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摄影教程(经典)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图很清晰的表明了成像的过程,如果各位还没有忘记中学物理知识,就更容易理解了。
1、照相机的结构照相机基本结构照相机由镜头和机身组成,有的镜头和机身可以拆开,有的不能。
2、曝光、光圈和快门曝光曝光就是照相机的感光材料接受影像记录的过程。
所谓曝光准确,则是让一张照片看上去不是太亮或太暗,要达到曝光准确,前期拍摄后后期冲洗,同样重要。
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
,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快门快门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就像一块挡板,用来控制曝光时间。
一般做在机身上,做在镜头上的叫做镜间快门。
我们常说的快门,实际上是相机上的快门释放按钮。
当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的时候,快门离开镜头和感光面,光线通过镜头投射到感光面成像,当快门离开时间达到了设置的快门速度,就回弹关闭,光线不再进入感光面,可以理解为倒计时关闭器。
快门速度是时间单位,比如1/250秒。
快门速度越快,影像就越清晰,一般来说,所谓安全快门速度,就是在平稳手持的情况下,基本不会造成影像模糊的快门速度,一般是焦距的倒数,比如20mm焦距的镜头,安全快门速度是1/20,200mm的安全快门速度,是1/200秒,但这样还是不够安全,最好是两倍这样的数值以上更可靠,特别是长焦。
同时要保证被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也会造成影像模糊。
快门时滞时间相机在不使用对焦锁定功能同时保证在自动对焦工作状态下,从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到开始曝光的这段时间称为快门时滞时间。
快门的使用,将在前期篇详细介绍。
3、对焦和测光焦点:光线经折射或反射后的交点。
一般指主焦点。
焦点上的物体最清晰;对准焦点的过程叫做对焦。
对焦失败,影像是模糊的,叫做失焦。
顺便说以下,在某些情况下,失焦也不乏为一种创意拍摄方法。
对焦和机身、镜头都有关系,对焦方式有手动对焦、自动对焦、多重对焦,其中除了手动对焦必须依靠眼睛之外,其它都由相机或镜头自动完成,具体使用也将在前期篇说明;测光:从字面解释,就是测量光线。
为什么要测光呢?我们知道,曝光准确就是照片看上去整体不会偏亮或偏暗,要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必须对要拍摄的画面光线分布情况进行测量,得到一个光圈快门的组合值,以完成正确的曝光。
在自动相机出现之前,有一个叫做测光表的仪器,能准确测量出当前拍摄画面的光圈快门以及感光度组合值,给拍摄提供参考。
现在自动相机都有自动测光功能,专业说法叫做TTL(Through The Lens)测光系统。
要提一下的是,如果使用了镜头滤镜,测光值和不加滤镜时是不同的。
测光方法有: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等,每种测光方式都有不同的应用情况,具体也将在前期篇再说。
4、感光度和颗粒感光度和颗粒,都是针对感光材料说的。
这里指胶片。
感光度,简称ISO,它的意思就是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胶片上化学元素对光线的反应速度。
感光度,也叫做感光速度。
一般胶片都有以下感光度,ISO50 ISO64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 800 ISO1600 ISO3200等,每种胶片的ISO都是固定值,如果要在机身设置里改变ISO值,比如ISO100的胶片,设置成ISO200来拍摄,叫做增感,这种设置也有特别的效果。
在数码相机里,ISO可以很方便的调节。
感光度越高,意味着曝光最终画面所需要的光线越少,所以,ISO1600的胶片,比ISO100所需要的光线少,快门速度就可以设置更高,特别是在抓拍动态物体时候,很有用。
但是,并不是感光度越高越好,由于物理特性,感光度高的胶片,拍下画面后,冲洗后画面颗粒非常的粗,在人们看来,显得很脏,很粗糙,而低感光度的胶片,则画面细腻程度高的多,给人一种精致的感觉。
这种颗粒,在数码相机里,称作噪点。
当然,也有些摄影师把颗粒也当作艺术了,有些黑白照片,粗糙的颗粒反而增强了艺术效果。
5、传统相机分类按画幅分:所谓画幅,就是相机所使用胶片的尺寸。
画幅越大,记录的画面细节越多,画质就越好。
135相机——使用135胶片的相机,它的拍摄尺寸是36x24mm;最常用。
体积最小,便于携带。
比如尼康F80、徕卡M系列等。
中画幅相机——使用120胶片,根据机背不同可分为6×6、6×7、6×9、6×10等画幅;商业用得多。
体积中等,可以接受。
比如哈苏503、禄莱6006等。
大画幅相机——4×5、8×10大画幅相机使用的是单张的页片,一次拍一张或两张胶片。
体积最大,笨重,带个大画幅相机出门是很痛苦的事情。
这类品牌有林好夫、仙娜等。
