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浅析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摘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行有效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又应让学生掌握知识与相应的技能,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协调发展。

在当前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是遵循教学规律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探究;化学;教学
对于新课程的标准改革,其关键是要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而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对于他们学好化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情,教师应该以科学探究这个过程为根本,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真正学到知识,能力有所提高,并且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进行科学研究,不只限于对学生头脑的开发,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手和脑的共同作用下,提出自己的创意和自己的想法,让科学探究转变为一种理念,这点亮了新课程标准所要表达的思想。

所以在化学课程探究中,教师要运用更科学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认真探究化学活动,进行问题创设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化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应把这种知识和能力作为奠基,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探究引导。

对于探究活动的
设计,教师要让学生先了解新知识,再逐步由浅入深,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好的认知。

在问题创设方面,教师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多对学生未知的知识进行一些设计,这样学生会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

二、对有价值的化学问题进行探究
对于化学问题,学生要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问题要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要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对于生动形象的化学问题,教师要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从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和方程式的推断着手,让问题背景更为生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再现的方式,让问题变得更有趣味性。

学生从化学问题着手,首先会被问题深深吸引住,进而会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去。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放地进行化学探究,对探究点要进行正确的选取。

探究点可以不用那么深奥,但也不能过于浅显,只要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就有探究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这样讲解: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密度比空气要大,对其进行加压和降温处理,它就会变成固体,也就是干冰,而干冰可以直接进行气化。

这样进行讲解和分析,就会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一个连续的了解,还会让学生提出更多的相关问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进行
动手实验,在动脑思考的同时,有助于对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探究。

当然在化学探究方面,语言的表达也很重要,教师要运用适当的表达形式,内容要趋于科学化,表达要更为准确,在词语运用上要精炼,避免出现拐弯抹角的现象。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化学教师要认真对待课堂设问环境,不能过于随意。

三、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学科,诸多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结合学校的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验的机会。

如在讲解有关“燃烧”的内容时,如果我们直接讲解燃烧的条件,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准备少量的白磷和红磷,放少量白磷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杯口放上铜片,铜片一端放上等量的红磷,另一端是干燥的白磷,让学生观察其现象。

首先是放在烧杯外的白磷自燃,红磷和水中的白磷均未发生变化,然后我们通过空导管对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结果发现水中的白磷也燃烧了。

这时就可以对学生解释白磷为什么能够自燃和燃烧,而红磷为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从而证明了只有当可燃物达到了着火点,并且充分接触到氧气后,才可以燃烧。

如此教学,让学生不仅融入到了实验中,而且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化学学习的方法。

构建切实有效的化学教学必须要以课堂实践为基础,这少不了我们的探索和创新,保证学生在充实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为有效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通过
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认识到他们对化学教学的想法和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适合现代学生所需要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杨赛珍.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06).
2.徐晓晖. 课改进程中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3.郑学裕.浅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新科学学习,200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