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码单反相机基本知识

数码单反相机基本知识

数码单反相机基本知识
1DSLR详解
1.组装完整的DSLR摄影系统
DSLR (Didital Single Lens Reflex)数码单反相机的组装操作包括相机背带、
相机电池、安装及拆卸镜头、插入及取出内存卡、拍摄姿势。

掌握手持相机背带绕法;相机电池电量耗尽时不要强行开机继续使用;安装镜头时要对准卡口;按正确方向插入内存卡槽;正确的拍摄姿势有助于拍摄稳定性,相机与两脚呈三角形的位置关系;并且身体的重心在两脚之间。

2.DSLR构造原理
相机成像原理为小孔成像原理及透镜原理,镜头用来汇聚光线避免形成光斑,光圈则相当于调整小孔的大小。

摄影时,DSLR的工作过程就是小孔成像原理加上镜头透镜组、光圈、快门、相机内部反光镜、五棱镜、感光元件、数字处理电路和内存卡等组合来完成的。

具体流程为:拍摄对象发出的光线经过镜头透镜组进入相机,然后经过由多片金属片组成的光圈,进入到相机内部的反光板,经过五棱镜调整,将原本方向相反的图像变为与拍摄对象完全一样的成像效果,在通过相机快门调整光线的曝光时间,最后成像的光源进入到感光元件感光,产生的电子信号经过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后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数码照片,并存储与存储卡上。

3.相机画幅
胶片相机时代,135画幅实际上指35mm画幅,1指一次性,底片尺寸为36(35)×24mm。

而数码单反时代,感光元件CCD/CMOS尺寸大约等于135画
幅的DSLR,被称为全画幅相机。

APS-H画幅是满画幅,尺寸为30.3mm×16.6mm,长宽比为16:9;APS-C 画幅是在满画幅的左右两头各挡去一端,尺寸为24.9mm×16.6mm,长宽比为3:2;APS-P画幅是在满画幅的上下两头各挡去一条,尺寸为30.3mm×10.1mm,
长宽比为3:1。

4.DSLR优势
(1)丰富的镜头群
(2)取景清楚、确实掌握拍摄状况
(3)更快、更准的对焦系统
(4)优异的连拍速度
(5)更浅的景深效果
(6)范围更大的光圈、快门值
(7)后期编辑更容易、存储照片更方便
(8)噪点抑制能力更强
5.DSLR常见附件
(1)三脚架:防止拍摄时的抖动,适用于长快门、微距摄影、精确构图等摄影形式,包括脚管、中轴、云台等部分。

(2)摄影包:单肩包、双肩包、三角包
(3)滤镜:UV滤镜(滤除紫外线,保护镜头)、偏光镜(滤除杂乱光线、减少反光)、渐变滤镜(减少明暗对比,均匀曝光)。

(4)遮光罩:起到保护镜头、防止光线干扰的作用,避免产生雾霭;用于用于逆光拍摄,避免眩光。

(5)存储卡:CF卡、SD卡、记忆棒、xD图像卡
(6)快门线:在不使相机抖动的前提下驱动快门动作完成拍摄,使拍摄的照片效果更清晰,取景更准确。

(7)外拍灯
(8)防潮箱
2DSLR镜头详解
2.1镜头知识详解
(1)焦距:镜头焦距的长短会影响最终所拍摄画面的视角大小,较短焦距所拍摄的视角比较大,如17mm焦距拍摄视角约104°,此时画面中可容纳的景物多;较长焦距所拍摄的视角较小,如300mm焦距拍摄视角约8°,此时画面
中可容纳的景物少。

在不同画幅的机型上,同一焦距所拍摄的画面视角大小也不同。

等效焦距=镜头焦距×转换倍数。

转换倍数全画幅为1,APS-C画幅为1.5(Nikon)或1.6(Canon),4/3系统为2。

(2)口径:镜头口径标记于DSLR镜头前端,方便用户在为镜头加配滤镜时作为参考。

有效口径指光圈孔的最大直径,是决定外界进入镜头光量的参数。

(3)光圈:依据镜头最大光圈是否恒定不变,分为恒定光圈与非恒定光圈。

光圈由许多金属薄片组成,通常的光圈片数有5-9片不等。

根据灯光的星芒效果,可以大致判断光圈金属片的组数。

(4)镜片:非球面镜片指镜片中间的弧度与镜片边边缘的弧度不同,依此来修正折射光线的焦距,确保通过镜片任何位置的光线都能准确地聚集在焦点上,形成清晰的图片品质。

低色散镜片可以有效抑制光线通过镜头后色散严重的程度,提高画质。

2.2佳能镜头常用标识
(1)EF(Electronic Focus):电子对焦镜头,可用于佳能全画幅和APS画
幅的机型上;而EF-S为专用于APS画幅的电子对焦镜头
(2)USM(Ultra Sonic Motor):超声波马达,分为环形USM和微型USM。

