这些难题上拿分,复习备考就要把握两个字“思”“广”。 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几个?同类试 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 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说实话,高考命题人 大多数是大学老师,他们命题时一般很少看高中教材。我们只有跳出教材 和卷子备战高考,才能与命题人思路同频! 第四圈层“核心价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 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 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 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 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 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 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 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 实践能力。
“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 维方式。 “一体”是总体框架,“四层”与“四翼”是“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们共同构成了实现高考评价功能的理论体系,是考试内容改革的基础性 支撑,广大高中教师和考生必须结合具体学科,对各学科的“四层”与 “四翼”有清晰的认识!
二、从顶层设计上回答
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解读】高考再怎么重要,它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 树人”这一根本目标。所以,广大高中生研究高考题、练习高考题、围绕高 考题进行复习,其实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 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 考生区分开来。所以大家对高考试题的难度要有充分心理准备,不能一厢情 愿地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 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脱离高考实际的教学和学习,还有没有价 值?答案显而易见! 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 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题目考查的 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考生 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 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检验的方法,就是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都能熟 练解答。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 重要的能力。
贴近生活
高考新动向
1、模块比例
颇接“地气”
选择题中,1—6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7—11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综合题中,第36题考查 工农业生产等人文地理知识;第37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知识。总体来看,人文地理部分所占比例 较高。其中,1—6题、36—37题均涉及区域地理内容。
2、高考趋势
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题的共性表现在以下方面。①考查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从而拓宽考生知识面,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2015年的1—3题和216年的4—6题。 ②均以渤海及其附近地区为背景考查海洋环境,如2015年的7—9题和216年的7—9题。③考查工 农业生产活动等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如2015和2016年的第36题。④以动物为载体,考查相关地理 知识,如2015年第36题以大盐湖卤虫为载体,2016年第37题涉及堪察加半岛熊等动物。⑤考查土 壤或土质,如2015年第37题考查了青藏高原的冻土及相关内容,2016年10—11题考查了土壤中磷 元素及相关内容。需要注意的是,④⑤两点所述内容均属于现行课本(人教版)上没有或已删掉 的内容(如土壤),但结合材料考生亦可作答,如此“略有超纲”也算是高考地理试题的一贯特 点。
湖北省黄石二中
王长明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名师、特级教师)
主要内容
一、必修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对应解读 二、2015、2016年全国课标1卷试题特点 三、解读2017年考试大纲,把握命题方向 四、第二轮专题复习建议
1、第二轮复习专题的确定 2、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展示 3、几点建议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体系
2、《地理1(必修)》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3、《地理2(必修)》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4、《地理3(必修)》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二、2015、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1卷 地理试题特点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地理试题
以能力立意 突出地理特色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新课改的主要精神,保 持了高考地理试题的鲜明特点(以纲为准、不拘泥于教材、以能力立意) ;与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地理试题比较可以看出,2015年试题稳中有变,变中 求新,材料新颖,强调能力。 1—3题,2014年,太阳能的分布、太阳能光热电站对环境的影响、正午太 阳高度的应用;2015年,人工湿地(雨水花园)的原理、作用。 4—6题,2014年,交通区位等;2015年,交通区位、经纬网的应用。 7—9题,2014年,人类活动对植被分布的影响;2015年,等值线图的判 读、气温的面布、水资源开发。 10—11题,2014年,人口变化;2015年,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淤积)、 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1.对地球运动方面知识的考查难度降低。 2.等值线的考查与自然地理要素相结合,考查难度加大。 3.相比于2014年的选择题,2015年的选择题地理特色更加突出,体现高考命题的 基本原则。 4.对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的考查减少,对自然地理要素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方面的考查增多 总之,选择题:选材精当、构思精巧、多视角、重逻辑、区分度良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