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著的选择与阅读

名著的选择与阅读


一、推荐书目
于此前后,朱自清出版《经典常谈》,深入浅出地 介绍了中国传统的重要典籍,以求能启发读者对传 统经典的阅读兴趣。这本小册子后来多次重印,具 有广泛的影响。 1947年,张舜徽先生在兰州大学为学生开列《初学 求书简目》,此后又出版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并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 题》,向学生推介一些常见的史学要籍。
一、推荐书目
2,20世纪以来的推荐书目 , 世纪以来的推荐书目
(1)胡梁之争 )
1923年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目》 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
一、推荐书目
1926年,目录学家汪辟疆列举了国学基本书135种, 并认为其中的30种为国学的纲领书。抗战期间,汪 辟疆提出大学中文系学生应选读的20种书。不久后, 他又提出国学的“最切要”的源头书10。 四十年代,钱穆在西南联大为学生开列了一个《文 史书目举要》,1973年出版《中国史学名著》。晚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讲座中又提出7部书是“中国 人所人人必须的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二、名著的选择
(1)四书五经,各目均有收录,其中《诗 经》、《论语》二书收录次数最多。自汉以 来,两千余年间,这些书对中国政界、学界, 都有重大影响。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 《论语》一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135种, 《孟子》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117种,《诗 经》出版的各种汉文版本由97种。
二、名著的选择
(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除胡目外,各 目均有收录,其中《史记》与《资治通鉴》 二书收录次数最多。在传统史籍中,《史 记》、《汉书》与《资治通鉴》最受重视, 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史记》的汉文 版本达76种之多。
二、名著的选择
(3)先秦诸子,各目均有收录,其中《老 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孙子兵法》诸家收录次数最多。近50年内, 据不完全统计,以上各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 本分别为123种、65种、32种、75种、65种。
史记 老子 孟子 楚辞 荀子
二、名著的选择
这十种书都是公元前的著作,最晚成书的《史记》距今也有 2000余年了。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读书人的一种珍 古典重基础的心理。长期以来,中国学人强调辨章学术、考 镜源流,以上这些著作,真正是中国学术之源。同时,正如 韩国学者韩仁熙、李东哲所说,这些“古典名著,都反映出 古代生活与文明,并历代而下,不断被加入新的阐释和理解, 其影响一直延伸到今天,而许多求知活动所涉及的领域正是 依靠这些阐释和理解建构起来的”。
二、名著的选择
2,就被推荐的外国著作来看,排在前十名的是: ,就被推荐的外国著作来看,排在前十名的是: 莎士比亚作品 对话录(柏拉图) 物种起源(达尔文)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 草叶集(惠特曼) 圣经 荷马史诗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红与黑(司汤达) 神曲(但丁)
二、名著的选择
以上十种除《物种起源》外,都可以被看成是文学作品。在 我们收集的这80种推荐书目中,54种中国书目共推荐外国著 作800种;26种外国书目,若除去汉学家鲁惟一的《中国古 代典籍导读》,其余25种只推荐了中国著作2种(《老子》 与《论语》)。对于外国名著,中国推荐者与外国推荐者有 不同的看法。
二、名著的选择
(6)其他诗文,以《楚辞》、《文选》、 《陶渊明集》、《世说新语》收录次数最多, 宋代以后的诗文被推荐的较少。《楚辞》作 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差不多 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近50年内,据不完全 统计,《楚辞》的汉文版本达98种之多。
二、名著的选择
(7)古典小说,1949年以前,除胡目之外, 其他书目均不收录。1949年以后,大多数书 目都推荐了古典小说,古典小说的影响与日 俱增。
二、名著的选择
(8)其他书籍,以《说文解字》、《左传》二书 收录次数较多。1949年以前,各书目重视推荐《说 文解字》,因而,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第一篇即 为《说文解字》。 1949年以后,这种治学传统的影响逐渐消失,《说 文解字》不再受推荐者重视了。《左传》一书一直 有着持久与广泛的影响。近5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 该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75种之多。
一、推荐书目
1,早期推荐书目 早期推荐书目
早在唐代,推荐书目就很受青年士子们的欢迎。现在我们见 到的最早推荐书目被后人称为“唐末士子读书目”(敦煌遗 书伯2171号)。 到了元代初年,学者程端礼(1271~1345)把朱熹以来在 书院、私塾教育中所创造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发展,写成《程 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三卷。元朝国子监曾将该书颁布郡县 官学,成为学子读书的准绳,及至明清,读书目对书院及读 书人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推荐书目
到九十年代, 武汉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百部名著导读》, 北京大学的《学生应读选读书目》, 清华大学的《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 这些书目中都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传统经典, 但在选目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二、名著的选择
根据上述书目所收传统经典,大致可分为八类: (1)四书五经 (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 (3)先秦诸子 (4)其他子部书 (5)唐宋诗文 (6)其他诗文 (7)古典小说 (8)其他
二、名著的选择
(4)在其他子部书中,被各目收录较多的书 是:《论衡》、《坛经》、《颜氏家训》、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被蔡尚思与三家大学书目收录,可见此书受 当前学界重视。