2.3镜头种类与运用
(1)定焦镜头与变焦镜头:变焦镜头的优势在于增加拍摄的多样性,应用十分广泛;而定焦镜头优势为光学质量更好、重量轻便于携带,当然价格也较贵。

(2)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与长焦镜头:依据镜头焦距的大小,可以将镜头大致分为广角镜头(焦距50mm以下)、标准镜头(焦距50mm左右)以及长焦镜头(焦距50mm以上)。

焦距标准全部基于全画幅机型而言,其中标准镜头焦距的视觉效果与人眼相近,且具有对角快速、准确的特点。

(3)特殊镜头:微距镜头用于拍摄花草和昆虫等,对焦距离短,特点为最小光圈值小(达到F45)、对焦速度慢;鱼眼镜头为超大广角镜头,可以获得超过180°的拍摄视角,特点为水平线两侧景物向中间弯曲、测光点选择有难度
2.4镜头外接设备
(1)增倍镜:常用于大光圈的网源镜头上,作用是按倍数增大焦距,但同时会缩小最大光圈,降低成像质量。

(2)近摄环:功能是缩短镜头的对焦距离,达到提升镜头放大倍率的目的,能够在不太影响画质的前提下代替微距镜头,但使用近摄环后快门速度会变慢,需要使用三脚架提高相机的稳定性。

3拍摄模式详解
3.1全自动拍摄模式
全自动模式是最为简单的拍摄模式,拍摄参数全部由相机程序自动控制,相机程序会根据环境条件运算出最佳的拍摄参数,继而得到一种比较正确但非常普通的拍摄效果。

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一种机位安全可靠的模式。

3.2情景模式
(1)人像拍摄模式:该模式下,相机会综合拍摄要求和现场光线环境,,尽可能地开大光圈,从而营造出背景模糊、主体清晰的作品。

人像模式可以是人物肤色还原较好,并且表现得白皙粉嫩。

人像模式为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光线不足时会自动弹起闪光灯进行补光;按住相机快门不放,驱动模式可由单拍改为连拍;拍摄人物时,一般要对准人物的眼睛对焦;无法启用相机液晶屏的实时取景功能。

(2)风光拍摄模式:该模式下,相机会自动设定光圈为F8.0~F11.0,使画面景深较深,并保持相对高速的快门速度。

风光模式下,画面色彩比较显眼明快,绿色和蓝色较多。

风光照片一般要求画面的视角较大,通常需要使用广角镜头。

(3)微距拍摄模式:该模式下,相机自动将光圈放大,照片风格默认为风光。

拍摄微距相片时,由于物距很近,对相机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

(4)运动拍摄模式:该模式下,相机会自动将快门速度设定在一个比较快的程度,涉及的对焦问题一般采用智能伺服对焦模式解决,从而拍出运动主体清晰的照片。

运动模式对光线要求较高,环境光线不能过亮或过暗。

(5)夜景人像拍摄模式:该模式下,相机会启动闪光灯慢速同步模式,闪光灯作用主体仍会曝光准确,而快门速度相对较慢,会使背景整体曝光充足,主体和背景都获得比较明亮的效果。

为保证照片清晰,夜景人像模式需要使用三脚架辅助拍摄,拍摄主体也应保持静止。

(6)闪光灯关闭模式:在展览会、展会、拍摄婴儿等场合时,需要使用该模式,以充分保留现场氛围或保护被摄对象不受惊吓。

一般需要三脚架辅助拍摄。

(7)CA创意拍摄模式:该模式下,摄影者能够通过液晶屏上的显示信息进行相应调整,,调整选项有背景模糊/清晰程度、曝光程度、闪光灯是否关闭、照片风格、画质、快门速度、光圈大小等
3.3进阶拍摄模式
(1)程序自动拍摄模式:P模式(Program AE)为半自动曝光模式,曝光由相机自动控制,但允许摄影者对其他参数进行调整,是一种简单快速、又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拍摄模式。

P模式下,相机根据现场光线情况确定好曝光组合的光圈值和快门值后,摄影者还可以自行调整某一项;相机闪光灯不会自动弹出,需要启动按钮将其弹起。

(2)光圈优先拍摄模式:Av模式是相机最重要的拍摄模式,光线较好时,可以调节光圈获得不同的景深效果;光线较暗时,可以调大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

(3)快门优先模式:Tv模式是摄影者可以随意、自由地控制快门时间,高速快门抓拍运动对象的瞬间静态影像,慢速快门能够表现运动的动态模糊感,中速快门表现运动对象动静结合的作品。

快门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控制画面的曝光
量,在光线条件比较极端的场景较为常用。

(4)手动拍摄模式:M模式下,相机的光圈、快门值都完全独立可调,是摄影者创作空间最大的拍摄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