按结构分:单镜头反光式相机优点:没有视差,所见即所得;对焦迅速;便于携带;不同的镜头选择;缺点:噪音大、机震大、镜头大,按下快门反光板上升会黑;135和中画幅,都有单反相机。
中画幅单反更大更重,噪音更大,价格更贵,但画质更好。
旁轴取景式相机旁轴相机,是相机发展史上品种最繁多的一种相机,著名的徕卡、禄莱,还有康泰时等,就是非常有文化的旁轴相机品牌。
这种相机出现在单反相机之前,它有如下特点:单独的取景器,不像单反必须通过镜头取景,但这样会造成视差,如图(高级旁轴有视差补偿系统);机身小、轻巧——因为没有反光镜和复杂的部件,无论是体积和重量,都不是问题;可更换镜头——但由于其结构问题,没法使用超广角和长焦,35mm~70mm焦段是其常用的最具有人文味道的相机——由于其小巧隐蔽,不像单反那么招摇,还有视差上让你不得不先思考画面构图,这种相机往往是纪实、人文摄影师的利器。
比如纪实人文大师布列松,就是徕卡走天下,他最常用的就是35mm或50mm镜头。
说个题外话,现在很多玩纪实人文的摄影师,往往对使用单反咔嚓个不停的摄影师很鄙视,就是因为纪实人文,低调,思考,有品,不动声色。
哈哈!纯属个人看法,请勿对号入座。
旁轴相机,也有135和中画幅两种类型,中画幅旁轴特别适合专业摄影师,画质好又便于携带,就是价格……死贵!直接取景式相机这种相机一般都是大画幅的专利!不会有反光板,不会有视差,画面直接通过镜头取景,也是照相机最原始简单的一种!这种相机看起来像个手风琴,前面是镜头,后面是聚焦屏,调焦基本靠手,移动镜头或相机后背——真的很像拉手风琴。
大画幅相机,至今依然是对画面每个细节都很专注的摄影师的最爱,适合拍风光和建筑,画质是当之无愧的一流!不过,实在太笨重了!拍照时简直是超强体力劳动!最后提一下,这种相机是最原始的小孔成像原理,所以聚焦屏上看到的是个倒影……要慢慢习惯。
还有其它什么双反相机、傻瓜相机、水下相机、立体相机……很多名堂的相机,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有兴趣自己找资料看。
6、传统摄影过程前期(拍摄):取景——按下相机快门释放按钮——曝光——胶片感光——光线直达胶片成像——曝光结束后期(暗房):底片冲洗——药水显影——调整曝光色彩等技术调整——定影——冲洗照片——晾干一、认识数码摄影什么是数码摄影?相信大家学完以上知识以后,就会很聪明地想到,把胶片换成数码感光元件,就是数码摄影了。
现在我们开始进入数码摄影的学习范围。
1.数码摄影的过程数码摄影的前期,和胶片摄影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就是不用换胶卷,一块感光元件代替了胶片,你可以重复使用它而不用更换,除非它坏了,这种感光元件,我们叫做CCD或CMOS。
以下以CCD为例。
现在我们看看数码摄影的前期过程:取景——按下快门释放按钮——曝光——CCD感光——光线直达CCD——CCD获取光线信号并转换成数码信号——通过数码相机内部软件转换成数码格式(RAW或JPG)——传输到存储器存储大家可以看到,数码相机的功能就是把影像直接数码化了,变成文件存储起来。
其中,RAW格式,是原始数据格式,记录的就是原始的影像细节,机内软件设置对RAW不起作用,所以RAW格式是一种原始无损的格式(也有压缩的RAW格式,人眼分辨不出来),准确来说,RAW不能叫做图片,而应该叫做数据。
JPG格式,则是一种压缩图片格式,通过机内设置存储为不同效果的图片格式。
很多人说到原片,实际上,JPG已经不能叫做原片了,最多叫做相机处理片,而真正的原片,则是RAW格式。
但RAW格式还不是图片格式,必须经过软件处理之后,才能成为图片。
于是,我们要谈到非常有争议的数码后期过程。
大家都对胶片摄影的暗房制作没有什么疑虑了吧?胶片暗房出来的图片,很多人不会觉得那是“PS”的,甚至回避后期这个词眼。
我觉得这真是个偏见!数码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以往我们对摄影的传统概念。
特别是后期处理,各种五花八门的软件大显神通,各种让人惊异的效果层出不穷,甚至移花接木、变脸大法……等以前我们只能在墙上涂鸦的技术,可以堂而皇之用电脑软件来玩了,甚至玩得更不可思议。
这,就是数码后期的魅力,也是数码后期的茫然甚至让某些人感到愤怒!我们先演示一下数码后期的过程(为了显得更摄影点,更严肃点,我用RAW原始数据格式文件为例):用photoshop打开一张RAW格式文件——调整各参数(曝光、色温、反差、色彩、锐度……)——转换成工作图片——细节调整——完成——存储为JPG图片——发表嗯,大家觉得怎样?这是不是摄影的一部分呢?如果是,那我PS了啊,不是说ps 的不是原汁原味的摄影吗?那不PS,RAW格式怎么变成图片呢?我觉得有些人已经明白了,PS,即后期处理,是数码摄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使用的JPG图片格式存储,也是机身帮你PS过了的!只不过机身PS,相对来说简单了一点而已。
之所以现在很多人对ps有偏见,是因为目前的后期处理,花样实在太多了,不像传统胶片暗房后期,已经在百年发展中形成了套路和风格,而且由于胶片暗房的条件限制,不是人人都玩得起花样的。
就算是胶片暗房,有些有条件的摄影师,不也做出很多风格的照片了么?只是大家接触最多的,是街头冲印店传统风格罢了。
如果有人说这张照片PS过了,他的本意应该是,这张照片处理得不符合我的审美,而不是PS本身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