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著阅读选择题

名著阅读选择题

名著阅读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B、贾宝玉佩戴的玉叫做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

C、最具有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涉及到她的情节有“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花袭人。

D、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怡红社,其中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林黛玉)、横芜君(薛宝钗)、怡红公子(贾宝玉)、蕉下客(贾探春)、菱洲(贾迎春)、藕榭(贾惜春)。

E、《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出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比如第五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答案:D、E(D、诗社叫做海棠社。

E、这里所说的是第四回。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B、葬花吟中诗句“一朝春尽红颜老”下句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C、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

《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D、红楼梦终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服侍的是贾母。

E、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答案:A、E(A、说反了。

E、黛玉住在潇湘馆。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贾探春的判词。

B、在《红楼梦》中,除了几位主要人物以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

如:温顺事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气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晴雯等无疑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

就连书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姐、小红等也给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C、《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石榴裙是薛宝钗送的,最早提到将黛玉许给宝玉的是凤姐。

D、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正面文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E、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答案:A、B(A、是史湘云。

B、忍辱吞声的是尤二姐。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于事。

B、《红楼梦》中荣国府里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母,管理日常事务的是王熙凤。

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百般奉承,背后却干尽了贪脏揽财的勾当,可谓名副其实的“凤辣子”。

C、薛宝钗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她一有机会就要劝贾宝玉学些应酬世务,讲些仕途经济,使宝玉越发反感,由于她在贾母、王夫人等身上下功夫,最后达到了和宝玉结婚的目的,但她却没有得到爱情的幸福,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

D、《红楼梦》贾府姐妹中,迎春的父亲是贾赦,探春的父亲是贾政,惜春的父亲是贾敬。

E、《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答案:B、D(B、“凤辣子”是贾母给王熙凤起的诨号,是喜爱之情的表现。

D、迎春的父亲是贾赦,探春的父亲是贾政,惜春的父亲是贾敬。

)5、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天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B、“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

C、《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赚城斩车胄”等。

D、成语“万事皆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火烧赤壁”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E、《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要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加典型。

答案:B、C(B、开篇词是明代杨慎所写。

C、“赚城斩车胄”的是关羽。

)6、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指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间的历史,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我们古代小说中描写最成功的巨著。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得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作者把刘备写的宽厚仁道,把曹操写成狡诈凶残的典型;把诸葛亮写成是足智多谋的艺术典型。

《三国演义》中诸多英明的战略战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

D、《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E、“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

答案:B、E(B、周瑜没有用苦肉计。

E、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形象。

)7、下列有关本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有( )A.《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的人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B.“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和孙权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从此,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C.小说集中描绘了以曹操、刘备、诸葛亮为首的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展示那个时代复杂的社会背景。

D.作者是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

这部作品是历史演义的经典。

“义”是本部小说的精髓和灵魂。

E.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复杂,头绪纷繁,每一回作者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独立成篇,可全书却不能成一个整体。

F.小说的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和过去的小说语言相比,少了些粗糙芜杂,在当时已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写小说是一种明显的进步。

答案:B、C、E(B“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和周瑜联手的,C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E各回独立成篇,全书又是构成一个整体。

)8、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的形象——梅、鸣凤、瑞珏。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挹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是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B、《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踏上了彻底叛逆的道路。

C、《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D、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

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E、《家》贯穿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的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答案:A、C(A、她们的社会地位不一样。

梅是一个贵族小姐,瑞珏是长孙媳,鸣凤是一个贫贱的丫鬟。

C、觉新不是。

觉新也跟他们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他依然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9、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B、《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的活动中,但他也有“幼稚”De一面,过高地低估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C、《家》中梅和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挹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

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D、巴金的《家》,对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描写极其细致。

作者利用梦幻来剖析人物内心的隐私,笔墨中透露出人物的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

E、《家》中,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

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里,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答案:A、E(A、高觉新为了尽“长孙”的责任,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E、陈姨太的理由是避不祥的“血光之灾”。

)10、下面对《边城》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着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

《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

B、翠翠故意遐想着离家出走了,祖父到处寻找她不着的情景,主要表现了翠翠年少无知,天真浪漫的少女情怀。

C、祖父决意多做点事,等他把人渡完事再回家吃晚饭。

这反映了翠翠和祖父相依为命,家境贫寒,祖父想多挣点钱来维持生计的客观现实。

D、天保大佬决定离开故乡,主要是因为和弟弟之间的情爱争斗,他轩昂忘记以往的一切,以成全其妻傩送。

E、祖父把他到城里的事情,不告给翠翠一个字,是因为他不愿也不想让这件事情使得翠翠徒增烦恼。

答案:B、E(B、表现了翠翠青春萌动,受不了“太平凡”的生活,想攀住新的人和事。

E、表现祖父忠厚纯朴,恪尽职守。

)。

相关主题