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

如何确定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在我们日常的计量检测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而客户也常常就我们给出的检定周期或校准有效期提出疑义,要求给予调整。

对此,我们又如何做好解释?为了科学、公正地确定计量检定周期,对客户提出合理的建议校准日期,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与论述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周期。

一、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确定检定周期的总原则JJF1139-2005技术规范是参照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公布的国际文件OIML D10:1984《检测实验室中使用的测量设备复校间隔的确定原则》与美国国家标准实验室大会组织出版社的NCSLRP-1:1999《校准间隔的确认与调整》制定的。

该规范规定了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规范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制定或修订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时,应根据所适用计量器具的本身特征、计量器具的性能要求以及计量器具使用情况来确定其检定周期;二是确定计量器具检定同期时,首先应明确所适用计量器具的测量可靠性目标R(一般计量器具的测量可靠性目标R≥90%);三是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确定应恰当地选用反应法或最大似然估计法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测算。

在这三个原则中,我们可明确:①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确定是在保证一定的测量可靠性目标前提下,由计量器具本身的性能、特征,使用状况决定的;②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提出的检定周期就是在这三个原则前提下得出的;③这个周期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测算而来的。

二、JJF1139-2005规范中提出的周期测算方法是编制规程或或调整周期时可以应用的方法在JJF1139-2005规范中,对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提出了反应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法两种方法。

而反应法又主要有“固定阶梯调整法”、“增量反应调整法”与“间隔测试法”三种方法;最大似然估计法又有三种具体的计算法:经典法、二项式法与更新时间法。

三、质技监局量发[2000]182号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作出了相关规定为了加强对法定(含授权)计量检定机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管理,规范调整强制检定周期的行为,保证强制检定工作科学、公正、有效,在2000年10发布了《关于加强调整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中,对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作了四点规定:1、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规定的检定周期是常规条件下的最长检定周期,普遍适用于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法定(含授权)计量检定机构要严格执行,一般情况不需要进行调整。

2、凡连续两个检定周期检定合格率低于95%(计量器具主要计量性能指标)或某台(件)计量器具连续两个检定周期主要计量性能指标不合格的,法定(含授权)计量检定机构可以根据相关的规程,结合实际使用情况适当缩短其检定周期,但缩短后的检定周期不得低于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的50%;缩短检定周期的工作计量器具,若连续两个检定周期检定合格率在97%以上(含97%)或三次检定合格,应当恢复执行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

3、在调整强制检定周期前,法定(含授权)计量检定机构必须向当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调整检定周期的申请方案,报送检定原始记录及数据统计分析表等资料的复印件,经审核批准备案后,方可调整强制检定周期。

4、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要加强对法定(含授权)计量检定机构强制检定工作的监督,严格审核调整强制检定周期的申请方案,必要时可聘请技术专家评议。

对任意或未经批准备案调整强制检定周期的,要及时纠正,严重的要撤消对该项目进行强制检定的授权。

上述四点规定,十分明确规定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计量检定工作中如何确定检定时间间隔的原则与方法。

四、结论根据以上所述,在我们的计量检测实际中,应该如何确定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即时间间隔)就比较明确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有效期)一律按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执行,检定人员不得随意调整;②.计量器具校准的校准间隔建议周期,可有三种情况:一是如果是参照计量检定规程开展的校准,则校准间隔建议周期按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的检定周期执行;二是按JJF校准规范进行的校准,则按校准规范中规定的复校时间间隔执行;三是如果是按照产品标准或产品技术条件开展的校准,则由检定员根据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先确定初始校准时间间隔,然后根据以后校准结果情况调整其时间间隔(如按“增量反应调整法”调整)。

五、对客户意见的处理从单位的利益出发,部分客户往往要求调整检定周期或校准时间间隔,对此我们按以下原则处理:①.客户要求缩短时间间隔的,因为考虑到我们执行的周期是规程中允许的最长检定周期,而客户可能使用频次高,所以可以同意其缩短时间间隔的要求;②.客户要求延长检定周期的,对此要求,我们要对他们宣传质技监局量发[2000]182号文精神,以维护计量检定规程的严肃性;③.客户要求延长复校时间间隔的,则要核查几年来该计量器具校准结果的情况,特别是一次校准合格情况(即没有任何调整情况下的合格情况),然后才能按照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进行调整复校时间间隔,否则就无法同意调整时间间隔。

如果客户坚持要调整,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在计量校准报告中不要注明其复校时间间隔,由客户在管理体系中自由确定其时间间隔。

2011.5.5企业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分析与探讨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受其使用性能、使用环境、使用频繁程度、准确度要求以及保养、存情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评定合理的检定周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通常检定周期的评定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尽合理,存在着检定周期内使用的计量器具不一定合格,而超周期使用的计量器具不一定就不合格的现象,这就说明了检定周期的评定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1 检定周期评定中的问题及影响1.1 问题(1)概念不清有些人认为:企业计量器具检定与不检定都无所谓,随便评定一个检定周期,不违背有关规就可以了。

