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群落的结构》精品系列-PPT人教版高中生物
《群落的结构》精品系列-PPT人教版高中生物
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
__晚___于___(答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3.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B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本节小结:
1.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立体农业 ①垂直结构 ②水平结构 2.种间关系 ①竞争 ②捕食 ③寄生 ④互利共生
•
1.因为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 个个体 的细胞 中都有 成千上 万个基 因,这 样,每 一代就 会产生 大量的 突变。
•
2.有翅的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和无翅 的突变 类型, 这类昆 虫在正 常情况 下很难 生存下 去。
量
B
相互抑制
B A
时间
时间
Back
鳙鱼 颤藻
A
轮虫
B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个 体 数
被捕食者 A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 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量
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 B 捕食者
Back 时间
血吸虫 幼虫在 中间宿
B A
主螺内 发育
B A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 (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 分以维持生活。
5.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 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 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C )
A.在-200~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 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 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 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意义: 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 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请小组讨论辨析,学案(二)表格中的图像,分别对应的种 间关系是什么,并举出对应的例子(提示:阅读教材P73)
请小组讨论辨析,学案(二)表格中的图像,分别对应的
种间关系是什么,并举出对应的例子
•
3.但是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类 昆虫却 因为不 能飞行 而避免 了被海 风吹到 海里淹 死。
•
4.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 生的变 化的磁 场不仅 在邻近 的电路 中激发 出感应电动势,同样也在它本身激 发出感 应电动 势。 这种现象称为自感 ,由于自感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自 感电动 势。
(二)种间关系(提示:阅读教材P73)
关系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竞争 捕食 寄生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出
“一优一”劣,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数量 上呈现出相“ 互抑”制,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 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水稻 和稗 子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 减少,后增 加者 后 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B 是 捕食者, A 是被捕食者
_可__食__的___植_ 物增加 ②__猞__猁___急_ 剧减少
。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
猞__猁__捕__食__一__定__数__量___的__雪兔,使森林不致被过度破坏,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
的稳定
(4)在所研究的1890-1935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6_0_千__只__左右。
羊吃 草
对 寄主 有害,对 寄生者 有利,寄主不可
菟丝子 和豆科
能全部死亡
植物
互利 共生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地衣
生存,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鲢鱼与鳙鱼争夺空间和食物
水稻和稗子竞争阳光、水分等
B C
A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 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个 一优一劣
A
个
体
体
数
数
量
ab 捕食
个 体 数 量
竞争
a b
时间
寄生
竞争
1.(2013·宿迁高二质检)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 草履虫,即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予细菌为食物, 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 一培养皿中,给予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图所示。
和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2.下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 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A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 到_1__4_0_千或140 000 只。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_
画眉、八色鸫等在森林地 下层生活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地 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 群的密度也有差别。---镶嵌分布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立体农业
小结
光照强度
垂直
栖息空间和 食物条件
镶嵌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 点、人与动物的影响
请小组讨论分析该模式是如何 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有 何设计意义?(提示:阅读教材
P74-75,77)
利用群落空间结构,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在盐碱地 改良与水资源调蓄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
1.垂直结构
1.垂直结构
鹰、伯劳、杜鹃、黄鹂等 总是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
山雀、莺、鹟、啄木鸟等 总是森林的中层栖息
A
寄生者
B
寄主
Back 菟丝子
M. Catherine Aime.
Basidiomycete yeasts in
the cortex of ascomycete
A macrolichens. 2016.7.21
B
互利共生
个 体 数 量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A B
时间
地衣 :(真菌和蓝细菌)共生体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本节聚焦
1.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立体农业 2.种间关系
温故知新
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叫做群落
1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立体农业
珠三角基塘农业、黄淮海平原“鱼塘—台田”模式、千烟洲 立体山区农业模式是我国三种立体农业模式。立体农业利用了群 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如图,黄淮海平原“上农下渔”的台田模式 是一种由台田、排水沟道与鱼塘等其他农业生长机制共同构成的 盐碱地土地利用模式,上部台地进行农业种植,下部坑塘进行水 产养殖。护坡草、沙棘耐干旱、耐盐碱,香樁喜光较耐湿。
(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_双___小__核__草___履__虫_,不能正 常生长的是_大__草__履___虫。
(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是什么? 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繁殖速度略高于大草履虫,具有一定优越性,因此在食物数 量有限的情况下,它能通过竞争而生存下来。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种间竞争 (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_先__增__加__然__后__稳__定_,在这个发展过 程中,生物因素之间主要关系的转变表现在_由__种__间__竞__争__转__变__为__种__内__斗__争_。 (4)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 同的结果?说明原因。 不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分
•
5.通过学习并理解盖斯定律的内容,能 用盖斯 定律进 行有关 反应热 的简单 计算,培 养宏观 辨识与 微观探 析的核 心素养 。
•
6.通过学会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技 巧,进一 步提高 化学计 算的能 力。
•
7.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实在是对人生的 一种造 就,战胜 挫折和 苦难就 会赢得 财富。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今天我们领悟了昌耀的人生体验,明 天我们 也要像 他那样 用自己 的顽强 意志去 直面挫 折,即使 身处孤 绝之境 ,也要 笑对人 生,走 向成功 的彼岸 !
4.下图为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据图回答:
(1)浮游植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在__表__水__层__,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和 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_底__泥__层___。 (2)在冬夏等不同季节,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 所特有的动植物种类,生物的分布和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 ___光_____、_温__度_____和__含__氧__量__的垂直分布决定的。这些生态 因子在垂直分布上的层次越多,水生群落所包含的 __生__物__种__类____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