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冲刺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2分)A.枯涸.(hé) 踱.步(dù) 兴.旺(xīng) 戛.然而止(gá)B.伎.俩(zhī)要挟.(xié) 脾.气(pí) 不屑.置辩(xiè)C.颓.废(tuí)侮辱.(rǔ)喷.香(pēn) 忐忑.不安(tè)D.阻挠.(náo) 岔.道(chà) 咨.询(zī) 寝.食难安(qǐn)2.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8分)六年的小学生活zhuǎn shùn jíshì(),美好的往事lìlìzài m ù()。
操场上,我们迎着朝阳狼吞虎咽,yìqìfēng fā();课堂里,我们qín xuékǔliàn(),如饥似渴......离别的日子,我们深情写下:童年无憾,青春不悔!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A.枯萎狂风瀑雨张灯结彩B.恐怖精兵简政司空见惯C.打搅风华正茂桌有成效D.顽强美不圣收语种心长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赞叹不已./事已.至此B.无.穷无尽/言无.不尽C.身临.其境/居高临.下D.喜出望.外/望.尘莫及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突击队员乘胜追击,一举粉碎了敌人的神机妙算....。
B.小山似的涌浪一个接着一个,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C.福楼拜在莫泊桑面前夸夸其谈....,使莫泊桑深受启发。
D.学校辩论赛上,王佳同学语无伦次....地逐一论述,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
6.下面语段中依次使用三字俗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如果孩子成长在无知的世界里,他便成了目光短浅的;如果孩子生活在专制的环境中,他便成了唯难诺诺的;如果孩子沐浴省亲情和友情的春风,他便成了快乐的;如果孩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他将成为无畏的。
A.替罪羊应声虫百灵鸟地头蛇B.井底蛙应声虫百灵鸟千里马C.哈巴狗和事佬百灵鸟变色龙D.老好人软骨头哈巴狗书呆子7.下列无标点的语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B.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C.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B.经过车辆尾号限行措施的实施,使成都的交通状况改观了很多。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及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和生活中学语文。
D.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9.一个同学用一句话对中国四大名著进行了概括:“军师救我,妹妹救我,哥哥救我,悟空救我。
”根据这句话,下列选项中的书名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B.《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C.《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D.《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10.将下面句子插人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段路。
①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④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A.②③之间B.①②之间C.③④之间D.④之后11.学校大队委准备为召开重要的中队长会议发布通知,通知正文的最后一句应写( )。
(2分)A.恭候莅临B.请准时出席C.敬请光临指导D.欢迎全校同学踊跃参加12.理解填空。
(7分)(1)回首六年小学生活,语文老师常用杜甫的诗句“,”勉励我们要博览群书;数学老师经常以“,”告诫我们不能骄傲。
是啊!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我们怎么报答得了老师的恩情呢?我不禁感叹道:“,”。
(2)怎样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呢?孔子是这样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手法。
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这两句诗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了自己虽前途不畅却不忘报国的情怀;又如于谦的《石灰吟》中的“,”这两句诗借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的情怀。
(4)我走进教室,忽然发现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弄得我“,”,一时不知所措。
(歇后语)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30分)(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完成13-16题。
(9分)____________________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
”他指着母亲说。
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似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3.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分)14.用“”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分)15.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伟大的力量”是指:。
(1分)16.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然后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体会划线句子的内涵。
(2分)17.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什么?(2分)(二)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18-21题。
(9分)材料一: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1967年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各种挣扎但却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反复之后,进入实验的第二阶段,蜂音器一响,在给以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那么,狗会逃出门躲避电击吗?答案却出人意料……材料二:浩浩前段时间报了篮球课。
课程考核是定点投篮,他的命中率仅为15%,而及格标准是60%。
他只能含泪练习,可是屡战屡败,最后完全打不起精神了。
慢慢地,他开始逃离、躲避,并且不安、焦虑,最后是无能为力的绝望。
人总在某项事情上失败,就会一直感到挫败,很可能放弃付出努力,甚至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失望,进而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这个人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深沼,也就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材料三:小时候体育成绩不理想,我确定自己是不适合运动的人。
一次学校举行长跑比赛,我没报名,体育老师知道了,说:“没人天生适合做什么,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
”老师还告诉我,人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开始用心练习长跑。
每天天一亮就开始练习;放学后,继续在学校训练。
一开始,我的速度很慢,但我总是告诉自己“一定行”。
加上老师的正确指导,我的成绩慢慢提高了!最终长跑比赛,我拿了第三名。
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
你积极地去寻找方法,就会发现这一切挫折其实都不是问题。
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草。
18.材料一中的实验结果怎样?联系材料二,正确的一项是()(2分)A. B.19.什么是“习得性无助”?请用“”画出一句话。
(2分)20.材料三中的“篱笆”指的是()(2分)A.把心事藏起来B.对外界的戒备C.恐惧和心理障碍D.对外界的排斥21.如果想帮助浩浩,你会关注哪个材料?请根据材料,给他提建议。
(3分)我会关注材料。
建议:(三)阅读短文,完成22-26题。
(12分)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弓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22.用“”画出表现吴王固执的句子。
(2分)23.“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蝉眼前的利益是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螳螂眼前的利益是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黄雀眼前的利益是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
(3分)A.螳螂B.蝉C.黄雀D.露水E.拿着弹弓的少年24.下列最能揭示本文中心思想的一项是()(2分)A.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B.那螳螂弓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C.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25.下列哪个成语能概括短文内容?()(2分)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画蛇添足,自取烦恼。
26.听了少年的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到了什么?(3分)第三部分写作与提升(35分)(一)综合实践。
(5分)27.海河市护城河水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