至于周期合理与不合理、适用与不适用、能不能满足要求认为都无关紧要。

使用中的计量器具随时坏、随时修。

制定周期检定计划时按照检定时间加检定周期计算。

结果,周期检定计划成了一种摆设,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评定不合理有些企业评定检定周期时只考虑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考虑由此而产生的工作量的大小及自己的承受能力,考虑因计量器具送检需配备备用计量器具的数量等。

因此,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评定得很不合理。

(3)评定脱离使用环境及生产情况由于企业计量器具数量大、品种多,使用环境及频繁程度不同,有些企业只根据计量器具的种类评定检定周期,而没有根据计量器具的使用环境、使用频繁程度等影响检定周期的因素来细致区分和评定检定周期。

1.2 影响(1)计量器具合格率低由于检定周期评定不合理,难以保证计量器具在检定周期内处于合格完好状态,难以杜绝不合格甚至报废的计量器具在现场使用,难以保证计量器具的一次周检合格率和抽检合格率达到指标要求。

(2)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从企业生产的角芳看,由于周期评定不合理,检定周期偏长,将导致计量器具在周期内难以于合格状态。

若大批量地送修,将给生产和计量器具的检定和修理部门带来困难:一边因生产急需等待器具使用,一边因工作量的增加需添加人手或加班加点,甚至会影响周检计划的正常实施。

这样在人力、物力上都是一大浪费。

尤其在目前深化企业改革、机构调整、下岗分流、人员减少的情况下更显不适。

再者,由于送检器具数量大,造成备用器具的数量不足,如欲购置备用计量器具,对企业有限的经费也将形成压力,也给计量器具的管理、存放、检定工作带来麻烦。

当然,检定周期过短,因检定次数和费用的增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计量器具的寿命、精度及生产和人力也将带来不利影响。

(3)难于开展监督检查从计量监督、管理的角度来看,因检定周期不合理,正常的周检计划被打乱,实施监督和检查以及强化管理工作将无从谈起。

由于检定周期的不合理,对其进行频繁的调整,也有碍于计量器具管理向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2 检定周期的评定2.1 加权及总分评定法按照日本田口宏一博士倡导的田口式计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情况,全面考虑影响周期长短的8种因素,根据科学分析和统计资料,将每一种因素按状况分为A、B、C三级,再乘以表征各因素对周期影响程度的加权系数获得总分,根据总分来评定周期。

即式中:Y——总分;Ti——i项因素评定级别得分;Pi——i项因素的加权系数。

影响周期长短的8种因素作为8项评定项目,其内容是:(1)对生产中质量、安全、环保的关系评定级别:(A)攸关(B)密切(C)一般加权系数:3(2)产生故障的难易程度评定级别:(A)每年2次(B)每年1~2次(C)每年0次加权系数:2(3)失控失准的情况(稳定度)评定级别:(A)每年2刻度(B)每个1~2刻度(C)每年1刻度加权系数:2(4)准确度与测量范围之比评定级别:(A)1/3以上(B)1/3~1/5(C)1/5以下加权系数:2(5)使用频繁程度评定级别:(A)连续(B)间歇(C)偶尔加权系数:1(6)维护保养情况评定级别:(A)差(B)一般(C)好加权系数:1(7)部件松动磨损的程度评定级别:(A)大(B)中(C)小加权系数:1(8)环境对计量器具的影响评定级别:(A)多(B)一般(C)小加权系数:1在评定级别后,应按照评定的级别逐项打分,其原则是:(A)5~4分(B)3~2分(C)1~0分最后乘以表征各因素对周期影响程度的加权系数,逐项累计计算总分。

根据总分评定周期。

具体标准见下表。

2.2 综合因素评定法(1)对强检器具确定最长周期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其周期不能超过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周期。

(2)对非强检器具确定相应周期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依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第6号公告,根据计量器具的种类,结合本企业秤的特点,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逐种、逐类地确定相应的周期。

(3)按经验确定相关周期根据计量器具质量,安装、使用的环境条件,使用频次,磨损漂移的趋势,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及其生产的重要性和影响,按照经多年实践并证明是科学可行的A、B、C分类管理办法,对同种类的计量器具评定出不同的检定周期。

总之,评定检定周期时,应遵循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是尽可能减少计量器具使用中不符合技术规范产生的风险;二是维持最少的检定费用。

3 检定周期的调整及资料3.1 调整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确定后,一般应先试用若干周期,然后进行考核。

考核的办法是统计周检合格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若在其范围内,则说明周期评定合理;若不在其范围内,则说明周期评定不合理。

当然,也可以根据计量器具抽检合格率考核周期评定是否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