二、名著的选择
(5)唐宋诗文,各目均有收录。1949年以 前各目多收个人文集,如李白、杜甫、白居 易、韩愈、苏轼等人。1949年以后各目多收 选本,如三家大学书目均收《古文观止》、 《唐诗三百首》等,反映了大众读书的一个 基本倾向。
三、传统名著的生命力
据最近的调查:73.1%的家长和86.7%的 教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 88.7%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认为对孩子 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 100%的教师认为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 有好处 。
三、传统名著的生命力
1923年,梁启超在撰写《国学入门书要目及 其读法》的同时,还写了一篇《治国学杂话》 的文章。在这里,梁氏就为什么要阅读传统 经典,提出了两层意见: 一是,作为中国学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 传统经典。二是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 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 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
一、推荐书目
明末陆世仪在他的《思辨录》中,曾为青少年开列了一个阅 读书目,反对把精力全放在科举考试上,强调经世致用。 清,龙启瑞与道光年间撰《经籍举要》,为学子开列经史子 集四部典籍要目。 光绪初年,张之洞因诸生“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相问, 根据当时情况,挑选两千二百余种图书,编成《书目答问》 一书,以指示诸生治学门径。此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问世 后很有影响。以上书目在科举时代都发生过广泛的影响,然 而,随着时代的推移,科举的废弃和知识的更新,这些书目 的影响和作用愈来愈小。
三、传统名著的生命力
今天,我们阅读,阅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为 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 与发展。这或许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 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
谢谢!
二、名著的选择
从总的方面来看,二十世纪传统经典的基本 阅读倾向是:从艰深到浅显,从文言到白话, 从原本到节本,从专集名著的选择
1,中国学者与作家推荐的中国著作,排在前十名的是: ,中国学者与作家推荐的中国著作,排在前十名的是:
诗经 庄子 论语 韩非子 左传
二、名著的选择
中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排在前十名的是:
莎士比亚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红与黑(司汤达) 神曲(但丁) 对话录(柏拉图) 荷马史诗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社会契约论(卢梭)、 浮士德(歌德) 高老头(巴尔扎克)
二、名著的选择
外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排在前十名的是: 圣经 莎士比亚作品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 对话录(柏拉图)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白鲸(麦尔维尔) 草叶集(惠特曼) 物种起源(达尔文) 荷马史诗 随笔集(蒙田)
中国经典名著的选择与阅读
王余光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08-11-18
本讲参考书
1《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 大学出版社1993年初版。 2《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王余光主编,武 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初版。 3《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王余光主编,光明日报 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4《名著的阅读》,王余光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9月出版。 5《读书随记》,王余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年5月出版。
二、名著的选择
以上两个目录,除莎士比亚作品与《对话录》 两种相同外,其余8种都不同。中国推荐的十 本书中没有美国人的书,外国推荐的十本书 中有3本美国人作品。对法国人,中国推荐者 更喜欢司汤达与巴尔扎克,外国推荐者则更 喜欢蒙田。同是俄苏作家,中国推荐者欣赏 奥斯特洛夫斯基,而外国推荐者则更看重托 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二、名著的选择
据一次对北京市民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32 份)结果表明:对被调查者影响最大的中外书籍,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 记》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五、第十,足可表明 四大古典小说的影响力。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 记》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分别为83种、87种、62种、 113种。
一、推荐书目
五十年代,北京图书馆曾推出《中国古代重要著作 选目》,这个书目是经过郭沫若、俞平伯、何其芳 等人审订过的。既然称为“古代重要著作”,却不 收《周易》、《论语》等书。 八十年代,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中国历代 经典宝库》,其青少年版选收古籍45种。 蔡尚思:《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40种书》。
三、传统名著的生命力
在美国,习读经典名著,特别是习读传统经典,同 样是受人关注的话题。早在20世纪初,哥伦比亚大 学就创设了“文学人文”和“当代文明”两门本科 生的必修课。前者致力于提供一个欧洲文学名著的 标准选目,后者提供一个哲学和社会理论名著选目。 这两个目录包含了大量的西方传统经典。40年代, 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这类课程。虽然在近数十年间, 对这类课有不断的争议,但直到今天,有一些大学 仍继续开设,如哥伦比亚大学与芝加哥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