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意志特点是在其克服困难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随着学习活动逐渐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儿童的意志品质也迅速发展起来。
首先,学习是有一定目的和要求的复杂活动,学生必须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如遵守纪律,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等;其次,学习任务是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不但要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一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必须学的东西,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付出意志努力,坚持学习;再次,班级、少先队和学校等要求小学生的行为必须符合集体的利益,从而使小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最后,小学生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义务活动、体育锻炼等,各种活动的任务都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小学生必须约束自己遵守活动的要求,完成活动任务。
此外,在小学时期,儿童的情感与意志有密切地联系,儿童的情感常成为行为的动机,并在意志行为中起很大的作用。
小学生在这些新的活动过程中,使自己的意志特点日趋明显。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的意志力是通过意志品质表现出来的,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具有四个特点。
1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人在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理解所采取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一定要求的良好品质。
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等不良品质则是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特征。
容易受暗示的人,只能在得到提示、命令、建议时才表现出积极性,而且很快就受别人的影响,不假思索地接受他人的思想。
行为具有独断性的人,表面上似乎是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但实际上从不考虑自己所采取的决定是否合理,执行决定时也听不进任何劝告,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一般说来,小学生还不善于自己提出活动的要求,常由老师和家长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他们的监督和协助下完成。
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仍在发展。
实验中,研究者给各年级学生分别设计一份有相当难度的语文试卷,包括判断题、选择题、改错题等客观性试题。
当所有学生被试答完一半以上的试题时,
分别给予暗示或劝告,即主考官指着其中一个答对试题轻轻地对学生说:“这道题答的不对”,或指着一个答错的题说:“你再仔细想一想。
”结果显示:( 1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较差。
他们往往容易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不相信自己行为的准确性,因而不敢坚持自己行动的方向和结果,缺乏自主精神。
( 2 )小学生意志的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特征较为明显,其中受暗示性尤为突出。
除了二、六年级外,各年级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现出受暗示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批判性还不发达,往往屈从于别人的观点。
三年级以后,受暗示性逐渐减弱,而独断性则逐渐增强,这是因为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儿童的思维批判性开始出现并随之发展。
小学生开始喜欢独立思考,并逐渐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行动的准确性,但因为思维的独立批判性品质尚未成熟,还处于萌芽状态,因而容易固执己见,盲目地拒绝他人的劝告和意见。
特别是小学六年级儿童开始进入少年期,其心理发展中独立性和幼稚性矛盾日益突出,极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独断性的表现也更加明显。
可见,儿童的自觉性品质的发展比较缓慢。
在整个小学时期,这种自觉性品质基本上处于低水平,而受暗示性和独断性却十分明显。
这说明小学生对行动还缺乏充分的理解,还不能在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以实现某种目的的行动中充分表露、显示和坚持自己的独立意识。
2 .小学生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立即采取相对应行动的良好品质,与之相反的则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等不良品质。
小学生还不善于仔细、全面地考虑问题,他们在作决定时往往具有冲动性和情绪性的特点,还不善于按照一定的原则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决定。
实验中,同时发给学生两份难度差异不明显的卷子,让其自选一份试卷答题,如果自己难以确定则由主试指定,做完后继续做第二份试卷,比较其两份试卷的成绩。
从果断性、草率决定、优柔寡断三个方面来评价自己选择试卷的学生,如果第一份试卷的成绩低于第二份试卷的成绩,分差超过10 分,则评为“草率决定”;如果第一份试卷的成绩高于第二份试卷的成绩,或第二份试卷成绩高于第一份试卷成绩,但分差不超过10 分,则可评为“果断性”;由主考官指定第一份试卷的被试者无论其成绩如何,均评为“优柔寡断”。
结果显示:
( 1 )小学生的果断性随年级升高而持续发展。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懂得自己行为的重要性,能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预见和了解行动的可能结果,但在整个小学时期,果断性品质还不稳定。
( 2 )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表现出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的特征。
因为小学生没有充足的力量去克服心理上的种种矛盾,不是摇摆不定迟迟作不出决定,就是担心行动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从而怀疑自己所作决定的准确性,表现出优柔寡断。
3 .小学生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是一种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约束自己产生或完成与任务相反行动的良好品质。
自制力强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克制自己不应有的情绪冲动,抗拒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诱因干扰,自觉遵守纪律,执行决定。
即使小学生的自我约束、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水平发展较晚,但在教学活动和学校纪律的要求下,小学生的自制力也逐渐发展起来。
实验中,要求儿童记忆背诵一篇约需40 分钟识记才能记住的课文。
在儿童开始默读记忆约15 分钟后出现外部诱因(附近有文艺表演),又过了15 分钟后出现内部诱因(疲劳)。
结果发现:
( 1 )小学生意志的自制性品质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发展,其发展趋势为:1 — 3 年级处于迅速发展时期,3 — 4 年级处于平稳时期,4 — 5 年级处于迅速发展时期,5 — 6 年级再度处于平稳时期。
研究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制性品质发展较快,说明他们的脑结构日趋完善而意志的抑制机能发展较为平稳,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
中年级又出现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使意志自制性品质达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说明中年级学生已能进一步克制因各种诱惑引起的冲动行为,能自觉地按照任务的要求坚持活动。
到高年级,自制性品质发展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稳定时期。
( 2 )小学生的行为明显受内外诱因的干扰,随年级的升高抵制内外诱因干扰的水平逐渐增强,受内外因干扰的影响逐渐减弱。
儿童抗拒外部诱因的水平强于抗拒内部诱因的水平。
4 .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
意志的坚持性品质是一种在行动中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而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具有良好的坚持性品质的人能够在活动中持之以恒,在困难、
艰苦的条件面前不犹豫,不动摇,一鼓作气,善始善终。
即使小学生还比较依赖于教师和成人的协助,意志的自制力比较薄弱,但在教育的要求和影响下,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正在逐步发展。
实验中,让被试者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填图游戏,分别在5 分钟、15 分钟、25 分钟后给出诱因,在30 分钟时一律收卷。
根据被试的行为反应实行评价,结果发现:
( 1 )小学生的坚持性品质较好,一年级儿童就已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坚持困难活动达16 分钟)。
但因为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比较弱,情绪稳定性较差,意志自制力较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比较容易放弃已开始的活动。
中高年级儿童已开始有意识地抵抗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能够较长时间维持活动,一般都能做到有始有终。
( 2 )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品质随年级的升高而迅速发展,其中一年级至三年级发展最为迅速,年级间差异非常显著,三年级以后有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到了五年级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年级间的差异也较显著。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小学时期是儿童良好意志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